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的“绿领巾”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前三种“冷暴力”形式分别是:“嘲讽挖苦型:对学生冷嘲热讽”(70.4%);“冷漠型:对学生漠不关心”(69.7%);“训斥型:对学生一味批评责骂”(66.1%)。而“冷暴力”出现的原因,受访者认为是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自尊心的重视与培养(78.2%);老师只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差生“贴标签”(66.0%);老师压力大,不愿多花时间对差生耐心教育(45.7%)等。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梅玲认为,“冷暴力”与一些老师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对于许多老师而言,他们在用挖苦、戴“绿领巾”等方式教育孩子时,可能并没有恶意,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另外,社会的冷漠与缺乏爱心也可能传导到老师身上,再加上许多老师对待遇不满,很容易导致教育“冷暴力”出现。张梅玲认为,解决教育“冷暴力”的關键在老师。一方面,国家应采取务实手段,提高老师待遇,为老师创造一个轻松、有保障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老师也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素养。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5日)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梅玲认为,“冷暴力”与一些老师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对于许多老师而言,他们在用挖苦、戴“绿领巾”等方式教育孩子时,可能并没有恶意,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另外,社会的冷漠与缺乏爱心也可能传导到老师身上,再加上许多老师对待遇不满,很容易导致教育“冷暴力”出现。张梅玲认为,解决教育“冷暴力”的關键在老师。一方面,国家应采取务实手段,提高老师待遇,为老师创造一个轻松、有保障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老师也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素养。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