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期接近尾声时,常用的复习方法是分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这样做固然能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也存在着复习量大,时间短促,学生应付心理严重等问题。这使得专题复习看似形成板块,自成体系,实则浮光掠影,落不到实处。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一套攒零合整循环复习的方法,它对缓解学生的复习压力,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理论依据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表明,遗忘有如下特点:(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据此,一方面要注意语文知识的专题系列性,另一方面要分散知识密度,在平时教学中强化积累,注重渗透,缓解学生的压力,采用间隔轮番复习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二、具体做法
(一)真题引路
首先,我们将语文复习内容分成以下十一个专题:(1)明确字音、字形;(2)标点符号、语言连贯性的运用;(3)成语辨析;(4)病句辨析;(5)古诗词赏析;(6)现代文阅读;(7)文言文阅读;(8)口语交际;(9)综合实践;(10)文学名著欣赏和专题;(11)写作训练。其次,把近几年的中考真题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分类精选,作为每一专题复习的例题,重点从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复习有参照,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分散巩固
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一点一滴聚沙成塔,构建学生的语言仓库,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1.每天背一点。语言的积累一靠读,二靠背。假如在总复习阶段“临时抱佛脚”,是无法达到“构建语言仓库”的目的的。因此,教师要坚持让学生“日有所诵”。背诵的内容是刚学过的课标规定的字形、字音、古诗词、文言文,坚持量少人人过关的原则,每天十个词或每天一首诗词作为听写内容,督促每个学生“日日清”。将背诵内容都积累在听写本上,日后总复习时就可以针对错误点加强复习。
2.每课学一点。这里的“学一点”,指的是在教材学习中有意识地渗透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每篇课文都是经典的练习,在学习课文中进行答题方法的训练。每单元侧重于一种答题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如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句,先用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关方法:明确词义——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把握变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瞻前顾后——联系中心、作者的意图、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等理解句意。然后再以一篇课文为范例进行专项训练,做到练一次总结一次,练一次提高一次。如此反复,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学生基本上心中有数,语文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3.每周写一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忽视了生活中随处可拾的素材,导致他们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因此,从初一年级起,我就告诉学生,写作就要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至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全都可以忽略不计。在形式上为“每周一记”,在一周的时间里,学生可以随时写下值得自己写的东西,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对哪一件事情有了感触就让它流诸笔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是仿写、扩写,可以是阅读体会、事件点评,可以是场景描摹、活动展现,还可以即兴发挥,自由创作……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考试时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
4.每天练一点。这里的“练”,指的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归类整理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的强化训练。我先让学生思考考试时自己哪一方面最容易丢分,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根据多数优先的原则,确定系统训练点,如病句辨析、成语辨析等。接着让全班学生每天轮流找两句这一类型的题目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由找的学生负责抄写、交流,其余学生做在“积累本”上。一般一个月一个训练点,这样每天练一点,学生知识的漏洞就每天少一点,薄弱环节就每天强一点,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完善,不至于留下大量缺漏等到总复习时再去恶补。
在练习巩固每个知识点的同时,我结合真题,一方面讲技法,包括考纲点击、考点精析、解题方略、误区警示、命题预测;另一方面结合历年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每年市教科所的试卷分析报告,补充讲解相关内容,努力使学生全方位认识考点,把握命题原则,尤其是掌握解题技法。
总之,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构建学生的语言仓库,将语文知识攒零合整,一一突破,并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总复习照样可以轻轻松松。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理论依据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表明,遗忘有如下特点:(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据此,一方面要注意语文知识的专题系列性,另一方面要分散知识密度,在平时教学中强化积累,注重渗透,缓解学生的压力,采用间隔轮番复习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二、具体做法
(一)真题引路
首先,我们将语文复习内容分成以下十一个专题:(1)明确字音、字形;(2)标点符号、语言连贯性的运用;(3)成语辨析;(4)病句辨析;(5)古诗词赏析;(6)现代文阅读;(7)文言文阅读;(8)口语交际;(9)综合实践;(10)文学名著欣赏和专题;(11)写作训练。其次,把近几年的中考真题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分类精选,作为每一专题复习的例题,重点从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复习有参照,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分散巩固
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一点一滴聚沙成塔,构建学生的语言仓库,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1.每天背一点。语言的积累一靠读,二靠背。假如在总复习阶段“临时抱佛脚”,是无法达到“构建语言仓库”的目的的。因此,教师要坚持让学生“日有所诵”。背诵的内容是刚学过的课标规定的字形、字音、古诗词、文言文,坚持量少人人过关的原则,每天十个词或每天一首诗词作为听写内容,督促每个学生“日日清”。将背诵内容都积累在听写本上,日后总复习时就可以针对错误点加强复习。
2.每课学一点。这里的“学一点”,指的是在教材学习中有意识地渗透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每篇课文都是经典的练习,在学习课文中进行答题方法的训练。每单元侧重于一种答题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如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句,先用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关方法:明确词义——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把握变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瞻前顾后——联系中心、作者的意图、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等理解句意。然后再以一篇课文为范例进行专项训练,做到练一次总结一次,练一次提高一次。如此反复,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学生基本上心中有数,语文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3.每周写一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忽视了生活中随处可拾的素材,导致他们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因此,从初一年级起,我就告诉学生,写作就要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至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全都可以忽略不计。在形式上为“每周一记”,在一周的时间里,学生可以随时写下值得自己写的东西,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对哪一件事情有了感触就让它流诸笔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是仿写、扩写,可以是阅读体会、事件点评,可以是场景描摹、活动展现,还可以即兴发挥,自由创作……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考试时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
4.每天练一点。这里的“练”,指的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归类整理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的强化训练。我先让学生思考考试时自己哪一方面最容易丢分,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根据多数优先的原则,确定系统训练点,如病句辨析、成语辨析等。接着让全班学生每天轮流找两句这一类型的题目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由找的学生负责抄写、交流,其余学生做在“积累本”上。一般一个月一个训练点,这样每天练一点,学生知识的漏洞就每天少一点,薄弱环节就每天强一点,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完善,不至于留下大量缺漏等到总复习时再去恶补。
在练习巩固每个知识点的同时,我结合真题,一方面讲技法,包括考纲点击、考点精析、解题方略、误区警示、命题预测;另一方面结合历年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每年市教科所的试卷分析报告,补充讲解相关内容,努力使学生全方位认识考点,把握命题原则,尤其是掌握解题技法。
总之,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构建学生的语言仓库,将语文知识攒零合整,一一突破,并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总复习照样可以轻轻松松。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