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让儿童从小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童心习作教学要着眼于这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儿童习作的核心素养,表现儿童生命的灵性,促进儿童自主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衣食的成人化,儿童交往的成人化,儿童阅读的成人化,儿童语言表达的成人化……诸如此类的成人化套路,影響了儿童习作的生态,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儿童言语生命不再灵动。
1.强调了习作的成人化,丢弃了儿童的生命体悟
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达到成人化的标准,不断有儿童的“神”作出现。比如为了突出拾金不昧的品格,竟然写小明在马路上捡到一亿元钱交给了警察叔叔。为了写母爱,就要写到自己生病一回,母亲如何背自己去上医院等等。这样的习作没有了童真,都是成人化的套路,失去了儿童对生命的真切体悟,童真童情无法真实地表达出来。
2.突出了习作的规范化,淡化了儿童习作的灵性
儿童习作一味地讲究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短写,中间行文分四个左右自然段,讲究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然后就是一篇习作用多少个华丽的辞藻,如何引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这就如同给儿童的习作带上了枷锁,使其“规范”了,但同时却丧失了儿童习作的灵性。吴勇老师认为:“儿童的写作冲动被老师的话语权垄断了。”
3.呈现了习作的机械化,束缚了儿童的随意创作
在教师的眼中,儿童的习作就是按照课本的安排,强调写法,读读例文然后就去写,儿童也只是把习作作为自己的一项课堂作业来完成。这就忽略了儿童习作的本真,对于儿童“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没有一个适切的引导。而这三个“写”,应体现儿童的“随意”,要追随儿童的知、情、意、行,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让儿童在心灵深处去展现自我,去表现自我,去抒发自我,让儿童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绽放自己的光彩,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百度百科中“童心”一词解释为:“孩子般的心灵;儿童般的心情。”童心习作强调顺应儿童心灵成长的规律,采取唤醒的方式,让儿童思自己的见闻,说自己的话语,抒自身的感悟,表达儿童年龄所特有的真情实感与思想状态,让儿童写出自己特征的文章。“以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为本,放牧言语的天性,使儿童在习作表达中凸显存在感,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促成每一个言语生命的自然成长。”
1.表现:让童心习作“活”起来
在习作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关注儿童的表现,只有到儿童世界中去,才能和儿童一起“舞文弄墨”,让习作不再僵化。我在教学中从与儿童的交往出发,让儿童写自己的同桌,这样孩子就有话可写了。其中周柯缙同学的征文《我的同桌真有趣》在华人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并被编进征文集。这样学生的习作意识在儿童的生活中被唤醒了。
2.存在:让童心习作“真”起来
在《我的同桌真有趣》一文中,儿童的本真被调动了起来,那种堵车时的“喜”,争执时的“怒”,测试后的“哀”,释怀后的“乐”,一点一滴,一波三折,让人看到了儿童生活的应有状态,习作自然变得水到渠成了。
3.灵动:让童心习作“趣”起来
《我的同桌真有趣》整篇习作围绕一个“趣”字展开。一个“幽默大师”在小作者平日的喜怒哀乐中向我们走来,他的“逗”“皮”“爽”的特征,在一言一行中风趣尽显。“迟到报告”“化解争执”“安慰鼓励”的灵动细节,从不同侧面层层递进、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同桌博学有趣。同时小作者行文用词丰富,语句精警。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等,这些句子让人读后感到意味深长。
童心习作采取了“五融情五智达”策略,把情融于境、景、事、思、心等几个方面,培养儿童语感,达到育人启智的目的。
1.融情于境,智达于自发
“情境教育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到生活中去经历、积累、创生。在一次“找春天”的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来到校园里、田野上,尽情地欣赏春天,仔细地观察春天,自在地感受春天。这样儿童的情就被激发出来了,心底就有了春的素材,智慧的言语火花被悄然点醒。这次学生的习作便具有了诗情画意!孩子们这样写道:
许子娴:“春,是一个活泼的仙子。瞧,她把春风带来人间。春风一吹,花姑娘绽开了灿烂的笑脸,青蛙从梦中醒来了,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燕子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啊!”
王文方:“桃花开了。刚开始桃花还是一个个小花苞,过了几天开出一两个花瓣儿,后来呀,就全开了。一碰,便撒落许多花瓣,站在树下的我仿佛成了粉红女郎了!”
2.融情于景,智达于自觉
在“找春天”的主题习作中,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儿童的表达从教师引导的自发状态逐步走向自觉,从有情习作到智慧体验,这是放牧言语生命的应有状态。于是花草树木、飞鸟鱼虫便会和小作者来一次心灵的约会。
3.融情于事,智达于自主
朱小蔓老师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充满着活生生的情感”。她非常强调情感性叙事,通过有情的叙事实现智慧的表达。我在《由“护蛋行动”谈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文章中举过“护蛋行动”这一事例。学生们像呵护小宝宝一样保护自己身上带的鸡蛋,体会到家长养育自己的不易。通过画蛋、带蛋、护蛋、说蛋几个环节,孩子们经历了一个重要事件,能够懂得感恩了,生活的自主性提高了,做到了以情促智,以事言智。
4.融情于思,智达于自醒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儿童学习写作上,要牧养儿童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有所思,有所醒。这样才能够实现智达,让表达更有层次性。同样在护蛋行动中,我立足于“思”做文章,让儿童自醒,让他们体验到了保护蛋宝宝的艰辛。让孩子们有事做,有情表,有话说,有沉思,这样儿童的智达水平就逐步提高了。 5.融情于心,智达于自悟
融情于心,就是在融情于境、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思的基础上完满地协调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把儿童的心灵成长作为放牧言语生命的目的。这样“五融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本体性表现、存在性表达,悟出情智,悟出儿童言语的温度,悟出儿童言语生长的力度。
1.读写融通情境
读写融通促进儿童习作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创造性地设置写作的契机。如写批注、写读后感、抓住“空白”处写想象等方式。在进行《爱如茉莉》一课的“执手而眠”教学的一个环节,我设计了读写的练习。
师:在这“执手而眠”的温馨的画面中,有什么细节感动了你?
生1:妈妈恬静的微笑。
生2:爸爸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师:不光你们被感动了,连阳光也被感动了——(读:“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师:这种以景衬情的写法我们也来尝试一下吧。
师:若此时窗外下着雨,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1:雨点像弹奏着动人的曲子,为爸爸妈妈的爱伴奏着。
生2:雨像清泉一样在妈妈的心中流淌,妈妈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生3:爸爸就像山一样,成了妈妈的依靠,上天都感动了。瞧,外面下起了雨!
真挚的情谊就在师生的对话、学生的笔下款款地流了出来。读促发了写,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2.生活体验情境
习作的素材來源于儿童的生活,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创造儿童体验的机会,关注习作的生成过程,注重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表达。像《爱如茉莉》中感受真爱的表达,可以通过生活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互相关爱的事情。这样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写起来就具有真情实感,言语生命的羽翼也逐渐丰满起来,“铸造了一只能够恰如其分地装进他们独特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容器”。
3.童话幻想情境
儿童是一位幻想家,擅于奇思妙想。根据儿童爱幻想的这一特征,“英国小学写作教学一大特色是把虚构作文纳入了教材,进行童话、故事、诗歌等虚构文体的习作”,在习作教学中设置“童话幻想情境”环节,让儿童去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儿童的幻想特长发挥出来了,在“童话幻想牧场”中写出了大量的童话。比如李慧言同学写出了《拉拉和她的主人们》这样一篇富有温情的童话,获得了全国小作家杯征文比赛特等奖,并被《中国校园文学》等杂志发表。像她一样爱写童话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都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用童话这一形式很有情趣地表达了出来。
4.活动迁移情境
在打造“活动迁移情境”这一课程时,我们可以抓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开展迁移活动。比如开展“我与手机”辩论赛。围绕利弊展开讨论,最终儿童能够一分为二地进行表达了。
陈子岩同学:“手机给我们的好处可多了,可以和远方的亲朋好友通电话,可以查阅资料,还可以娱乐……手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快捷方便。但手机也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比如一些低头族,过马路就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夏雪莲同学:“上四年级了,妈妈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我不分昼夜没有节制地玩。而父母在外地打工又管不着,我感觉自己的视力渐渐地下降了。以后,我要注意合理地使用手机。”
综上所述,通过确立以“以儿童发展”为主体的童心习作教学理念,唤醒了儿童言语表达的灵性,让其在言语表达中学会积累、思考、朗读、体验、感悟,真实地走进习作,自主发挥自己的创作天性。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小学童心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3/02/035)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曹庙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一、当前童心习作教学的现状:成人化套路,缺乏生命灵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衣食的成人化,儿童交往的成人化,儿童阅读的成人化,儿童语言表达的成人化……诸如此类的成人化套路,影響了儿童习作的生态,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儿童言语生命不再灵动。
1.强调了习作的成人化,丢弃了儿童的生命体悟
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达到成人化的标准,不断有儿童的“神”作出现。比如为了突出拾金不昧的品格,竟然写小明在马路上捡到一亿元钱交给了警察叔叔。为了写母爱,就要写到自己生病一回,母亲如何背自己去上医院等等。这样的习作没有了童真,都是成人化的套路,失去了儿童对生命的真切体悟,童真童情无法真实地表达出来。
2.突出了习作的规范化,淡化了儿童习作的灵性
儿童习作一味地讲究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短写,中间行文分四个左右自然段,讲究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然后就是一篇习作用多少个华丽的辞藻,如何引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这就如同给儿童的习作带上了枷锁,使其“规范”了,但同时却丧失了儿童习作的灵性。吴勇老师认为:“儿童的写作冲动被老师的话语权垄断了。”
3.呈现了习作的机械化,束缚了儿童的随意创作
在教师的眼中,儿童的习作就是按照课本的安排,强调写法,读读例文然后就去写,儿童也只是把习作作为自己的一项课堂作业来完成。这就忽略了儿童习作的本真,对于儿童“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没有一个适切的引导。而这三个“写”,应体现儿童的“随意”,要追随儿童的知、情、意、行,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让儿童在心灵深处去展现自我,去表现自我,去抒发自我,让儿童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绽放自己的光彩,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童心习作的教学主张:放牧言语表现,绽放生命存在
百度百科中“童心”一词解释为:“孩子般的心灵;儿童般的心情。”童心习作强调顺应儿童心灵成长的规律,采取唤醒的方式,让儿童思自己的见闻,说自己的话语,抒自身的感悟,表达儿童年龄所特有的真情实感与思想状态,让儿童写出自己特征的文章。“以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为本,放牧言语的天性,使儿童在习作表达中凸显存在感,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促成每一个言语生命的自然成长。”
1.表现:让童心习作“活”起来
在习作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关注儿童的表现,只有到儿童世界中去,才能和儿童一起“舞文弄墨”,让习作不再僵化。我在教学中从与儿童的交往出发,让儿童写自己的同桌,这样孩子就有话可写了。其中周柯缙同学的征文《我的同桌真有趣》在华人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并被编进征文集。这样学生的习作意识在儿童的生活中被唤醒了。
2.存在:让童心习作“真”起来
在《我的同桌真有趣》一文中,儿童的本真被调动了起来,那种堵车时的“喜”,争执时的“怒”,测试后的“哀”,释怀后的“乐”,一点一滴,一波三折,让人看到了儿童生活的应有状态,习作自然变得水到渠成了。
3.灵动:让童心习作“趣”起来
《我的同桌真有趣》整篇习作围绕一个“趣”字展开。一个“幽默大师”在小作者平日的喜怒哀乐中向我们走来,他的“逗”“皮”“爽”的特征,在一言一行中风趣尽显。“迟到报告”“化解争执”“安慰鼓励”的灵动细节,从不同侧面层层递进、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同桌博学有趣。同时小作者行文用词丰富,语句精警。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等,这些句子让人读后感到意味深长。
三、童心习作的基本策略:五融情牧天性,五智达养语感
童心习作采取了“五融情五智达”策略,把情融于境、景、事、思、心等几个方面,培养儿童语感,达到育人启智的目的。
1.融情于境,智达于自发
“情境教育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到生活中去经历、积累、创生。在一次“找春天”的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来到校园里、田野上,尽情地欣赏春天,仔细地观察春天,自在地感受春天。这样儿童的情就被激发出来了,心底就有了春的素材,智慧的言语火花被悄然点醒。这次学生的习作便具有了诗情画意!孩子们这样写道:
许子娴:“春,是一个活泼的仙子。瞧,她把春风带来人间。春风一吹,花姑娘绽开了灿烂的笑脸,青蛙从梦中醒来了,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燕子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啊!”
王文方:“桃花开了。刚开始桃花还是一个个小花苞,过了几天开出一两个花瓣儿,后来呀,就全开了。一碰,便撒落许多花瓣,站在树下的我仿佛成了粉红女郎了!”
2.融情于景,智达于自觉
在“找春天”的主题习作中,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儿童的表达从教师引导的自发状态逐步走向自觉,从有情习作到智慧体验,这是放牧言语生命的应有状态。于是花草树木、飞鸟鱼虫便会和小作者来一次心灵的约会。
3.融情于事,智达于自主
朱小蔓老师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充满着活生生的情感”。她非常强调情感性叙事,通过有情的叙事实现智慧的表达。我在《由“护蛋行动”谈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文章中举过“护蛋行动”这一事例。学生们像呵护小宝宝一样保护自己身上带的鸡蛋,体会到家长养育自己的不易。通过画蛋、带蛋、护蛋、说蛋几个环节,孩子们经历了一个重要事件,能够懂得感恩了,生活的自主性提高了,做到了以情促智,以事言智。
4.融情于思,智达于自醒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儿童学习写作上,要牧养儿童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有所思,有所醒。这样才能够实现智达,让表达更有层次性。同样在护蛋行动中,我立足于“思”做文章,让儿童自醒,让他们体验到了保护蛋宝宝的艰辛。让孩子们有事做,有情表,有话说,有沉思,这样儿童的智达水平就逐步提高了。 5.融情于心,智达于自悟
融情于心,就是在融情于境、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思的基础上完满地协调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把儿童的心灵成长作为放牧言语生命的目的。这样“五融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本体性表现、存在性表达,悟出情智,悟出儿童言语的温度,悟出儿童言语生长的力度。
四、童心习作的课程构建:营造儿童生态情境,激发言语生命天性
1.读写融通情境
读写融通促进儿童习作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创造性地设置写作的契机。如写批注、写读后感、抓住“空白”处写想象等方式。在进行《爱如茉莉》一课的“执手而眠”教学的一个环节,我设计了读写的练习。
师:在这“执手而眠”的温馨的画面中,有什么细节感动了你?
生1:妈妈恬静的微笑。
生2:爸爸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师:不光你们被感动了,连阳光也被感动了——(读:“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师:这种以景衬情的写法我们也来尝试一下吧。
师:若此时窗外下着雨,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1:雨点像弹奏着动人的曲子,为爸爸妈妈的爱伴奏着。
生2:雨像清泉一样在妈妈的心中流淌,妈妈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生3:爸爸就像山一样,成了妈妈的依靠,上天都感动了。瞧,外面下起了雨!
真挚的情谊就在师生的对话、学生的笔下款款地流了出来。读促发了写,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2.生活体验情境
习作的素材來源于儿童的生活,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创造儿童体验的机会,关注习作的生成过程,注重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表达。像《爱如茉莉》中感受真爱的表达,可以通过生活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互相关爱的事情。这样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写起来就具有真情实感,言语生命的羽翼也逐渐丰满起来,“铸造了一只能够恰如其分地装进他们独特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容器”。
3.童话幻想情境
儿童是一位幻想家,擅于奇思妙想。根据儿童爱幻想的这一特征,“英国小学写作教学一大特色是把虚构作文纳入了教材,进行童话、故事、诗歌等虚构文体的习作”,在习作教学中设置“童话幻想情境”环节,让儿童去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儿童的幻想特长发挥出来了,在“童话幻想牧场”中写出了大量的童话。比如李慧言同学写出了《拉拉和她的主人们》这样一篇富有温情的童话,获得了全国小作家杯征文比赛特等奖,并被《中国校园文学》等杂志发表。像她一样爱写童话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都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用童话这一形式很有情趣地表达了出来。
4.活动迁移情境
在打造“活动迁移情境”这一课程时,我们可以抓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开展迁移活动。比如开展“我与手机”辩论赛。围绕利弊展开讨论,最终儿童能够一分为二地进行表达了。
陈子岩同学:“手机给我们的好处可多了,可以和远方的亲朋好友通电话,可以查阅资料,还可以娱乐……手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快捷方便。但手机也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比如一些低头族,过马路就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夏雪莲同学:“上四年级了,妈妈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我不分昼夜没有节制地玩。而父母在外地打工又管不着,我感觉自己的视力渐渐地下降了。以后,我要注意合理地使用手机。”
综上所述,通过确立以“以儿童发展”为主体的童心习作教学理念,唤醒了儿童言语表达的灵性,让其在言语表达中学会积累、思考、朗读、体验、感悟,真实地走进习作,自主发挥自己的创作天性。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小学童心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3/02/035)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曹庙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