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PCV)在猪体内变异产生PCV-Ⅰ型和PCV-Ⅱ型,近年来流行的猪圆环病毒病被确定为PCV-Ⅱ型感染所致。PCV-Ⅱ型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群体感染率高,混合感染与隐性感染是该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因隐性感染不易被察觉,但实际上已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免疫抑制,使猪群的免疫力下降,一旦接触其他病毒和细菌就会造成群体性疾病大暴发,因此这种隐性感染对养猪业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二、临床症状
据专家检测,目前PCV-Ⅱ型感染在我国猪群中普通存在,且以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多见,常使病情更趋复杂,病死率增加。目前研究认为,PCV-Ⅱ型主要可引起猪的以下疾病: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尤其是6~15周龄的后期哺乳猪和早期育肥猪。一般于断奶后1~3周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生长迟缓,皮毛粗乱,皮肤苍白,有的在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患猪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腹泻下痢;部分猪有神经症状,表现为肌肉震颤,关节肿胀,常站立不稳,四肢呈划水状。
2. 猪皮炎及肾衰综合征(PDNS)
多发生于保育猪及育肥猪,呈散发。该病发病率10%~60%不等,死淘率可达发病猪的50%以上。
该病最显著的特点是皮肤病变,可见猪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隆起的小丘疹或深褐色坏死灶;病变常见于耳、背、胸、腹、前肢、后腿等处。感染严重时可见四肢跛行,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体重迅速减轻或生长停滞,四肢和眼睑周围可见水肿,大多数病猪会因消瘦、衰竭而死亡;耐过的猪长期生长不良,可形成僵猪。
3. 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
主要发生于生后不久的仔猪,以头部、四肢和尾部持续性震颤为特征,有的全窝发病,有的部分发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轻的虽全身震颤,但仍可运动,体温、脉博、呼吸无明显变化,一般经数小时或数日自愈;病情重的头部、颈部强烈震颤或后躯震颤不能站立,病程可持续数周,一般预后良好;也有的病猪因无法吮奶饥饿而死。
4. 繁殖障碍
妊娠母猪如感染PCV-Ⅱ可出现繁殖障碍,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等;公猪感染后精子活力下降,配种能力减低,导致繁殖障碍。一般初产母猪感染该病后流产率高达70%以上,经产母猪流产虽少,但产死胎和弱仔数增多,且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达10%以上。
三、防制措施
由于至今还没有有效的商品疫苗用来预防该病,因此,只有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引种检疫,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疫苗和药物防控,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病力,才能为更好地控制该病奠定基础。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改善饲养环境,控制各种应激因素,提高营养水平,有效地提高猪群的抗病力,对控制该病的发生非常重要。①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减少断奶后的应激反应;②不同日龄和生长阶段的猪避免混群饲养,尽量做到一胎一栏,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同时要定期消毒,有效杀灭蚊蝇,保持猪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安静,尽可能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③给猪群提供全价的配合饲料,并合理添加各类营养物质,保持营养均衡;同时改干料为湿料或半干半湿料,以提高仔猪的食欲和采食量。
2. 严格引种检疫,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严格引种检疫,全面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对防制该病意义重大。每一批猪出舍后,都要彻底清扫冲洗猪舍,反复消毒3次,空舍2天后再进猪;猪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货物等进入;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服和鞋帽,并定向流动,不准串舍;同时要做好场区的灭鼠、杀虫工作,对粪尿和污水实施无害化处理;猪场严禁饲养犬、猫和其他畜禽,并防止野禽进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原微生物对猪场的污染,以减少猪群继发感染的几率。
3. 按照免疫程序,搞好综合性预防
PCV-Ⅱ的共同感染源很多,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商品疫苗用来预防,但已有研制的灭活疫苗用于试验,有一定的保护力。如母猪产前2周免疫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5周和2周各免疫1次,哺乳仔猪10日龄免疫1次,可使猪群获得一定的保护力;同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细小病毒病和气喘病等的免疫接种。
4. 药物预防控制
对于早期发现的疑似感染猪要进行隔离、淘汰,以控制疾病传播;对无症状的同群猪针对性地添加药物进行防治。
①预防控制
仔猪出生后1日龄、7日龄每头各肌注1次排疫肽(多种免疫球蛋白)0.2毫升,同时1日龄、2日龄、3日龄每头仔猪每日口服1次畜禽生命宝(微生态制剂)0.5毫升,可防治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0.2毫升,同时饮用电解多维10天,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每700千克饲料中添加扶正解毒散(主要成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1千克,连续饲喂14天;同时每吨饲料中添加高利高预混剂(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500~1000克,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防治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每吨饲料中添加呼诺玢预混剂(主要成分氟苯尼考)1000~2000克,扶正解毒散1500克,连续饲喂14天;妊娠母猪产后在饮水中同时添加益免加(主要成分植物提取物、多重免疫调节剂、氨基酸、多维电解质,每200千克水加100克)和德利米先(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每200千克水加80克)连用7天。
②对症治疗
发生繁殖障碍母猪流产时,首先要彻底清除流产胎儿及死胎,并全面消毒;每头母猪肌注20%黄芪多糖注射液10~30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注干扰素与转移因子,每日1次,连用2天;病重不食者,应静注10%葡萄糖溶液,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
患皮炎和肾病综合征轻症者可不用药,只对皮肤上的斑块喷洒卫康溶液(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有机酸、无机盐等)即可,每日2次;病重或有继发感染者,应肌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同时配合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邮编:048100)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PCV)在猪体内变异产生PCV-Ⅰ型和PCV-Ⅱ型,近年来流行的猪圆环病毒病被确定为PCV-Ⅱ型感染所致。PCV-Ⅱ型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群体感染率高,混合感染与隐性感染是该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因隐性感染不易被察觉,但实际上已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免疫抑制,使猪群的免疫力下降,一旦接触其他病毒和细菌就会造成群体性疾病大暴发,因此这种隐性感染对养猪业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二、临床症状
据专家检测,目前PCV-Ⅱ型感染在我国猪群中普通存在,且以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多见,常使病情更趋复杂,病死率增加。目前研究认为,PCV-Ⅱ型主要可引起猪的以下疾病: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尤其是6~15周龄的后期哺乳猪和早期育肥猪。一般于断奶后1~3周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生长迟缓,皮毛粗乱,皮肤苍白,有的在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患猪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腹泻下痢;部分猪有神经症状,表现为肌肉震颤,关节肿胀,常站立不稳,四肢呈划水状。
2. 猪皮炎及肾衰综合征(PDNS)
多发生于保育猪及育肥猪,呈散发。该病发病率10%~60%不等,死淘率可达发病猪的50%以上。
该病最显著的特点是皮肤病变,可见猪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隆起的小丘疹或深褐色坏死灶;病变常见于耳、背、胸、腹、前肢、后腿等处。感染严重时可见四肢跛行,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体重迅速减轻或生长停滞,四肢和眼睑周围可见水肿,大多数病猪会因消瘦、衰竭而死亡;耐过的猪长期生长不良,可形成僵猪。
3. 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
主要发生于生后不久的仔猪,以头部、四肢和尾部持续性震颤为特征,有的全窝发病,有的部分发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轻的虽全身震颤,但仍可运动,体温、脉博、呼吸无明显变化,一般经数小时或数日自愈;病情重的头部、颈部强烈震颤或后躯震颤不能站立,病程可持续数周,一般预后良好;也有的病猪因无法吮奶饥饿而死。
4. 繁殖障碍
妊娠母猪如感染PCV-Ⅱ可出现繁殖障碍,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等;公猪感染后精子活力下降,配种能力减低,导致繁殖障碍。一般初产母猪感染该病后流产率高达70%以上,经产母猪流产虽少,但产死胎和弱仔数增多,且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达10%以上。
三、防制措施
由于至今还没有有效的商品疫苗用来预防该病,因此,只有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引种检疫,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疫苗和药物防控,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病力,才能为更好地控制该病奠定基础。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改善饲养环境,控制各种应激因素,提高营养水平,有效地提高猪群的抗病力,对控制该病的发生非常重要。①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减少断奶后的应激反应;②不同日龄和生长阶段的猪避免混群饲养,尽量做到一胎一栏,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同时要定期消毒,有效杀灭蚊蝇,保持猪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安静,尽可能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③给猪群提供全价的配合饲料,并合理添加各类营养物质,保持营养均衡;同时改干料为湿料或半干半湿料,以提高仔猪的食欲和采食量。
2. 严格引种检疫,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严格引种检疫,全面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对防制该病意义重大。每一批猪出舍后,都要彻底清扫冲洗猪舍,反复消毒3次,空舍2天后再进猪;猪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货物等进入;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服和鞋帽,并定向流动,不准串舍;同时要做好场区的灭鼠、杀虫工作,对粪尿和污水实施无害化处理;猪场严禁饲养犬、猫和其他畜禽,并防止野禽进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原微生物对猪场的污染,以减少猪群继发感染的几率。
3. 按照免疫程序,搞好综合性预防
PCV-Ⅱ的共同感染源很多,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商品疫苗用来预防,但已有研制的灭活疫苗用于试验,有一定的保护力。如母猪产前2周免疫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5周和2周各免疫1次,哺乳仔猪10日龄免疫1次,可使猪群获得一定的保护力;同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细小病毒病和气喘病等的免疫接种。
4. 药物预防控制
对于早期发现的疑似感染猪要进行隔离、淘汰,以控制疾病传播;对无症状的同群猪针对性地添加药物进行防治。
①预防控制
仔猪出生后1日龄、7日龄每头各肌注1次排疫肽(多种免疫球蛋白)0.2毫升,同时1日龄、2日龄、3日龄每头仔猪每日口服1次畜禽生命宝(微生态制剂)0.5毫升,可防治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0.2毫升,同时饮用电解多维10天,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每700千克饲料中添加扶正解毒散(主要成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1千克,连续饲喂14天;同时每吨饲料中添加高利高预混剂(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500~1000克,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防治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每吨饲料中添加呼诺玢预混剂(主要成分氟苯尼考)1000~2000克,扶正解毒散1500克,连续饲喂14天;妊娠母猪产后在饮水中同时添加益免加(主要成分植物提取物、多重免疫调节剂、氨基酸、多维电解质,每200千克水加100克)和德利米先(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每200千克水加80克)连用7天。
②对症治疗
发生繁殖障碍母猪流产时,首先要彻底清除流产胎儿及死胎,并全面消毒;每头母猪肌注20%黄芪多糖注射液10~30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注干扰素与转移因子,每日1次,连用2天;病重不食者,应静注10%葡萄糖溶液,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
患皮炎和肾病综合征轻症者可不用药,只对皮肤上的斑块喷洒卫康溶液(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有机酸、无机盐等)即可,每日2次;病重或有继发感染者,应肌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同时配合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邮编:0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