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峡谷通道:川甘青茶马古道主干
岷江峡谷主干道顺岷江峡谷行走,从灌县经汶川、茂县、松潘,再经若尔盖可北上甘肃、青海。考察队从绵阳出发,翻越龙门山后进入岷江峡谷通道,再溯岷江峡谷通道北上到若尔盖湿地大草原。考察队考察了岷江峡谷一带的桃坪羌寨、松潘古城和沿途古迹、语言和文化。一般把这一带的藏语列为无声调的安多藏语,考察队的记录和录音显示有些地点存在声调。沿线汉语四川方言畅通无阻,有的地方民族语言流失严重,如桃坪羌寨,1949年以后出生的绝大部分已经不会羌语。
早在新石器时代,岷江峡谷通道就是巴蜀连接甘青的主要通道。有代表性的茂县新石器营盘遗址为岷江上游大型聚落遗址,出土丰富,石棺葬,彩陶的出土,显示了黄河上游以临洮为中心的马家窑文化和蜀文化比较密切联系和互动。岷江上游地区的彩陶文化和甘肃文化相似,甘肃彩陶文化又和中亚相似,说明自公元前2000年开始,岷江峡谷通道就通过、甘肃和中亚就存在联系。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松潘一带设立湔氐县。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的对立,河西走廊在北朝控制之下,南朝无法利用北方丝绸之路出西域,只能通过蜀地经吐谷浑所控制的松潘、阿坝县进入吐谷浑道出西域,岷江峡谷通道成为出西域的重要通道。沿途已经出土了很多南北时期的佛教造像。吐谷浑道也称为河南道,因为吐谷浑曾被称作河南国。
由于岷江峡谷通道的重要性,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在今松潘置松州,松州从此成为蜀地通往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西北的重镇。考察队考察了松潘的古城墙,遗迹保留较多。古城内至今保留着民间集市贸易的传统。
南宋时,岷江峡谷通道再次进入高潮,因为出长安的河西走廊在金、西夏的控制下,出西域的线路要经过岷江道西去。这一带恃茶民族的形成为古道的畅通和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南宋高宗时,岷江峡谷通道上已经设置三处茶场。《宋会要辑稿·都大提举茶马司》:
“(高宗绍兴)五年十月四日,枢密院言:“已降指挥,于永康军(今都江堰市)、威(今汶川)、茂州(今茂县)置场,以茶博马,并文州等处买马。其当职官如博买到马数多,乞与推赏。”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茶马互市的枢纽地带
考察队溯岷江峡谷通道进入了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带着高原反应对生态和语言文化做了考察。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由东南向西北穿过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谷地,在阿尼玛卿山东端转弯后开始沿阿尼玛卿山北麓往西北方向行进,由此形成著名的黄河第一大转弯。以黄河大转弯为核心形成若尔盖湿地大草原。通常称之为若尔盖大草原或松潘大草原,由四川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松潘,甘肃省的玛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地草原组成。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处在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连接的关键位置。早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兴起以前,若尔盖湿地大草原的地位已经很特殊。古代这里盛产河曲马,是中国古代战马的重要来源地,为历代朝廷和征战的将军所重视。考察队注意到若尔盖湿地大草原上云雾缭绕,牛羊漫山遍野,水源丰富,阳光灿烂,是古道盛产河曲马的重要证据。若尔盖湿地大草原顺黄河北上,有甘肃、青海构成的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顺长江上游的岷江、大渡河南下,有很多处类似马家窑文化的遗存分布。
唐宋茶马古道的兴起使若尔盖大草原的地位更加突出。以若尔盖湿地大草原为核心的川、甘、青藏族、羌族等从唐代开始形成恃茶习俗,大量河曲马用来换取茶叶。河曲马和蜀茶互市,沟通了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从宋代开始,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周围形成了诸多茶马互市点,南宋时北方线路受阻,南方茶马互市点增加,但河曲湿地大草原周边仍然是良马来源的重地。《宋史》卷一百八十四《食货志》:
“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今宁夏固原)、渭(今甘肃平凉)、德顺(今甘肃静宁)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今甘肃临洮)。南渡以来,文、黎(西康汉源)、珍(贵州遵义)、叙(四川宜宾)、南平(四川阿坝)、长宁(四川长宁)、阶、和(甘肃南境)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洮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因此把横断山走廊茶马古道和北方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并逐渐使北方丝绸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往北有多条线路和青海、甘肃相连接,重要的有三条。从阿坝县北上可去茶马互市地西宁,从若尔盖北上可去甘肃茶马互市地合作,从松潘北上可去甘肃茶马互市地宕昌。另有多条支线北上,形成网状通道。
大渡河峡谷通道:川甘青民族走廊
大渡河峡谷通道顺大渡河行走,主干道从泸定北上经丹巴、金川、马尔康、阿坝县进入青海。考察队在完成若尔盖湿地草原的考察后,逆黄河支流白河南行,翻越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查针梁子山岭,再顺大渡河峡谷通道南行,沿途考察了马尔康卓克基土司藏寨、丹巴嘉戎藏寨、康定木格措生态、康定情歌的保存、茶马古道古镇摩西镇以及沿线的语言文化情况。大渡河峡谷通道的藏语内部差别比较大,音系和语法特征复杂,相互不能通话,不同族群在一起时说汉语四川方言。大渡河峡谷通道藏语族群之间通用四川方言,方言特点相当一致,这是通道发达的语言证据。
大渡河峡谷沿线有很好的水源、植被,聚落分布密集,有的村寨年代久远,为马帮的远征提供了很好的古道条件。
早在新时期时代,大渡河峡谷就有族群出没。马家窑文化的代表特征彩陶和石棺墓在大渡河流域也有多处发现。恃茶习俗的兴起和通道向茶马古道的转型,极大的提升了通道的活力。
大渡河中游的汉源谷地,是四川新石器时代遗存密集分布地带之一,汉源谷地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即为重要通道。后来汉源谷地成为茶马古道川藏南线的重要通道,都得益于早期通道的生态条件和人文条件。
安宁河谷地:零关道与茶马古道滇藏线的连接
雅砻江峡谷通道可分为两大支系,西支为雅砻江主干,古称若水,是藏北高原进入四川、云南的重要通道之一。雅砻江主干从南到北连接着甘孜、炉霍、雅江、冕宁、德昌,在米易县得石镇与东支安宁河汇合后在攀枝花汇入金沙江。安宁河古称孙水,是凉山彝族的母亲河,古代零关道沿安宁河南下可达昆明、大理,沿途有很丰富的考古遗存。零关道是四川经云南进入东南亚和印度的两条主要通道之一,另一条为五尺道。茶马古道兴起要以后,零关道成为茶马古道川藏线和滇藏线的重要连接线。考察队沿零关道主路南下,在米易考察了彝族语言、傈僳族语言、当地多声部音乐和文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零关道在连接蜀地和云南、东南亚的作用。从我们考察的情况,零关道可北接大渡河峡谷通道,并进一步北上连接黄河第一大转弯的若尔盖湿地大草原,由此在横断山走廊中形成一条连接攀枝花、米易、西昌、马尔康、红原、若尔盖的远征通道。据我们初步收集到的考古材料,这条通道上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因子,石棺葬就很有代表性。四川方言在这条通道上也表现出相当一致的特点。
穿越大相岭:回归蜀茶重镇雅州
米易考察结束后,考察队北上返回,在汉源到荥经一带穿越大相岭。大相岭属邛崃山,是古代茶马古道川藏南线必须翻越的大山。今高速公路从隧道穿越大相岭,考察队未能领略大相岭的险峻。笔者曾和汉源友人李明山、杨伟、石峰等徒步翻越大相岭,一路上还能见到人帮拐杖留下的数厘米深的拐杖印。翻越大相岭后考察队便进入了蜀地重要的茶产区雅安。雅安茶叶在茶马古道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一度被朝廷作为茶马互市的专用茶。《宋史》卷一百八十九《兵志》(《文渊阁四库全书》):
“仍诏专以雅州(今雅安)名山茶为易马用。自是蕃马至者稍众。”
茶的生长要求有特别的维度、湿度、温度、海拔等条件,考察队在雅安浓密的云雾山中行驶时,看到了雅茶生长的有利条件。
从走廊到草原:连接丝绸古道的重要通道
横断山峡谷地带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出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一带的古碉,古文献多有记载,说明这些峡谷是重要通道。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即是对古道通道的概括。考察队溯岷江峡谷通道进入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再南下进入大渡河峡谷通道,在大渡河峡谷大转弯的石棉继续南下,顺安宁河走零关道到达米易和雅砻江古道汇合,再向北翻越邛崃山的大相岭后返回成都和绵阳,行程3000多公里,初步记录了古道线路的走向和环境。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横断山走廊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语言文化生态,沿途考古遗存丰富,聚落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在马帮每日行程范围之内。沿途藏语、羌语等语言内部差异大,作为地域通语的汉语四川方言畅通无阻。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横断山走廊是连接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古道遗迹和语言文化亟待重点保护,以便重建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全貌,重构原始汉藏语的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
陈保亚:茶马古道命名者之一,长期研究茶马古道上的语言文化。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刚:《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总编。
考察项目资助:
2011:茶马古道上的语言文化调查研究(POSCOTJ Park Foudantion,韩国)
2011:中国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方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0
岷江峡谷主干道顺岷江峡谷行走,从灌县经汶川、茂县、松潘,再经若尔盖可北上甘肃、青海。考察队从绵阳出发,翻越龙门山后进入岷江峡谷通道,再溯岷江峡谷通道北上到若尔盖湿地大草原。考察队考察了岷江峡谷一带的桃坪羌寨、松潘古城和沿途古迹、语言和文化。一般把这一带的藏语列为无声调的安多藏语,考察队的记录和录音显示有些地点存在声调。沿线汉语四川方言畅通无阻,有的地方民族语言流失严重,如桃坪羌寨,1949年以后出生的绝大部分已经不会羌语。
早在新石器时代,岷江峡谷通道就是巴蜀连接甘青的主要通道。有代表性的茂县新石器营盘遗址为岷江上游大型聚落遗址,出土丰富,石棺葬,彩陶的出土,显示了黄河上游以临洮为中心的马家窑文化和蜀文化比较密切联系和互动。岷江上游地区的彩陶文化和甘肃文化相似,甘肃彩陶文化又和中亚相似,说明自公元前2000年开始,岷江峡谷通道就通过、甘肃和中亚就存在联系。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松潘一带设立湔氐县。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的对立,河西走廊在北朝控制之下,南朝无法利用北方丝绸之路出西域,只能通过蜀地经吐谷浑所控制的松潘、阿坝县进入吐谷浑道出西域,岷江峡谷通道成为出西域的重要通道。沿途已经出土了很多南北时期的佛教造像。吐谷浑道也称为河南道,因为吐谷浑曾被称作河南国。
由于岷江峡谷通道的重要性,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在今松潘置松州,松州从此成为蜀地通往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西北的重镇。考察队考察了松潘的古城墙,遗迹保留较多。古城内至今保留着民间集市贸易的传统。
南宋时,岷江峡谷通道再次进入高潮,因为出长安的河西走廊在金、西夏的控制下,出西域的线路要经过岷江道西去。这一带恃茶民族的形成为古道的畅通和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南宋高宗时,岷江峡谷通道上已经设置三处茶场。《宋会要辑稿·都大提举茶马司》:
“(高宗绍兴)五年十月四日,枢密院言:“已降指挥,于永康军(今都江堰市)、威(今汶川)、茂州(今茂县)置场,以茶博马,并文州等处买马。其当职官如博买到马数多,乞与推赏。”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茶马互市的枢纽地带
考察队溯岷江峡谷通道进入了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带着高原反应对生态和语言文化做了考察。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由东南向西北穿过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谷地,在阿尼玛卿山东端转弯后开始沿阿尼玛卿山北麓往西北方向行进,由此形成著名的黄河第一大转弯。以黄河大转弯为核心形成若尔盖湿地大草原。通常称之为若尔盖大草原或松潘大草原,由四川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松潘,甘肃省的玛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地草原组成。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处在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连接的关键位置。早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兴起以前,若尔盖湿地大草原的地位已经很特殊。古代这里盛产河曲马,是中国古代战马的重要来源地,为历代朝廷和征战的将军所重视。考察队注意到若尔盖湿地大草原上云雾缭绕,牛羊漫山遍野,水源丰富,阳光灿烂,是古道盛产河曲马的重要证据。若尔盖湿地大草原顺黄河北上,有甘肃、青海构成的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顺长江上游的岷江、大渡河南下,有很多处类似马家窑文化的遗存分布。
唐宋茶马古道的兴起使若尔盖大草原的地位更加突出。以若尔盖湿地大草原为核心的川、甘、青藏族、羌族等从唐代开始形成恃茶习俗,大量河曲马用来换取茶叶。河曲马和蜀茶互市,沟通了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从宋代开始,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周围形成了诸多茶马互市点,南宋时北方线路受阻,南方茶马互市点增加,但河曲湿地大草原周边仍然是良马来源的重地。《宋史》卷一百八十四《食货志》:
“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今宁夏固原)、渭(今甘肃平凉)、德顺(今甘肃静宁)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今甘肃临洮)。南渡以来,文、黎(西康汉源)、珍(贵州遵义)、叙(四川宜宾)、南平(四川阿坝)、长宁(四川长宁)、阶、和(甘肃南境)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洮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因此把横断山走廊茶马古道和北方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并逐渐使北方丝绸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
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往北有多条线路和青海、甘肃相连接,重要的有三条。从阿坝县北上可去茶马互市地西宁,从若尔盖北上可去甘肃茶马互市地合作,从松潘北上可去甘肃茶马互市地宕昌。另有多条支线北上,形成网状通道。
大渡河峡谷通道:川甘青民族走廊
大渡河峡谷通道顺大渡河行走,主干道从泸定北上经丹巴、金川、马尔康、阿坝县进入青海。考察队在完成若尔盖湿地草原的考察后,逆黄河支流白河南行,翻越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查针梁子山岭,再顺大渡河峡谷通道南行,沿途考察了马尔康卓克基土司藏寨、丹巴嘉戎藏寨、康定木格措生态、康定情歌的保存、茶马古道古镇摩西镇以及沿线的语言文化情况。大渡河峡谷通道的藏语内部差别比较大,音系和语法特征复杂,相互不能通话,不同族群在一起时说汉语四川方言。大渡河峡谷通道藏语族群之间通用四川方言,方言特点相当一致,这是通道发达的语言证据。
大渡河峡谷沿线有很好的水源、植被,聚落分布密集,有的村寨年代久远,为马帮的远征提供了很好的古道条件。
早在新时期时代,大渡河峡谷就有族群出没。马家窑文化的代表特征彩陶和石棺墓在大渡河流域也有多处发现。恃茶习俗的兴起和通道向茶马古道的转型,极大的提升了通道的活力。
大渡河中游的汉源谷地,是四川新石器时代遗存密集分布地带之一,汉源谷地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即为重要通道。后来汉源谷地成为茶马古道川藏南线的重要通道,都得益于早期通道的生态条件和人文条件。
安宁河谷地:零关道与茶马古道滇藏线的连接
雅砻江峡谷通道可分为两大支系,西支为雅砻江主干,古称若水,是藏北高原进入四川、云南的重要通道之一。雅砻江主干从南到北连接着甘孜、炉霍、雅江、冕宁、德昌,在米易县得石镇与东支安宁河汇合后在攀枝花汇入金沙江。安宁河古称孙水,是凉山彝族的母亲河,古代零关道沿安宁河南下可达昆明、大理,沿途有很丰富的考古遗存。零关道是四川经云南进入东南亚和印度的两条主要通道之一,另一条为五尺道。茶马古道兴起要以后,零关道成为茶马古道川藏线和滇藏线的重要连接线。考察队沿零关道主路南下,在米易考察了彝族语言、傈僳族语言、当地多声部音乐和文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零关道在连接蜀地和云南、东南亚的作用。从我们考察的情况,零关道可北接大渡河峡谷通道,并进一步北上连接黄河第一大转弯的若尔盖湿地大草原,由此在横断山走廊中形成一条连接攀枝花、米易、西昌、马尔康、红原、若尔盖的远征通道。据我们初步收集到的考古材料,这条通道上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因子,石棺葬就很有代表性。四川方言在这条通道上也表现出相当一致的特点。
穿越大相岭:回归蜀茶重镇雅州
米易考察结束后,考察队北上返回,在汉源到荥经一带穿越大相岭。大相岭属邛崃山,是古代茶马古道川藏南线必须翻越的大山。今高速公路从隧道穿越大相岭,考察队未能领略大相岭的险峻。笔者曾和汉源友人李明山、杨伟、石峰等徒步翻越大相岭,一路上还能见到人帮拐杖留下的数厘米深的拐杖印。翻越大相岭后考察队便进入了蜀地重要的茶产区雅安。雅安茶叶在茶马古道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一度被朝廷作为茶马互市的专用茶。《宋史》卷一百八十九《兵志》(《文渊阁四库全书》):
“仍诏专以雅州(今雅安)名山茶为易马用。自是蕃马至者稍众。”
茶的生长要求有特别的维度、湿度、温度、海拔等条件,考察队在雅安浓密的云雾山中行驶时,看到了雅茶生长的有利条件。
从走廊到草原:连接丝绸古道的重要通道
横断山峡谷地带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出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一带的古碉,古文献多有记载,说明这些峡谷是重要通道。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即是对古道通道的概括。考察队溯岷江峡谷通道进入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再南下进入大渡河峡谷通道,在大渡河峡谷大转弯的石棉继续南下,顺安宁河走零关道到达米易和雅砻江古道汇合,再向北翻越邛崃山的大相岭后返回成都和绵阳,行程3000多公里,初步记录了古道线路的走向和环境。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横断山走廊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语言文化生态,沿途考古遗存丰富,聚落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在马帮每日行程范围之内。沿途藏语、羌语等语言内部差异大,作为地域通语的汉语四川方言畅通无阻。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横断山走廊是连接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古道遗迹和语言文化亟待重点保护,以便重建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全貌,重构原始汉藏语的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
陈保亚:茶马古道命名者之一,长期研究茶马古道上的语言文化。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刚:《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总编。
考察项目资助:
2011:茶马古道上的语言文化调查研究(POSCOTJ Park Foudantion,韩国)
2011:中国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方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