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本科高校随之建立。这些高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各种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撑。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这些高校中的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寻找合理且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3]。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他们是辅导员和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放养式”培养,新任学生干部进入角色慢。
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放养式”一直是广泛采取的措施之一。新任学生干部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欠缺,且没有专人对其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只能试着按照中学里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开展工作,这与大学相对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产生严重的矛盾,久而久之使他们感觉力不从心,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既不利于他们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不利于班级各种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
(二)学生干部选拔与评价模式单一。
“任命制”和“选举制”是高校学生干部选拨工作中常见的形式,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们的弊端同样突出。“任命制”仅凭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而定;“选举制”主要由学生代表选举产生。有些学生的工作动机不纯,并带有严重的功利思想,认为担任学生干部主要是为自己以后入党、评奖、就业等提供便利。这些学生为选举拉帮结派,请客吃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但其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后大多流于形式,不认真负责,缺乏为班集体奉献的精神,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管理效能逐渐下降,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在学生干部的评价上,辅导员主要依靠他们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三)重能力培养,轻专业课学习。
培养学生的各种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校学生都格外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知识储备的加强。有些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甚至多门功课挂科亮红灯。但是他们认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是通过学生干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为投身社会做好准备,对学习专业课程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在意,甚至有的学生干部带头逃课,考试中经常作弊,给个人及班集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与学生干部的培养初衷相背离。另外,有的学生干部将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班级管理任务繁重及班级和各种社会团体活动众多,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二、对策
(一)采用导师制,完善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在众多企事业单位中,导师制一直是引导新员工快速进入工作中相关角色的重要措施。导师制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中。在实际培养工作中应建立跨年级的“老学生干部—新学生干部”一对一培养工作关系链,在整个关系链中,辅导员处于引导地位,要充分调动老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他们在各种管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直接快速地传递给新学生干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新学生干部走弯路,提高他们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老学生干部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员有效快速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将学生干部选拔和评价目标制度化。
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按照标准采用公开的竞聘程序。可以按照自荐或他荐、公开考核等形式的竞聘程序开展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在选拔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选拔考核成绩、全体学生参与的民主投票成绩(投票后应当场唱票)等,真正把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选拔上来。在对学生干部进行评价时应重点考核他们的办事效能、为班级的奉献精神及与基层学生的联系情况。通过综合考虑学习成绩、同学民主评议情况、辅导员意见及实际工作表现等,量化考核目标,公正、综合的评定学生干部的业绩,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建立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的良性竞争机制。
(三)正确引导学生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各种协调能力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可厚非,但是绝不能为了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忽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每一个学生的本职工作。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领袖、引领普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强化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体,更应该将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我本职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干部不能有效地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因此,在选拔和评价学生干部时应增加学习成绩的权重,学习成绩不合格者绝不任用,用制度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注重对学生干部各种协调能力的培养,分清主次,互不干扰。
参考文献:
[1]彭健,蔡振春.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J].教育探讨,2012.
[2]曲晓华.浅谈班会和主题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195.
[3]赵海涛.浅析如何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3):50.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本科高校随之建立。这些高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各种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撑。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这些高校中的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寻找合理且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3]。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他们是辅导员和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放养式”培养,新任学生干部进入角色慢。
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放养式”一直是广泛采取的措施之一。新任学生干部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欠缺,且没有专人对其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只能试着按照中学里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开展工作,这与大学相对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产生严重的矛盾,久而久之使他们感觉力不从心,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既不利于他们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不利于班级各种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
(二)学生干部选拔与评价模式单一。
“任命制”和“选举制”是高校学生干部选拨工作中常见的形式,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们的弊端同样突出。“任命制”仅凭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而定;“选举制”主要由学生代表选举产生。有些学生的工作动机不纯,并带有严重的功利思想,认为担任学生干部主要是为自己以后入党、评奖、就业等提供便利。这些学生为选举拉帮结派,请客吃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但其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后大多流于形式,不认真负责,缺乏为班集体奉献的精神,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管理效能逐渐下降,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在学生干部的评价上,辅导员主要依靠他们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定,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三)重能力培养,轻专业课学习。
培养学生的各种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校学生都格外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知识储备的加强。有些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甚至多门功课挂科亮红灯。但是他们认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是通过学生干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为投身社会做好准备,对学习专业课程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在意,甚至有的学生干部带头逃课,考试中经常作弊,给个人及班集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与学生干部的培养初衷相背离。另外,有的学生干部将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班级管理任务繁重及班级和各种社会团体活动众多,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二、对策
(一)采用导师制,完善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在众多企事业单位中,导师制一直是引导新员工快速进入工作中相关角色的重要措施。导师制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中。在实际培养工作中应建立跨年级的“老学生干部—新学生干部”一对一培养工作关系链,在整个关系链中,辅导员处于引导地位,要充分调动老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他们在各种管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直接快速地传递给新学生干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新学生干部走弯路,提高他们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老学生干部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员有效快速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将学生干部选拔和评价目标制度化。
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按照标准采用公开的竞聘程序。可以按照自荐或他荐、公开考核等形式的竞聘程序开展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在选拔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选拔考核成绩、全体学生参与的民主投票成绩(投票后应当场唱票)等,真正把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选拔上来。在对学生干部进行评价时应重点考核他们的办事效能、为班级的奉献精神及与基层学生的联系情况。通过综合考虑学习成绩、同学民主评议情况、辅导员意见及实际工作表现等,量化考核目标,公正、综合的评定学生干部的业绩,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建立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的良性竞争机制。
(三)正确引导学生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各种协调能力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可厚非,但是绝不能为了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忽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每一个学生的本职工作。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领袖、引领普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强化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体,更应该将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我本职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干部不能有效地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因此,在选拔和评价学生干部时应增加学习成绩的权重,学习成绩不合格者绝不任用,用制度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注重对学生干部各种协调能力的培养,分清主次,互不干扰。
参考文献:
[1]彭健,蔡振春.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J].教育探讨,2012.
[2]曲晓华.浅谈班会和主题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195.
[3]赵海涛.浅析如何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