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美育渗透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审美教育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缺乏审美意识的学生是不健全的学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学生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有教材中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朗读课文、讲读课文、指导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主动创造美,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1.在朗读课文中充分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朗读课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注重诵读所带来美的效应。1.1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总是注意把自己的音色、语调同课文的内容协调地进行范读,让学生欣赏领会课文中景色、意境、语言、情感的美,以美诱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课文。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通过舒缓轻柔的朗读,一开始就让学生陶醉在作者描绘的美丽神奇意境里,走进一幅动人的图画。这诗情画意使学生神驰向往,唤起学生美的情趣。1.2增强美的感受。朗读课文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如:课文《草原》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散文。文章不仅把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朗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一碧千里的草原……仿佛使人走进一望无际、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从而产生对大草原的美的向往,而且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浓浓深情,又把依依惜别的蒙汉兄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在深挖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深入领悟课文的情感美。1.3唤起美的想象。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西湖》、《美丽的南沙岛》、《荷花》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想象画面,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出现荷叶、荷花的不同姿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2.在讲读课文中正确鉴赏美在小语教材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挖掘和分析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2.1抓住美的语言。语言是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学习文章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教学时,教师可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形象地写了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切思念家乡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味。2.2抓住美的形象。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例如: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描绘了一位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再如:《地震中父子》的父子情,《再见了,亲人》中的胜过亲情的国际友情等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2.3抓住美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领会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如:教《朝发白帝城》,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山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讲述,把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中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3.在写作中发现美、创造美作文实质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命题导向,有意识地在作文命题上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原来所漠视的事物变为颇受学生关注的审美对象。如对常来常往的大街小巷、对司空见惯的四季变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等,学生以往可能并未体会出何等美感,但一经被摄入作文内容,就会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促使他们留心到身边事物所蕴含的美,发现到身边普通人们所具有的美的思想和美的行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并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已发生的情节中想象出新的情节,把自己找寻到的美以作文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从而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审美教育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缺乏审美意识的学生是不健全的学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学生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有教材中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朗读课文、讲读课文、指导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主动创造美,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1.在朗读课文中充分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朗读课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注重诵读所带来美的效应。1.1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总是注意把自己的音色、语调同课文的内容协调地进行范读,让学生欣赏领会课文中景色、意境、语言、情感的美,以美诱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课文。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通过舒缓轻柔的朗读,一开始就让学生陶醉在作者描绘的美丽神奇意境里,走进一幅动人的图画。这诗情画意使学生神驰向往,唤起学生美的情趣。1.2增强美的感受。朗读课文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如:课文《草原》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散文。文章不仅把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朗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一碧千里的草原……仿佛使人走进一望无际、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从而产生对大草原的美的向往,而且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浓浓深情,又把依依惜别的蒙汉兄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在深挖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深入领悟课文的情感美。1.3唤起美的想象。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西湖》、《美丽的南沙岛》、《荷花》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想象画面,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出现荷叶、荷花的不同姿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2.在讲读课文中正确鉴赏美在小语教材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挖掘和分析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2.1抓住美的语言。语言是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学习文章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教学时,教师可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形象地写了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切思念家乡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味。2.2抓住美的形象。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例如: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描绘了一位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再如:《地震中父子》的父子情,《再见了,亲人》中的胜过亲情的国际友情等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2.3抓住美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领会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如:教《朝发白帝城》,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山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讲述,把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中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3.在写作中发现美、创造美作文实质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命题导向,有意识地在作文命题上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原来所漠视的事物变为颇受学生关注的审美对象。如对常来常往的大街小巷、对司空见惯的四季变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等,学生以往可能并未体会出何等美感,但一经被摄入作文内容,就会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促使他们留心到身边事物所蕴含的美,发现到身边普通人们所具有的美的思想和美的行为。最关键的是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并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已发生的情节中想象出新的情节,把自己找寻到的美以作文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从而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