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离不开真实的情境,这需要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创设合理的活动情境,让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想说的话。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中说:“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但是,综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一方面,教师在努力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遍遍地操练;但另一方面,因为设计的情境不合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课堂上情境创设的几种误区
1.舍近求远,缺少对情境连贯性的把握。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育部,2012)。但是在很多英语课,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煞费苦心,去创造和改编情境再引出新授内容,仅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读一读课文,教材形同虚设。
我认为,这样的改编是错误的。首先是教师为了契合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内容,制作辅助的课件;其次,从单元整体性考虑,新编情境的人物或者活动往往和单元其他板块很难做到统一,单元课时之间的连贯性不大;三是教材有很好的配套录音,教材的设计包含了对语音的示范和渗透,这一点上,很多自编的教学情境是很难比拟的。
2.照搬教材,缺少对情境真实性的思考。
毋庸置疑,教材是教学时主要的语言文本材料。但是很多教师,没有仔细分析语言材料,拿来就用,在看似进行情景交际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境创设,有两个特点:一是当教材情境和生活实际脱节的时候,不做任何的改动或说明,在这样的情境中,因为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只能按照教材进行模仿,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真实的语言交流;二是当教学内容之间没有意义关联时,教师教一个内容,创设一个情境,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情境在跳跃,无法形成连贯的语言表达。
【反例1】《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4B Unit 7 At a snack bar这一课的巩固环节,教师事先帮学生准备好了食品和饮料图片,分组进行模拟购买活动。学生手里拿着一碗面、一杯果汁等食品图片。在交流时,因为受书本范例的影响,学生购买时的句型都以“Some noodles,please.”“Some juice,please.”的形式出现。
上述案例中,因为已进入巩固环节,学生已基本会用所学句型进行模拟交际,但是语言交际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因为教材中出现的“Some...,please.”这个句型和生活中购买东西时实际使用的语言不符,生活中买东西时更趋向于明确的数量。整节课虽然层次清楚,语言训练形式多样,但是教师的活动设计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中又缺少正确的语言示范,没有帮助学生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形成自然的语言表达,学生的表演只不过是机械操练了教师所给的语言框架的活动。
3.活动单一,缺少对情境综合性的运用。
有的教师看似帮助学生创设了交流的情境,但是因为情境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失去了交流的欲望。这样的情境创设,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交流千篇一律,只是单调地围绕教师提供的句型进行操练,没有进入真正的情境操练;二是活动缺少综合性,在新授阶段教师引领学生不断围绕话题讨论练习,到了巩固输出环节,教师创设的情境话题不变,只是将内容综合在了一起,因为已经反复练习了几遍,学生很容易失去交流的兴趣。
【反例2】4A Unit 7 It’s late这一课,教师从自身作息时间说起,引出了新句型“What time do you ...?”的学习,接着利用师生问答、学生前后问答、同桌操练三个层次的练习,对句型进行了扎实的练习。最后,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上的调查表,即调查本组同学的作息时间,作为本课的巩固环节。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活动应有助于学生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从该教师的设计上说,学生理解、接触、操练的层次清楚。但教师最后让学生去完成书上的调查表,即调查本组同学的作息时间,是败笔。因为同学们除了起床时间有所不同外,在校的活动时间基本相同,已经有了前面那么多的活动,再去调查就失去了交流的必要性和活动的积极性,调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上述情境创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任何情境的创设都是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服务的。但是,模糊化的情境影响小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机械操练的刻板情境阻碍学生运用语言,复杂化的情境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周育芬,2008,转引自刘彬,2012)新课标背景下,该如何创设合理的情境呢?
1.充分利用教材情境。
《课标》在对教材的使用建议上,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教师在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核心作用,然后再去注意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课时实际,合理取舍、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4B Unit 1 A new student这一课,在课堂结尾,同学们之间是很熟悉的,再让学生用“Who’s that...?”去询问对方,就是明知故问。有位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就充分利用了教材情境。教材的最后一幅图片是Ben放学走到校门口,看见Mrs Black,问:Excuse me,are you a teacher?Mrs Black:No,I’m not.I’m a nurse.在Ben不远处,正好是Nancy和David走出校门。师问:假设Ben想认识这两个同学,谁来帮帮他?(让学生为Ben作介绍)这时,语言交际变成了一个真实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因为充分利用了教材情境,交际就非常真实自然。
2.在情境中发展思维。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这个情境,可以是一个大情境,也可以是不同的小情境,但是,不同的情境之间要有一条主线贯穿着来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发展思维,学习知识,形成流畅的语言交际。仍以4B Unit 1 A new student为例,当教师利用最后一张插图,把认识新同学的任务交给学生时,不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陌生的环境中,Ben是如何介绍自己的?面对陌生人,他是怎么提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得体性和文化性。
3.紧抓兴趣设计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习英语有了兴趣,那学习将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情境创设更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以“反例2”中的调查表为例,如果将调查表中的“go to shool”这个内容去掉,将时间定为周六,请同学们互相调查周六的作息时间,因为有了信息差,这样的情境设计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引导,肯定一些学生的合理安排,告诉大家要合理安排周末,珍惜时间。这样,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教师有情感教育的渗透,课堂就成功了,因为教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创设真实的场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会,有迫切的交流欲望。而真实的语言情境,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对情境活动的精心设计。只有教师体会到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才会在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大胆表达,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潘海玲.创设真实情境 提高教学实效[J].河北教育(教学),2010(12).
[3]刘彬.谈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2(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中说:“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但是,综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一方面,教师在努力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遍遍地操练;但另一方面,因为设计的情境不合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课堂上情境创设的几种误区
1.舍近求远,缺少对情境连贯性的把握。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育部,2012)。但是在很多英语课,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煞费苦心,去创造和改编情境再引出新授内容,仅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读一读课文,教材形同虚设。
我认为,这样的改编是错误的。首先是教师为了契合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内容,制作辅助的课件;其次,从单元整体性考虑,新编情境的人物或者活动往往和单元其他板块很难做到统一,单元课时之间的连贯性不大;三是教材有很好的配套录音,教材的设计包含了对语音的示范和渗透,这一点上,很多自编的教学情境是很难比拟的。
2.照搬教材,缺少对情境真实性的思考。
毋庸置疑,教材是教学时主要的语言文本材料。但是很多教师,没有仔细分析语言材料,拿来就用,在看似进行情景交际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境创设,有两个特点:一是当教材情境和生活实际脱节的时候,不做任何的改动或说明,在这样的情境中,因为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只能按照教材进行模仿,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真实的语言交流;二是当教学内容之间没有意义关联时,教师教一个内容,创设一个情境,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情境在跳跃,无法形成连贯的语言表达。
【反例1】《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4B Unit 7 At a snack bar这一课的巩固环节,教师事先帮学生准备好了食品和饮料图片,分组进行模拟购买活动。学生手里拿着一碗面、一杯果汁等食品图片。在交流时,因为受书本范例的影响,学生购买时的句型都以“Some noodles,please.”“Some juice,please.”的形式出现。
上述案例中,因为已进入巩固环节,学生已基本会用所学句型进行模拟交际,但是语言交际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因为教材中出现的“Some...,please.”这个句型和生活中购买东西时实际使用的语言不符,生活中买东西时更趋向于明确的数量。整节课虽然层次清楚,语言训练形式多样,但是教师的活动设计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中又缺少正确的语言示范,没有帮助学生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形成自然的语言表达,学生的表演只不过是机械操练了教师所给的语言框架的活动。
3.活动单一,缺少对情境综合性的运用。
有的教师看似帮助学生创设了交流的情境,但是因为情境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失去了交流的欲望。这样的情境创设,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交流千篇一律,只是单调地围绕教师提供的句型进行操练,没有进入真正的情境操练;二是活动缺少综合性,在新授阶段教师引领学生不断围绕话题讨论练习,到了巩固输出环节,教师创设的情境话题不变,只是将内容综合在了一起,因为已经反复练习了几遍,学生很容易失去交流的兴趣。
【反例2】4A Unit 7 It’s late这一课,教师从自身作息时间说起,引出了新句型“What time do you ...?”的学习,接着利用师生问答、学生前后问答、同桌操练三个层次的练习,对句型进行了扎实的练习。最后,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上的调查表,即调查本组同学的作息时间,作为本课的巩固环节。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活动应有助于学生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从该教师的设计上说,学生理解、接触、操练的层次清楚。但教师最后让学生去完成书上的调查表,即调查本组同学的作息时间,是败笔。因为同学们除了起床时间有所不同外,在校的活动时间基本相同,已经有了前面那么多的活动,再去调查就失去了交流的必要性和活动的积极性,调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上述情境创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任何情境的创设都是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服务的。但是,模糊化的情境影响小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机械操练的刻板情境阻碍学生运用语言,复杂化的情境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周育芬,2008,转引自刘彬,2012)新课标背景下,该如何创设合理的情境呢?
1.充分利用教材情境。
《课标》在对教材的使用建议上,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教师在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核心作用,然后再去注意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课时实际,合理取舍、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4B Unit 1 A new student这一课,在课堂结尾,同学们之间是很熟悉的,再让学生用“Who’s that...?”去询问对方,就是明知故问。有位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就充分利用了教材情境。教材的最后一幅图片是Ben放学走到校门口,看见Mrs Black,问:Excuse me,are you a teacher?Mrs Black:No,I’m not.I’m a nurse.在Ben不远处,正好是Nancy和David走出校门。师问:假设Ben想认识这两个同学,谁来帮帮他?(让学生为Ben作介绍)这时,语言交际变成了一个真实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因为充分利用了教材情境,交际就非常真实自然。
2.在情境中发展思维。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这个情境,可以是一个大情境,也可以是不同的小情境,但是,不同的情境之间要有一条主线贯穿着来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发展思维,学习知识,形成流畅的语言交际。仍以4B Unit 1 A new student为例,当教师利用最后一张插图,把认识新同学的任务交给学生时,不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陌生的环境中,Ben是如何介绍自己的?面对陌生人,他是怎么提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得体性和文化性。
3.紧抓兴趣设计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习英语有了兴趣,那学习将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情境创设更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以“反例2”中的调查表为例,如果将调查表中的“go to shool”这个内容去掉,将时间定为周六,请同学们互相调查周六的作息时间,因为有了信息差,这样的情境设计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引导,肯定一些学生的合理安排,告诉大家要合理安排周末,珍惜时间。这样,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教师有情感教育的渗透,课堂就成功了,因为教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创设真实的场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会,有迫切的交流欲望。而真实的语言情境,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对情境活动的精心设计。只有教师体会到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才会在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大胆表达,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潘海玲.创设真实情境 提高教学实效[J].河北教育(教学),2010(12).
[3]刘彬.谈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2(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