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期学习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关键词】新时期 学习的变化 教师角色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81-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种崭新的面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风起云涌地进行;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所有这些都给新时期的学习带来诸多变化。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学习要求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过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的发展不迅速,就业比较紧张,升学与“跳龙门”有着某种意义的密切关系。人们头脑中对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的理解也比较模糊,认为只要掌握好了知识,能够升入高等级学府深造就表明他有能力,社会就应给他相应的工作,所以对学习的要求是以掌握知识为主。人们为了就业就片面追求“知识”以求升学,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所以教师是神圣的知识传授者。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时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渐渐地改变了教育中为了“就业率”追求以知识掌握为主的“升学率”弊端。[1] 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各种各样能力的人才,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就业率的提高,社会不再需要那种高分低能的人,于是社会对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能力发展为主,适应这种学习要求的变化,我们的教师就不再能固守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探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者与开发者。同时,社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适合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要求,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一劳永逸地教授现成的知识,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潜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导者、能力的促进者,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途径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以前,学生的学习途径相当简单,不是向书本学习,便是向教师学习。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书本的解读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在新课程出现以前是绝对为《大纲》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实际上教师才是“书本”的唯一合法解释者。因此教师成了理所当然的教学权威、是一切知识是非对错的“法官”。这就无形中形成了教师的主体权威角色。新时期,一切都跟以往发生了显著变化,学习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校、书、和教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进行学习, 亲友、邻里、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一切近在咫尺,唾手可得。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掌握丰富多样的知识,培养各种专门的能力,获得自身的发展。“今天科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些符号使得天赋最差的人也能吸收过去需要最伟大的天才方能发现的概念”。孔子所预言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时代可以说真正到来了。我们有的农村老教师买一个彩电回家,打开一盒高级天线时目瞪口呆、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用他们的话说是:“硬是无法(理解),奈何不了这些小家伙这里摸摸、那里试试,三下二下就搞定了,可要他们读书就好比死蛇子一样”此处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从教师、书本那里学习,因为“要他们读书就好比死蛇子一样”,而学会从其它途径获得信息,学得知识,使自己在某些能力方面不逊于师。新时期这些新情况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日益增多的信息渠道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信息,以利于学生有选择地吸取信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而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启发者,同时,由于学生获取信息发展自身的途径的增多,其某些方面“贤于师”成为可能,所以教师要赢得学生信赖也需要不断学习,成为一个学习者,而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三、学习内容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我们以前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强调的是“双基”的掌握: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知识打好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作好准备。教育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统一的模式”。教师就是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模具”,是通过“双基”设计批量生产的这类社会化人才的“工程师”,是社会化人格的“塑造者”。新时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这样“惟一机会的教育” [2]内容;更多关注多元智能培养的学习内容,关注每一个人的能力的多方面的充分和自由地发展,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不是成为统一模型的社会性动物;注重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3],将关注情感体验的学习内容提到了突出地位,使学生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让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现在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认为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任何学习内容只有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溶化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活内容,这种学习内容才能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才是有意义、有力量的。过去正是由于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所以一旦考试完毕,又原原本本还给了教师,好像所学内容是从教师那里租借来的一样。新时期学习内容对多元智能培养的关注,对个性的凸显,对情感体验的重视使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必须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发现者、挖掘者,个性的尊重者与推崇者,情感的培养与感召者。当然,同时也必须是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僅仅是实施者。
  四、学习方式(风格)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学习方式(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就叫作他的学习方式。雷诺等人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方式(风格)分类的概念模式,如图[4]:   从上图可以看出,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我们认为图中的“价值观”一栏对一个人独特学习方式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决定其他学习方式。过去,我们的价值观是单维的、统一的。主要是由于社会、时代的原因,对什么东西似乎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女孩如果卷了发便被讥为“棕毛垛子”(乱蓬蓬的那一种),电影电视里那尖嘴猴腮的角色肯定是敌人或特务,而国民党里那相貌端庄的人必定是“我们这边的”。对学生的看法自然也是一样,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在这种价值观指引下的的学生当然其他学习方式如作息时间、场所等,也是不能 “越轨”的。家长、老师认定的好学生的标准而学生本人也慢慢接受的这种价值观的是:清早起来背书,中午、下午上课,晚上做家庭作业,学生的任务是记知识、听老师话,什么都按成人布置,一切规规矩矩,在这种统一标准的“好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下,上图中学生的其它学习方式的偏好基本上被扼杀,学习方式大体趋一,谁若不雷同便是没出息。这种雷同的学习方式就让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为主宰一切的“工程师”,简单地按序操作、流水作业,学生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根本上谈不上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气。教师教授的知识是带“官方”性质的,在呈现“官方”知识时就像把知识借给学生一样,一旦经过了“事实证明”,这些知识就没用了,它像被租借的其他产品一样被还回来[5]。新时期,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随着价值观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影响诸如学习环境、场所、时间等上的偏好,从而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这种由大体雷同到多样的转化,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仅是一个简单的“印板工程师”,以不变应万变,而要求他们去研究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生成正确的价值观,一句话,就是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研究者、学习的合作者,智慧的开发者,价值观的生成者。
  五、学习方法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方法也与时俱进。
  过去,我们的教师强调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上自习课时开始的第一句话是:“保持安静,独立思考,各做各的作业,不许交头接耳”“有什么问题,举手问老师”。在期末的通知书上,教师如果能写上一句“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便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这样的学习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角色,学生有问题必须问老师,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跟别的同学讨论,无疑是剥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权利,上课发表问题必须举手,哪怕你是灵感来了,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想法、观念也只会招来老师的不屑一顾,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新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在学习方法上开始关注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倡“对话”、“互动”,而不是“不许交头接耳”,提倡“合作”而不仅是“独立思考”,提倡“体验和探究”而不依靠“问老师”。当然,以往也说“讨论”(合作的一种形式),但讨论的目的只是找出一个“官方”的答案,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强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合作学习应该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辨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来使学习者非正式的先前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6]“以往也说探究学习,但其含义仅仅是指为寻求对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从官方渠道寻求信息……此过程不需要对知识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进行讨论,似乎它的可靠性是无庸质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做的是一种伪“探究”,它就像学生在生物课上做的实验一样,其步骤是“预先设计好的”。[7]现在我们所说的探究学习则是指从学习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过程[8]。由此,出于互动、合作、探究的需要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适时给学生机会,由学生们自己合作,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搭建起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又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自我知觉,以他们与现实的联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以往拥有知识的权威者。总之,隨着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也应相应地转换角色。
  正像马克思在关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论述的一样,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随之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学校即社会”,教师及教师的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校的上层建筑”,而学生及学生的学可以说是学校的经济基础,随着学生的学这一经济基础的变革,教师角色这一上层建筑也须相应随之转换。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铺开,教育现代化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教师应敏锐而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学习上的种种变化,及时转变教师角色,为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M].教科出版社,1998.10.149
  [2] [6] [8]吴永军:新课程核心理论例解[M].2003.7.197,109 ,209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V].2001.7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97
  [5] [7]周宏:基础教育改革通识书系列: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央民族在学出版社. 2002.10.14
其他文献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创作和表现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達,忌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关键词】幼儿绘画 开放教学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开办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有独立见解能力、优秀审美能力的具备美术特长的学生,为此,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尽最大限度地树立并塑造其创新能力,是当前中职美术教育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美术 教育创新能力 方式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03-02  长期以来,中职美术教育在我国很少受重视,学生认为它多余、
期刊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沧州地区的经济大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战略背景下,该地区大学生就业存在较多的问题,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就业门槛和工资之间差异较大,再加上教育理念落后的缘故,学生面临着自愿性事业和结构性失业等问题。要想促进大学生就业,首先学校就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创新教育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
期刊
【摘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是针对教学教育研究中出现一些不成熟的问题,同伴一起集思广益,共献计谋,以便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在主题教研活动中,设疑—解惑—践行—成长,形成众人摇橹划大船的态势,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一种个人无法抗拒的向前拉力,从而实现以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教研 设疑 解惑 践行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
期刊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学习兴趣,培养理论与实验结合的能力,锻炼逻辑分析思维。陈丽老师在任课班级中组建科研兴趣小组,于病理学授课期间加入实验课题理论培训、查阅资料、制作讲解PPT、写出学习心得,最后坚持完成培训者,颁发结业证书。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小组成员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科研储备知识,增加了组内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病理生理学的教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提出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从而推动持续改进的全面建设,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关键词】反馈 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教改)项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及其教学组的建设与实施)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质量工程项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以市场为导向扮演好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沟通桥梁的角色,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高效匹配。就业指导便是帮助毕业生向职场人过渡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角色代入感,本文以情景模拟面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探索针对大学毕业生求职更为实用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了
期刊
【摘要】为解决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笔者以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2015级生物工程34名学生为对象,构建微视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理论测试及实验考核等手段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总成绩为(85.39±2.09)分,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验总成绩为(79.44±2.19)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通过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中应用复述的方法,调查学生的主观认识,从学生的成绩中发现课前复述可以在一些描述性学科中应用,而且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课前复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30-01  所谓复述就是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地将文章主旨叙述出来
期刊
【摘要】物联网定位技术是高校物联网专业中的新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目前,物联网定位技术的相关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包括GPS定位、无线通讯定位、传感网定位等。然而,随着新型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关的实验课程所采用的技术相对滞后,不利于学生对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全面理解和应用。本文以作者在高校中实际教学经验为例,介绍了几例典型的联网定位技术实验课程设计方案及其对应的理论知识内容。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