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讨论式教学法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也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触动或启发,灵感得以凸显,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观点及发现,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子,围绕讨论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讨论式教学法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95
语文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较强,想要不断实现预设的语文教学目标,就需要对语文课程的全局问题进行关注。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集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是顺利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式,能够逐渐实现一个个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为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一、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分析
(一)科学组建小组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时,需要学生在自主、自助的状态下推进,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所以在组建讨论小组时,需始终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并辅以责任制进行约束,确保讨论小组各成员都有事可做。
小组组长应选择各方面能力都强的学生,以达成组织组员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展示、汇总学习成果等目的。最后对小组的评价而言,需通过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课中质疑,激发其他小组或学生的競争与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空泛性问题。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自学时常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此时,在选择讨论问题时,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对于浅显的问题可以由小组内部解决,对于具有一定思考价值,但却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放于集中学习时探讨与讲解。
对于课堂讨论环节问题的确定,需要围绕教学核心内容展开,并且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这样才能顺利调动学生的认知矛盾及思维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深入思考状态中,达成有效的讨论目的。
第二,形式性问题。传统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实施时,常存在老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短暂讨论时间的现象,这样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即小组成员难以全部发表意见,难以对小组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这对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有较大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讨论形式化的现象,需要给予小组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并且老师需要延迟评判,给予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从多角度想象的机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表达出来,从而进行更好的整合,发挥讨论教学的价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前设计任务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实施讨论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所以课前任务的设计十分必要。1.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特点来对课文进行研读;2.理清课文层次,阅读中进行层次性思考与要点把握,提高阅读效果及速度;3.把握要点,让学生在阅读时认准方向,更好的领悟思想情感及写法等;4.不理解之处进行批注、质疑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5.如条件允许,可以提供学生导学案,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二)讨论前组织,讨论中有话题
讨论前的组织,即为各小组成员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疑问提出,并对之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小组意见。讨论中有话题,即为老师收集各小组的意见,提炼出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并围绕一个或几个话题进行讨论,实现生本、生生、师生双向或多向的对话与讨论,这样当讨论主题得以充分把握之时,才能将讨论的价值发挥出来,不断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发言时互动,讨论中点拨
讨论及发言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观点交锋、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才能及时有所发现与有所创见,提升思维的运转速率。实际讨论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惑,此时老师需予以点拨,一来能够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二来能够避免讨论因困惑而陷入僵局,实现从局部点拨实现向整体的推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也需要抓好时机,点要适合,拨要及时,能以课文整体问题视角着手,也可以从课文局部细节着手,还可以从个别学生的点拨着手,总之,需因情而异,因学生而别。
(四)讨论后需小结,交流后需反馈
想要将讨论教学的积极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讨论后就需要及时进行小结,应根据小组讨论结果,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后,再进行集中的交流。交流结束之后,老师需要予以及时的反馈,对阅读过程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的认识归入到体系中,帮学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为存储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最重质量。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老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及师生讨论,相信通过不断的互相合作,学生必能养成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思维体系的习惯,快速的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彭晓云.浅谈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 2016(27).
[2]蒋爱霞.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的误区及修正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讨论式教学法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95
语文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较强,想要不断实现预设的语文教学目标,就需要对语文课程的全局问题进行关注。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集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是顺利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式,能够逐渐实现一个个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为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一、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分析
(一)科学组建小组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时,需要学生在自主、自助的状态下推进,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所以在组建讨论小组时,需始终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并辅以责任制进行约束,确保讨论小组各成员都有事可做。
小组组长应选择各方面能力都强的学生,以达成组织组员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展示、汇总学习成果等目的。最后对小组的评价而言,需通过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课中质疑,激发其他小组或学生的競争与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空泛性问题。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自学时常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此时,在选择讨论问题时,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对于浅显的问题可以由小组内部解决,对于具有一定思考价值,但却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放于集中学习时探讨与讲解。
对于课堂讨论环节问题的确定,需要围绕教学核心内容展开,并且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这样才能顺利调动学生的认知矛盾及思维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深入思考状态中,达成有效的讨论目的。
第二,形式性问题。传统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实施时,常存在老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短暂讨论时间的现象,这样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即小组成员难以全部发表意见,难以对小组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这对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有较大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讨论形式化的现象,需要给予小组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并且老师需要延迟评判,给予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从多角度想象的机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表达出来,从而进行更好的整合,发挥讨论教学的价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前设计任务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实施讨论教学的重要前提,所以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所以课前任务的设计十分必要。1.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特点来对课文进行研读;2.理清课文层次,阅读中进行层次性思考与要点把握,提高阅读效果及速度;3.把握要点,让学生在阅读时认准方向,更好的领悟思想情感及写法等;4.不理解之处进行批注、质疑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5.如条件允许,可以提供学生导学案,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二)讨论前组织,讨论中有话题
讨论前的组织,即为各小组成员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疑问提出,并对之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小组意见。讨论中有话题,即为老师收集各小组的意见,提炼出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并围绕一个或几个话题进行讨论,实现生本、生生、师生双向或多向的对话与讨论,这样当讨论主题得以充分把握之时,才能将讨论的价值发挥出来,不断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发言时互动,讨论中点拨
讨论及发言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观点交锋、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才能及时有所发现与有所创见,提升思维的运转速率。实际讨论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惑,此时老师需予以点拨,一来能够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二来能够避免讨论因困惑而陷入僵局,实现从局部点拨实现向整体的推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也需要抓好时机,点要适合,拨要及时,能以课文整体问题视角着手,也可以从课文局部细节着手,还可以从个别学生的点拨着手,总之,需因情而异,因学生而别。
(四)讨论后需小结,交流后需反馈
想要将讨论教学的积极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讨论后就需要及时进行小结,应根据小组讨论结果,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后,再进行集中的交流。交流结束之后,老师需要予以及时的反馈,对阅读过程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的认识归入到体系中,帮学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为存储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最重质量。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讨论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老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及师生讨论,相信通过不断的互相合作,学生必能养成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思维体系的习惯,快速的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彭晓云.浅谈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 2016(27).
[2]蒋爱霞.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的误区及修正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