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历史老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要具备宽泛的边缘学科知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也才能融会贯通、受益匪浅,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文史不分家——巧用文学经典,提高历史教学的情趣性
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历史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是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应用的教学辅助材料。例如,讲到“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特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在让学生感受“唐诗”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情趣。当讲授“开元盛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用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以及《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诗圣”这些爱国、忧民、真实的诗歌描绘,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社会面貌的巨大反差,也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凤阳地多不打粮,磙于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如此对比强烈的花鼓词真实而生动的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安徽凤阳的巨大变化。
二、名言遍地花——巧用名言锦句,提高历史教学的思想性
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名言锦句,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之于思,毁于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富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等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能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教学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广泛使用这样精练、优美、诗意般的文学语言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三、语文是老妈——巧用语文课文,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语文学科作为百科之母,各科离不开它。语文知识的复习,有助于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结合《论语十则》来复习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史实;结合《陈涉世家》来学习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史实;结合《观沧海》来学习曹操在东汉末年统一北方,继而希望统一全国的不已壮心的史实;结合《芦花荡》(孙犁)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实;结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结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来学习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史实……很显然,许多语文教学课程可以为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历史画面提供良好的情景铺垫。
四、政史是一家——巧用政治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借鉴性
历史教学中,对政治知识的正确迁移,有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到《君主专制政治的顶峰》一课中,提到了贪污之王——和绅,针对学生从焦点言谈中,新闻中见到了一些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和党中央近来倡导的反腐倡廉精神,创设问题情景,讨论:结合课文和现实中的阴暗面,谈谈腐败问题。联系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同学们个个唾沫横飞,更是人人喊打,又把和坤聚敛钱财与广大老百姓民不聊生相对比,看到腐败的清朝,贪婪的和坤,同学们又是诅咒和坤,又是指责昏庸的清政府,分析得出:腐败必将导致人民痛苦,百姓遭殃,国将不国,外强凌辱。从而从思想深处体会到了党中央的政策是十分英明的,要坚决拥护把反腐倡廉斗争作为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毫不松懈的一抓到底,绝不心慈手软。在一问一讨论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史地也交叉——巧用地理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综合性
让史地知识贯通,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思维大开,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创新意识。如7年级教材中讲到: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规定:南宋向金称臣,以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除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外,其中还有很重要的地理因素,因为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秦岭(大散关)和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重要?分析得出:它的年降水量400mm~800mm的等界线,也是我国湿润带和半湿润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我国湿润带和半湿润带的分界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确实重要!”如果老师不讲述上述地理知识,只单纯强调金和南宋议和的分界线是淮水,大散关一线,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之目的,体现不出学科的综合性,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
一、文史不分家——巧用文学经典,提高历史教学的情趣性
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历史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是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应用的教学辅助材料。例如,讲到“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特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在让学生感受“唐诗”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情趣。当讲授“开元盛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用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以及《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诗圣”这些爱国、忧民、真实的诗歌描绘,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社会面貌的巨大反差,也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凤阳地多不打粮,磙于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如此对比强烈的花鼓词真实而生动的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安徽凤阳的巨大变化。
二、名言遍地花——巧用名言锦句,提高历史教学的思想性
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名言锦句,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之于思,毁于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富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等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能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教学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广泛使用这样精练、优美、诗意般的文学语言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三、语文是老妈——巧用语文课文,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语文学科作为百科之母,各科离不开它。语文知识的复习,有助于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结合《论语十则》来复习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史实;结合《陈涉世家》来学习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史实;结合《观沧海》来学习曹操在东汉末年统一北方,继而希望统一全国的不已壮心的史实;结合《芦花荡》(孙犁)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实;结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结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来学习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史实……很显然,许多语文教学课程可以为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历史画面提供良好的情景铺垫。
四、政史是一家——巧用政治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借鉴性
历史教学中,对政治知识的正确迁移,有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到《君主专制政治的顶峰》一课中,提到了贪污之王——和绅,针对学生从焦点言谈中,新闻中见到了一些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和党中央近来倡导的反腐倡廉精神,创设问题情景,讨论:结合课文和现实中的阴暗面,谈谈腐败问题。联系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同学们个个唾沫横飞,更是人人喊打,又把和坤聚敛钱财与广大老百姓民不聊生相对比,看到腐败的清朝,贪婪的和坤,同学们又是诅咒和坤,又是指责昏庸的清政府,分析得出:腐败必将导致人民痛苦,百姓遭殃,国将不国,外强凌辱。从而从思想深处体会到了党中央的政策是十分英明的,要坚决拥护把反腐倡廉斗争作为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毫不松懈的一抓到底,绝不心慈手软。在一问一讨论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史地也交叉——巧用地理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综合性
让史地知识贯通,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思维大开,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创新意识。如7年级教材中讲到: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规定:南宋向金称臣,以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除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外,其中还有很重要的地理因素,因为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秦岭(大散关)和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重要?分析得出:它的年降水量400mm~800mm的等界线,也是我国湿润带和半湿润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我国湿润带和半湿润带的分界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确实重要!”如果老师不讲述上述地理知识,只单纯强调金和南宋议和的分界线是淮水,大散关一线,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之目的,体现不出学科的综合性,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