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社团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社团作为青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不仅在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还在引导学生价值观念、实现高校学生与社会对接,进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定位高校社团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分析高校社团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发展对策。
  关键词 高校社团 创新文化 创新意识 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已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①而高校社团作为参与广泛的学生组织和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活动,在引导学生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塑造校园文化、实现学生与社会对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引导高校社团发展,培育创新文化,对社团自身发展及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
  1 高校社团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应扮演的角色
  “社团活动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铺设了一座桥梁。”②高校社团作为学生与社会沟通的窗口,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创新型城市建设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和隐性课堂,以自由、灵活的组织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③高校社团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智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观点、视角及创意,成为开发潜能、激活创意的平台。此外,参与社团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互补,还可在协作、沟通中互相启发,为创新思维孕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1.2 创新性文化的传播者
  高校以自身文化影响城市文化的建构,而高校社团集聚了作为校园文化创造者、传播者的大批青年学生,会通过社团文化影响其行为观念,在培育、传播创新型城市所需的创新性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一,通过社团活动平台,学生可以增强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敢挑战、敢质疑的创新精神,并通过实践内化为自身素质。其二,其创新精神会随公益活动的开展及学生毕业,传播到社会中。
  2 高校社团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精品,与课堂教育和社会发展脱节
  一些社团开展活动,或为了应付要求、或为了应时应景,缺乏新意与特色。其一方面内涵不足,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能力,很难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其中;另一方面,既不符合当今社会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更不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2 束缚限制多,缺乏专业指导
  对高校社团,管得太死、束缚太多,容易限制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受“无过便是功”思想影响,一些负责人对具有新意的建议不能及时采纳;另一方面,不能为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场地、设备借用等手续繁琐,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创新管理、创意培养的积极性。此外,目前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来自团委,④由于事务繁忙,对社团多是宏观性指导而欠缺专业性。社团能邀请专业教师作为社团顾问的较少,且面临薪酬等问题。
  3 高校社团服务于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3.1 学习先进,鼓励“科技型社团”发展
  (1)学习先进,加强交流。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校社团,其创新精神与文化的形成,不仅要靠内部孕育,还要学习先进。要充分利用交流会议、活动观摩等形式,向影响力较强、富有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外界优秀社团“取经”, 避免因过度自我探索局限视野而带来的不利影响,⑤同时,也要加强校园内各社团的互动、交流,探讨打造创新文化、培育创新能力的途径,致力于鼓励形成创新型校园文化,并推向社会。
  (2)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性社团发展。应鼓励“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教育协会”等专业性、科技型社团发展。由于其承担组织科研立项、课外学术竞赛与交流等职责,在开发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型城市方面可担重任。对该类社团,高校应予以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强化其学术交流职能,打造成极富创新精神的课外学术、科研“圣地”并形成品牌。
  3.2 与课堂、社会要求接轨
  高校社团作为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应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同时因其自主管理模式为大学生自管自治、组织管理、社会活动等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机会,那么高校社团也应与社会发展要求对接。⑥
  (1)与课堂教育接轨。高校社团在打造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活学活用,如运用现代管理学方法规划社团发展,以课堂所学的技术、理论指导社团的科研制作与开发等,不仅可以避免课堂与社团活动脱节,还能使社团发展更具科学性,使社团具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知识条件。
  (2)与社会需要接轨。高校社团应根据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制定长期规划,从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入手,努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社团文化,勇于挑战,宽容失败,强调团队精神,将自身打造成为学生灵感与创意萌芽、发展的平台,与校园的创新性教育相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3.3 聘请专业教师指导
  高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基于创新隐性知识转移的创新能力开发,磨炼创业意志,增强创业情感体验。⑦为此,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让专业教师走进第二课堂。高校社团,特别是科学性、专业性社团,应聘请专业教师作为顾问,并应注重年龄、专业等配比,使其指导保持连续性而又不致使单个教师陷入社团事务而影响其他方面的工作。⑧此外可以考虑将社团指导纳入教师科研工作考评的一部分,增强教师对社团指导的积极性。
  3.4 转变活动开展理念
  首先,坚持“自主办团,学生主导”,尊重学生的创意灵感与诉求。其次,坚持“开门办团,资源共享”,既要邀请社会创新精英进行交流,又要把优秀创新活动向社会公开。此外,还要坚持“融入社会,有效对接”,坚持传播创新精神与思维的同时,也要实现与科研单位、企业对接,为学生的创意提供平台,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注:本文为2012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中高校文化引领作用的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2025A116
  注释
  ① 李景春.论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的辩证互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8(3).
  ② 舒辉.浅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原则[N].湘声报,2010-10-22(F02).
  ③ 董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2(4).
  ④ 王智金.高校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11).
  ⑤ 周晓进.分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社团建设[J].新课程,2012(10).
  ⑥ 董晓欢,王苑岭.人文校园构建中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⑦ 金宏妍,蔡星周,姜学永.共青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⑧ 胡寒春.创建学习型高校社团文化刍议[J].文教资料,2012(21).
其他文献
我爱看书,又爱睡前倚枕阅读,虽然现在不敢了,不过之前的坏习惯导致了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压迫神经,使右臂麻痹以致于不能提笔写字,苦不堪言。去同行那里做了几次颈椎牵引,好了
春天来了,满市场都是新鲜的芽菜。有绿里带黄的香椿,嫩嫩的、叶尖飘着腊黄,远远地便闻到那种特别的异香,可以买回家和鸡蛋一起炒炒,味道鲜美甘甜、芳香扑鼻。
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艺术是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能将非权力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有机结合,势必会提高思想
摘 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知识的实用主义思想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寻找出路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呢?只有以生为本、理论创新、利用载体、宽领域多渠道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
秋冬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萝卜不但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食疗价值,民间有“秋冬萝卜小人参“之说,常用萝卜治疗多种疾病。
荷叶有利尿、通便作用,是“瘦”身的良药,大多数中药减肥成药中荷叶都是主要成分。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的再认知过程.恩施州中小学民族教育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民
"精灵"常常成为女性的代名词,现代都市中存在性格各异的女性,无论她们的行为和心态是否被世人认可,她们却始终以她们的方式执拗地去生活和爱。杨映川的笔下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