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等。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单元结构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训练和古诗词诵读五个部分内容。全套教材由38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的“诵读部分”选编两首古诗词,总共76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内容,每一首诗还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融为一体,不仅方便于学生对诗意的掌握,还增添了古诗的趣味性。下面我们将谈谈几种不同内容的古诗。
一、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腐败的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学生一定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比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处境和遭遇。
学习这类诗,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最重要的是教育广大的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的一切,努力创造机会,创造未来。不要等到时间流逝之后还是两手空空。对着过去的一切只会感慨叹息。
二、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这类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新事物。人们身边的很多事物或许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它们或许都有自己的品格。很多人看起来或许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品质。内在的散发出来的品质才是最持久最值得欣赏的。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带领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经过诗人的笔所描绘的山水田园,就像是呈现在眼前的一幅画卷,在这个充满压力、充满竞争的社会,闲来读几首山水田园诗,绝对是减压舒心的好方法。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这些诗不仅反映了历史和政治。还呈现出了一种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
五、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的一个永恒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学习古诗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 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这一时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社会,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和帮助。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改变学生们认为学习古诗词没用的错误观念,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观和语文素质。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单元结构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训练和古诗词诵读五个部分内容。全套教材由38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的“诵读部分”选编两首古诗词,总共76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内容,每一首诗还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融为一体,不仅方便于学生对诗意的掌握,还增添了古诗的趣味性。下面我们将谈谈几种不同内容的古诗。
一、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腐败的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学生一定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比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处境和遭遇。
学习这类诗,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最重要的是教育广大的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的一切,努力创造机会,创造未来。不要等到时间流逝之后还是两手空空。对着过去的一切只会感慨叹息。
二、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这类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新事物。人们身边的很多事物或许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它们或许都有自己的品格。很多人看起来或许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品质。内在的散发出来的品质才是最持久最值得欣赏的。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带领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经过诗人的笔所描绘的山水田园,就像是呈现在眼前的一幅画卷,在这个充满压力、充满竞争的社会,闲来读几首山水田园诗,绝对是减压舒心的好方法。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这些诗不仅反映了历史和政治。还呈现出了一种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
五、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的一个永恒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学习古诗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 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这一时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社会,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和帮助。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改变学生们认为学习古诗词没用的错误观念,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观和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