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一所仅200多学生、几近垮掉的学校,打造成为规模达3700名在校生的省级重点学校,10年间没有政府投资(除15个在编人员由财政负担外),由几个党员干部教师组成团队,自筹办学经费打拼出来。这靠了什么?答案是,靠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靠校长蒋琪及其团队执着从事教育的使命感和拼搏精神。这所学校就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南海卫校)。讲历史,该校办了53年;讲戏剧性变化,要数从“摇摇欲坠”到起死回生再到迅猛发展的“沧海桑田”的这10年。
2000年,南海卫校在自上而下的“关停并转”政策制约下,宣告办学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当时,学校员工能调走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等待退休和从事后勤配套的同志。就在一些员工逃离还嫌腿脚太慢之时,蒋琪临危受命,走进了学校。肩负校长职责的他面对的是,13名员工、1台486电脑和几台破旧的幻灯机,还有200余名等待毕业的学生。望着即将拆除的校园和不到2亩地的麻雀学校,他几乎找不出值钱的家当,以至于跟有关高校联合办学的努力,因无人响应而被称为是自我解嘲的游戏。“我决不能成为关门校长”,当这个念头跳入脑海的时候,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感顷刻充满了蒋琪的胸膛,大学毕业时立志医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在他内心膨胀:这里需要一位具有执着信念和自强不息意志的领路人。
10年过去了,今天的南海卫校校园占地面积120亩,环境清雅,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等各种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信息化多媒体办公、教学和专业实训设备功能先进,全日制中职教育和业余成人学历教育齐驾并驱,在校生规模达3700人,员工101人,两个“市重点专业”,获有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等奖项,应届护理中职生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71.3%,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在人们面前。看着10年间除了十几个在编人员和数量相当的退休员工由政府财政负担外,其余全部依靠自筹解决办学开支和事业经费的新学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翻开《卫校十年》文集,往事一幕幕重现。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有一种精神叫不屈不挠,有一种力量叫信念。学校前后几次陷入办学绝境,都因有了共产党人顽强党性的感召才走出困局。在蒋琪带领下,学校管理团队从单打独斗发展到5名优秀党员组成的领导班子,为实现事业蓝图而奋战寒暑、日以继夜,演绎出卫生职业教育的奇迹,描绘出“励志·发奋·奉献”的创业精神的画卷。
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可以让每一次的困苦成为一次次飞跃的动力?是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10年前,基于国家卫生中职教育政策指向全面高等教育化,许多人都认为南海卫校的中专层次办学没有出路。然而蒋琪看到的是,不同层次的卫生职业教育在未来社会一定时期所必须承担的角色,同时办学也关系到一代应试教育落伍学生的命运和出路:这些孩子又何尝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坚信办教育只要有爱,以一种基于对党和人民的大爱去有所作为,教育事业就一定前程美好。
当年,无政策、无资金、无环境、无设备、无人才的窘境摆在蒋琪面前时,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研究对策,破解难题,艰难前行。无政策——“曲线救校”。走出校门,寻求外援。先后得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等高校的支持,与他们合作办学,从此跨入了成人医学教育领域。无资金——“借鸡下蛋”。与高校联合办学获得了重新起步的启动资金,学校硬件建设一年一个样,继而无设备的困难随之逐步解决。无环境——蒋琪对搞教育、创事业的韧劲以及政府主管领导的关心,促使租赁场地办学得以成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无人才——不拘一格,全员聘用。将一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吸引到学校,以情系师生的真情实感,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教职工感受到党对他们的呵护和关怀,以创新的制度维护新老员工的利益,如“老人有靠、新人有望”的年功制度、“人人有目标,个个有未来”的岗级薪酬绩效考核制度等,极大地激发了员工潜心教育的干劲。目前,一支聘用员工占六分之五的教职工队伍形成了学校的人力资源特色,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果说信念是一种力量,那么蒋琪的梦想和追求就是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他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思维超前,敢为人先。例如,人事管理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才强校的关键,尽管学校人员不多,但要彻底打破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大锅饭制度,则需要坚强的勇气和承担风险的胆识。经过实践、学习及思考,蒋琪提出了“以情聚人、以心待人、以理服人、以利和人”的管理理念,几年来改革的成果证实了其决策的正确。又如在编内、编外员工的利益分配上,学校管理团队的思路非常清晰:创办新型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中职教育,务必采用聘用制方法解决人才问题,不拘一格,大胆放手。要想聘用制员工成为学校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解决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而同工同酬则是关键。包括晋升、提干以及一切员工权利,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做到一视同仁,最终成为学校吸纳人才的强磁铁。现在,学校75名聘用员工与在编人员待遇上基本没有差别,聘用制教职工已经成为学校的主人翁。
有人对蒋琪“拼命三郎”的行为提出质疑,问他到底为了什么?一个接受过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医师、身携两个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和一个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理当高就,何必迷恋这小小区级职校?蒋琪则认为,个人利益是小事,学校集体利益、社会和群众的需要是大事。一直以来,他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原则;践行干事抢先一步、论功退后一步、责任绝不推卸的领导干部准则。在他看来,要让学校的办学实力达到“国重”“示范”水平,让全体教职工“搞好生活、搞好心情、搞好工作”,让学生具有“自信心、关爱心、责任心”的综合素养,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许多事要做,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朴素的事业情怀。
链接(小故事)
拼命三郎
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时期的忘我精神,可以从蒋琪身上体现出来。2000年蒋琪刚到学校时,因为人少、事情多,他只能校长、医生、司机一肩挑,繁重的工作做不完,就天天延长工作时间,每天晚下班、晚回家司空见惯。更要命的是,政府下文件要求拆迁校园,停止办学,加上员工收入下滑,人心思走,使得他日夜操劳,心力交瘁。超负荷工作与精神高度紧张,致使他形体消瘦,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次年4月的一天,就学校新办门诊部与有关单位进行了一场资产谈判后,他出现大量血便。经医生诊断,是因紧张和长期超负荷劳作引发了溃疡性结肠炎。
可是拿到诊断报告,他不仅不揪心,反而为排除了肠道癌症而放下了心理负担,继续日以继夜工作: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打吊针,然后赶往学校主持会议,直到晚上10点才回家。刚进家门,他就因腹部剧痛而入厕,继而大量便血、支撑不住身体,躺倒在地板上。之后,他被妻子扶下楼,躺在汽车里指挥刚拿到驾照的夫人开车赶往医院急诊,一夜输液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即使到这种地步,稍事睡眠后,他竟又于上午8点准时回到学校上班。在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召下,学校党员干部、教师都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干劲。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任务未完成,各部门几乎是没有下班的概念,以工作干完为准,且不计较得失。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将”
蒋琪认为,共产党人应重“谋事”而不重“谋位”。 2003年,学校完成了第二次搬迁及恢复招生后,他的工作得到上级赏识,进而得到一次个人升迁发展机会——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医院领导职位。然而,他却用“医院院长人选会很多,但卫校校长却不好找”一句话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更看重的是,如果不抓紧时间把学校搞上去,刚出现生机的学校仍难免关门的命运。
在学校成为省重点的今天,他感觉已经到了需要交班的时候。在近两年的员工培训中,他多次提出,自己已是第四届任职,完成“省重”任务就可以把职位交给更年轻更有水平和冲劲的下一任。校务会议上,谈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他说的最多的是:职位就是使命,要谋事但不要把事业干成家天下。他用生动的语言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演绎成“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将”,明确学校与事业就是营盘、就是江山,而自己就是那个流水的将,当把营盘建设稳固之后,这个将就该换人了。他同时还鼓吹“人走茶凉”的理论,让大家忘掉他的领导风格,少讲曾经的成绩,要用一种全新的热度去煲滚“下一壶新茶”。他认为只有这样,事业才能代代相传,办学才会不断创新。
2000年,南海卫校在自上而下的“关停并转”政策制约下,宣告办学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当时,学校员工能调走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等待退休和从事后勤配套的同志。就在一些员工逃离还嫌腿脚太慢之时,蒋琪临危受命,走进了学校。肩负校长职责的他面对的是,13名员工、1台486电脑和几台破旧的幻灯机,还有200余名等待毕业的学生。望着即将拆除的校园和不到2亩地的麻雀学校,他几乎找不出值钱的家当,以至于跟有关高校联合办学的努力,因无人响应而被称为是自我解嘲的游戏。“我决不能成为关门校长”,当这个念头跳入脑海的时候,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感顷刻充满了蒋琪的胸膛,大学毕业时立志医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在他内心膨胀:这里需要一位具有执着信念和自强不息意志的领路人。
10年过去了,今天的南海卫校校园占地面积120亩,环境清雅,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等各种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信息化多媒体办公、教学和专业实训设备功能先进,全日制中职教育和业余成人学历教育齐驾并驱,在校生规模达3700人,员工101人,两个“市重点专业”,获有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等奖项,应届护理中职生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71.3%,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在人们面前。看着10年间除了十几个在编人员和数量相当的退休员工由政府财政负担外,其余全部依靠自筹解决办学开支和事业经费的新学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翻开《卫校十年》文集,往事一幕幕重现。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有一种精神叫不屈不挠,有一种力量叫信念。学校前后几次陷入办学绝境,都因有了共产党人顽强党性的感召才走出困局。在蒋琪带领下,学校管理团队从单打独斗发展到5名优秀党员组成的领导班子,为实现事业蓝图而奋战寒暑、日以继夜,演绎出卫生职业教育的奇迹,描绘出“励志·发奋·奉献”的创业精神的画卷。
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可以让每一次的困苦成为一次次飞跃的动力?是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10年前,基于国家卫生中职教育政策指向全面高等教育化,许多人都认为南海卫校的中专层次办学没有出路。然而蒋琪看到的是,不同层次的卫生职业教育在未来社会一定时期所必须承担的角色,同时办学也关系到一代应试教育落伍学生的命运和出路:这些孩子又何尝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坚信办教育只要有爱,以一种基于对党和人民的大爱去有所作为,教育事业就一定前程美好。
当年,无政策、无资金、无环境、无设备、无人才的窘境摆在蒋琪面前时,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研究对策,破解难题,艰难前行。无政策——“曲线救校”。走出校门,寻求外援。先后得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等高校的支持,与他们合作办学,从此跨入了成人医学教育领域。无资金——“借鸡下蛋”。与高校联合办学获得了重新起步的启动资金,学校硬件建设一年一个样,继而无设备的困难随之逐步解决。无环境——蒋琪对搞教育、创事业的韧劲以及政府主管领导的关心,促使租赁场地办学得以成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无人才——不拘一格,全员聘用。将一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吸引到学校,以情系师生的真情实感,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教职工感受到党对他们的呵护和关怀,以创新的制度维护新老员工的利益,如“老人有靠、新人有望”的年功制度、“人人有目标,个个有未来”的岗级薪酬绩效考核制度等,极大地激发了员工潜心教育的干劲。目前,一支聘用员工占六分之五的教职工队伍形成了学校的人力资源特色,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果说信念是一种力量,那么蒋琪的梦想和追求就是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他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思维超前,敢为人先。例如,人事管理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才强校的关键,尽管学校人员不多,但要彻底打破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大锅饭制度,则需要坚强的勇气和承担风险的胆识。经过实践、学习及思考,蒋琪提出了“以情聚人、以心待人、以理服人、以利和人”的管理理念,几年来改革的成果证实了其决策的正确。又如在编内、编外员工的利益分配上,学校管理团队的思路非常清晰:创办新型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中职教育,务必采用聘用制方法解决人才问题,不拘一格,大胆放手。要想聘用制员工成为学校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解决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而同工同酬则是关键。包括晋升、提干以及一切员工权利,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做到一视同仁,最终成为学校吸纳人才的强磁铁。现在,学校75名聘用员工与在编人员待遇上基本没有差别,聘用制教职工已经成为学校的主人翁。
有人对蒋琪“拼命三郎”的行为提出质疑,问他到底为了什么?一个接受过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医师、身携两个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和一个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理当高就,何必迷恋这小小区级职校?蒋琪则认为,个人利益是小事,学校集体利益、社会和群众的需要是大事。一直以来,他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原则;践行干事抢先一步、论功退后一步、责任绝不推卸的领导干部准则。在他看来,要让学校的办学实力达到“国重”“示范”水平,让全体教职工“搞好生活、搞好心情、搞好工作”,让学生具有“自信心、关爱心、责任心”的综合素养,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许多事要做,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朴素的事业情怀。
链接(小故事)
拼命三郎
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时期的忘我精神,可以从蒋琪身上体现出来。2000年蒋琪刚到学校时,因为人少、事情多,他只能校长、医生、司机一肩挑,繁重的工作做不完,就天天延长工作时间,每天晚下班、晚回家司空见惯。更要命的是,政府下文件要求拆迁校园,停止办学,加上员工收入下滑,人心思走,使得他日夜操劳,心力交瘁。超负荷工作与精神高度紧张,致使他形体消瘦,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次年4月的一天,就学校新办门诊部与有关单位进行了一场资产谈判后,他出现大量血便。经医生诊断,是因紧张和长期超负荷劳作引发了溃疡性结肠炎。
可是拿到诊断报告,他不仅不揪心,反而为排除了肠道癌症而放下了心理负担,继续日以继夜工作: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打吊针,然后赶往学校主持会议,直到晚上10点才回家。刚进家门,他就因腹部剧痛而入厕,继而大量便血、支撑不住身体,躺倒在地板上。之后,他被妻子扶下楼,躺在汽车里指挥刚拿到驾照的夫人开车赶往医院急诊,一夜输液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即使到这种地步,稍事睡眠后,他竟又于上午8点准时回到学校上班。在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召下,学校党员干部、教师都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干劲。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任务未完成,各部门几乎是没有下班的概念,以工作干完为准,且不计较得失。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将”
蒋琪认为,共产党人应重“谋事”而不重“谋位”。 2003年,学校完成了第二次搬迁及恢复招生后,他的工作得到上级赏识,进而得到一次个人升迁发展机会——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医院领导职位。然而,他却用“医院院长人选会很多,但卫校校长却不好找”一句话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更看重的是,如果不抓紧时间把学校搞上去,刚出现生机的学校仍难免关门的命运。
在学校成为省重点的今天,他感觉已经到了需要交班的时候。在近两年的员工培训中,他多次提出,自己已是第四届任职,完成“省重”任务就可以把职位交给更年轻更有水平和冲劲的下一任。校务会议上,谈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他说的最多的是:职位就是使命,要谋事但不要把事业干成家天下。他用生动的语言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演绎成“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将”,明确学校与事业就是营盘、就是江山,而自己就是那个流水的将,当把营盘建设稳固之后,这个将就该换人了。他同时还鼓吹“人走茶凉”的理论,让大家忘掉他的领导风格,少讲曾经的成绩,要用一种全新的热度去煲滚“下一壶新茶”。他认为只有这样,事业才能代代相传,办学才会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