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学科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基于这种现状,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育,具体分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希望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需要立足于实践,巧妙融合教学的内容以及音乐核心素养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中去,从而提升课堂教學效果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结合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实践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优化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达到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采用的方法也只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别是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不过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唱好这首歌来策划的。显然,这对于学生核心音乐素养是没有积极的影响。因而音乐教师需要优化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教学设计是应该将音乐学科、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注重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来展开对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一般而言,音乐教师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不要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化特点的结合来丰富教学过程,拓展音乐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以求达到加强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学习技巧的学习和掌握的效果。这样的话,音乐教师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 合理设置音乐课堂游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长远发展而服务的。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性,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时候注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教”!但是因材施教并不简单,毕竟每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是以十位数为单位的,而且小学生的天性自由好动,并不喜欢受到束缚,再加上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不高,这就给教师因材施教带来非常大的难度。虽蜀道难,但是还是会有人攀登。同样的道理,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虽然难,但是还是会有办法解决的,而笔者认为合理设置音乐课堂游戏就是最好的方法。
游戏符合大部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游戏过程又是一个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当然,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也要融入审美因素。一般而言,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融会贯通节奏符号学习、乐谱模唱、身体律动等内容,这样才能用音乐语言、身体动作去表现简单的节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其次,教师要立足要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加入知识性、趣味性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发思维来创造音乐作品。
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合理设置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需要注意把握以音乐教学为本来了解音乐游戏的特征的音乐游戏内涵,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曲目恰当、教具合理、规则清晰的音乐游戏活动,注意转换角色游戏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实践操作方法等等内容。
三、 将音乐和舞蹈教学融合,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注重情感和意境的结合,它主要是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现出来的。若是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好的音乐让人闻之起舞,好的舞蹈则让人看之起奏。若是能够将音乐和舞蹈教学融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和舞蹈教学巧妙融合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需要注意遵守自我提高、以生为本、丰富性原则,然后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设计教学策略。
具体而言,将音乐和舞蹈教学巧妙融合起来需要遵守自我提高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掌握音乐专业知识和舞蹈基础的同时,立足新课改背景和小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合理将其融合起来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提升律动、音乐内涵感受能力、表现力等核心素养。
而遵守以生为本的原则则是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开发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地培养音乐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围绕学生的学习诉求、性格喜好、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选择舞蹈教学内容,好比教师在根据教材音乐来设计舞蹈时,需依据小学生理解及实践能力,来适当简化舞蹈动作、控制舞蹈强度。
参考文献
[1] 王青青.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J/OL].黄河之声,2019(03):102.
[2] 徐珊珊,栾春林.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9(03):142-14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需要立足于实践,巧妙融合教学的内容以及音乐核心素养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中去,从而提升课堂教學效果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结合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实践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优化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达到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采用的方法也只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别是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不过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唱好这首歌来策划的。显然,这对于学生核心音乐素养是没有积极的影响。因而音乐教师需要优化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教学设计是应该将音乐学科、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注重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来展开对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一般而言,音乐教师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不要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化特点的结合来丰富教学过程,拓展音乐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以求达到加强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音乐学习技巧的学习和掌握的效果。这样的话,音乐教师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 合理设置音乐课堂游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长远发展而服务的。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性,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时候注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教”!但是因材施教并不简单,毕竟每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是以十位数为单位的,而且小学生的天性自由好动,并不喜欢受到束缚,再加上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不高,这就给教师因材施教带来非常大的难度。虽蜀道难,但是还是会有人攀登。同样的道理,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虽然难,但是还是会有办法解决的,而笔者认为合理设置音乐课堂游戏就是最好的方法。
游戏符合大部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游戏过程又是一个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当然,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也要融入审美因素。一般而言,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融会贯通节奏符号学习、乐谱模唱、身体律动等内容,这样才能用音乐语言、身体动作去表现简单的节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其次,教师要立足要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加入知识性、趣味性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发思维来创造音乐作品。
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合理设置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需要注意把握以音乐教学为本来了解音乐游戏的特征的音乐游戏内涵,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曲目恰当、教具合理、规则清晰的音乐游戏活动,注意转换角色游戏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实践操作方法等等内容。
三、 将音乐和舞蹈教学融合,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注重情感和意境的结合,它主要是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现出来的。若是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好的音乐让人闻之起舞,好的舞蹈则让人看之起奏。若是能够将音乐和舞蹈教学融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和舞蹈教学巧妙融合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需要注意遵守自我提高、以生为本、丰富性原则,然后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设计教学策略。
具体而言,将音乐和舞蹈教学巧妙融合起来需要遵守自我提高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掌握音乐专业知识和舞蹈基础的同时,立足新课改背景和小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合理将其融合起来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提升律动、音乐内涵感受能力、表现力等核心素养。
而遵守以生为本的原则则是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开发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地培养音乐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围绕学生的学习诉求、性格喜好、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选择舞蹈教学内容,好比教师在根据教材音乐来设计舞蹈时,需依据小学生理解及实践能力,来适当简化舞蹈动作、控制舞蹈强度。
参考文献
[1] 王青青.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J/OL].黄河之声,2019(03):102.
[2] 徐珊珊,栾春林.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9(0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