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中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许多信息技术教材中都串插了QBASIC、VB、C等内容,并且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也有过类似的试题,这就要求高中生必须学好对应课程内容,来提高计算机逻辑思维能力。
学好程序语言,除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语句、基本算法、分析好程序结构之外,关键是上机实习。通过上机实习,可以根据出错信息提示反复修改程序并及时处理,直到整个程序运行正常,能出示所需的结果为止。如何进一步提高上机实习效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QBASIC为例做一些探讨。
一、充分的准备工作
上机实习前,要透彻分析书中涉及上机的每一个程序,充分理解程序的功能,明确问题要求和执行步骤,并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与此同时,还应写出当程序几处关键点改动后,会出现的预期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地理解程序的内涵,从而学以致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求解的程序段S=1!+2!+3!+…10!,经过算法分析,变量设计,细化一下算法,画出相应的框图,编出对应的程序段(以下编程均以QBASIC为例)
FACT=1:N=10
S=0
FOR I=1 TO N
FACT=FACT*I
S=S+FACT
NEXT I
PRINT N;”!=”;S
在上面这个程序中,I是循环控制变量,S是累加器,FACT是变量。在编程写出结果时,还应考虑当N为100时,FACT=0,S=10,或者S=S+FACT*I,或者S=S+S*I时的结果,以及是否能将30行和40行合并成一行·将这些题目留给学生,让他们做完题目再上机,验证效果会更好。
二、扎实的操作训练
学生做完上机实习作业后,应尽早上机实习。在上机实习中,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对照源程序录入;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倡不看实习题目录入编写程序的做法。
在实习中,辅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实习题目外,还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程序的理解。例如,求N!的程序,教师当场可以提出为什么S=0,FACT=1,如果不这样取值,结果会是多少·能不能让N取1000·I取值从N到1结果会如何·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加深对算法的掌握。
另外,上机时还可以分成录入程序、校对录入的程序两步,检查无误后,方可运行程序。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填写实习报告。
三、关键细节的突破
1.破解屏幕显示的英语及内涵
在上机实习中,经常出现一些英语来提示错误,要求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常见的屏幕上显示的英语,特别是针对某一程序。例如:QBASIC程序设计在编译运行当中出现“DUPLICATE DEFINATION ”错误信息提示时,说明数组越界,学生能返回编辑状态,对所定义的数组进行删除或修改,可试着用ERASE数组名和DIM数组名(上界)修改,存盘后继续运行;在读数和置数语句READ/DATA为变量赋值时,当数据不足时,出现“OUT OF DATA”错误码提示,学生能返回到QBASIC编辑器中,修改DATA语句,为这条语句添加数据,使添加数据后数据的个数应大于等于变量的个数,运行后就不再出现这条错误提示了。实质上,专业教师在授课当中,也可以将本书相关的屏幕显示英语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使它们尽早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效率。
2.丰富而适量的变式训练
教师在留给学生上机实习题目时,一定要适量。太多会影响学生上机的积极性,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上机失去信心。这样不仅不能提高程序编写和调试能力,反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太少又不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完成上机实习题目后,学生在对程序有较透彻的理解,就可以随修改程序,判断下面可能会出现的结果,然后运行程序。这样,学生能充分领会并运用,读懂一个程序,相应的其他多个程序也就能够理解掌握了,收到融会贯通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程序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上面提到的程序,学生可以将FACT开始时赋值为10,然后判断结果;或将30行改成FACT=FACT*10,或者将PRINT打印语句写成PRINT “N!=”,S是结果会是多少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此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上机实习以及例题分析当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新题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改错题,给出已编好的程序,其中有几处错误,让考生修改。像这种题目不能单一在课上分析、编写,如果不在机器上实习运行,结果是不能理解透彻的。二级考试上机的编程题,给出源程序的一部分,让学生编写剩余的程序,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可以采用。
古人云:“操千曲然后晓声。”多么完美的理论都源自于实践的累积,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程序设计更不例外,要正确地运行程序达到预期的目的,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而且还要求有实际上机充分完成题目的能力。有时还需反复修改调试,这样才能调试出一个好程序,计算出满意的结果。
学好程序语言,除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语句、基本算法、分析好程序结构之外,关键是上机实习。通过上机实习,可以根据出错信息提示反复修改程序并及时处理,直到整个程序运行正常,能出示所需的结果为止。如何进一步提高上机实习效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QBASIC为例做一些探讨。
一、充分的准备工作
上机实习前,要透彻分析书中涉及上机的每一个程序,充分理解程序的功能,明确问题要求和执行步骤,并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与此同时,还应写出当程序几处关键点改动后,会出现的预期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地理解程序的内涵,从而学以致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求解的程序段S=1!+2!+3!+…10!,经过算法分析,变量设计,细化一下算法,画出相应的框图,编出对应的程序段(以下编程均以QBASIC为例)
FACT=1:N=10
S=0
FOR I=1 TO N
FACT=FACT*I
S=S+FACT
NEXT I
PRINT N;”!=”;S
在上面这个程序中,I是循环控制变量,S是累加器,FACT是变量。在编程写出结果时,还应考虑当N为100时,FACT=0,S=10,或者S=S+FACT*I,或者S=S+S*I时的结果,以及是否能将30行和40行合并成一行·将这些题目留给学生,让他们做完题目再上机,验证效果会更好。
二、扎实的操作训练
学生做完上机实习作业后,应尽早上机实习。在上机实习中,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对照源程序录入;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倡不看实习题目录入编写程序的做法。
在实习中,辅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实习题目外,还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程序的理解。例如,求N!的程序,教师当场可以提出为什么S=0,FACT=1,如果不这样取值,结果会是多少·能不能让N取1000·I取值从N到1结果会如何·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加深对算法的掌握。
另外,上机时还可以分成录入程序、校对录入的程序两步,检查无误后,方可运行程序。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填写实习报告。
三、关键细节的突破
1.破解屏幕显示的英语及内涵
在上机实习中,经常出现一些英语来提示错误,要求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常见的屏幕上显示的英语,特别是针对某一程序。例如:QBASIC程序设计在编译运行当中出现“DUPLICATE DEFINATION ”错误信息提示时,说明数组越界,学生能返回编辑状态,对所定义的数组进行删除或修改,可试着用ERASE数组名和DIM数组名(上界)修改,存盘后继续运行;在读数和置数语句READ/DATA为变量赋值时,当数据不足时,出现“OUT OF DATA”错误码提示,学生能返回到QBASIC编辑器中,修改DATA语句,为这条语句添加数据,使添加数据后数据的个数应大于等于变量的个数,运行后就不再出现这条错误提示了。实质上,专业教师在授课当中,也可以将本书相关的屏幕显示英语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使它们尽早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效率。
2.丰富而适量的变式训练
教师在留给学生上机实习题目时,一定要适量。太多会影响学生上机的积极性,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上机失去信心。这样不仅不能提高程序编写和调试能力,反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太少又不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完成上机实习题目后,学生在对程序有较透彻的理解,就可以随修改程序,判断下面可能会出现的结果,然后运行程序。这样,学生能充分领会并运用,读懂一个程序,相应的其他多个程序也就能够理解掌握了,收到融会贯通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程序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上面提到的程序,学生可以将FACT开始时赋值为10,然后判断结果;或将30行改成FACT=FACT*10,或者将PRINT打印语句写成PRINT “N!=”,S是结果会是多少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此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上机实习以及例题分析当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新题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改错题,给出已编好的程序,其中有几处错误,让考生修改。像这种题目不能单一在课上分析、编写,如果不在机器上实习运行,结果是不能理解透彻的。二级考试上机的编程题,给出源程序的一部分,让学生编写剩余的程序,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可以采用。
古人云:“操千曲然后晓声。”多么完美的理论都源自于实践的累积,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程序设计更不例外,要正确地运行程序达到预期的目的,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而且还要求有实际上机充分完成题目的能力。有时还需反复修改调试,这样才能调试出一个好程序,计算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