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一峰: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制片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讲授影视发行、专业案例研究、媒介经营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影视发行及影视观众的相关研究工作,出版《电影市场学》《电影消费者行为研究》《国有电影制片厂转制研究》等教材与专著。所讲授的《专业案例研究》曾获中央戏剧学院优秀示范课程奖。
知识发生于真实课堂
在大学之前,黄一峰并没有明确接触过电影这门艺术。甚至关于电影的记忆,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家楼下的那家电影院。那个时候,这家电影院在傍晚前后总会用大喇叭播放各种各样的电影歌曲,这多多少少在黄一峰的身上留下了印记。也是“近水楼台”的因由,年少的黄一峰总会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电影院门口欣赏工作人员贴的各种海报,偶尔也会去看看感兴趣的电影。
1995年,黄一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在众多职业中的选择中,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影视圈。“进入北影,算是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吧,说是水到渠成或者无意为之都好,总之,一切就很平静地慢慢地发生了。”黄一峰对自己进入影视圈的描述平淡而又真切。
从北影毕业,黄一峰进入中戏任教,真正成为了一名老师。也正是中戏,黄一峰发现影视行业的变化特别大,每每一个瓶颈刚刚突破,就会进入下一次的瓶颈周期。在从教了两三年时间之后,黄一峰尝试着不看讲义讲课,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好的、更开阔、更丰富的内容。然而要从一个必须看讲义才能够讲课的老师变成一个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当天的内容设定更好去发挥的老师,对黄一峰来说这不算一个小挑战。好在,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实践,黄一峰逐渐就突破了这个瓶颈。
如今,已经在影视行业内摸爬滚打二十多个年头的黄一峰,还在坚持跟行业保持密切接触。“影视行业的变化特别大,唯有保持密切的接触,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到以行业真实背景为基础的课堂知识。”而这样的接触,也让黄一峰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黄一峰先后出版了《电影市场学》《电影消费者行为研究》《国有电影制片厂转制研究》等教材与专著,其所讲授的《专业案例研究》还曾获中央戏剧学院优秀示范课程奖。
艺术是对人的熏陶
在黄一峰看来,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熏陶,对人思维方式的改造。基于这样的认识,黄一峰总是希望在教学环境中看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不过,黄一峰是幸运的,因为自己的学生大多怀揣成为艺术工作者的愿望,很多时候大家都很主动,并不需要黄一峰刻意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会有迷茫,但通过黄一峰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很多问题也都顺利解决了。“学生迷茫大概更多的还是跟老师沟通不足的问题,而不是学习热情的问题。”因此,黄一峰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身为大学老师,黄一峰与学生间的相处与中学老师大为不同。因为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所以多数情况下,黄一峰都会与学生保持原则上的师生关系,相互之间并不会刻意要成为朋友关系。也因此,黄一峰基本上不会像中小学那样不时会和学生发生冲突。“大家可能更多地还是在讨论行业的问题、学术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问题。对有些问题意见会有分歧,但也就仅限于意见的分歧而已”。
“放养”出孩子的兴趣
“其实阅读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是一定需要讀,什么是一定不可以读的。它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和一份安静的心态就可以了。”这是黄一峰写给9岁女儿的信。这封信一度在各大网站、自媒体刷屏。人们感动的不仅有黄一峰对女儿的深沉挚爱,也好奇于他是如何让不到九岁的女儿学会阅读经典小说以及经济学读物的“奇招异术”。
黄一峰并不认为自己有特殊的家教体会,反倒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管教和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并无二致。“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面对孩子,父母双方的价值观和标准要尽量一致,不要让分歧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解决”。也因此,对于未来,黄一峰基本上不会给孩子设定任何要求,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开心成长就可以。这样看似“放养”的方式,不经意间却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真正兴趣。黄一峰高兴的是,孩子很小就会在两三个兴趣中主动地做出一些增删。喜欢的事情,坚持得很好;不喜欢的事情,会跟黄一峰沟通,然后果断放弃。黄一峰还记得,孩子在5岁的时候学习过击剑,当时,孩子就跟妈妈非常正式地交谈,表明他真不太喜欢击剑,而喜欢跳舞。后来,孩子就放弃了击剑,却一直把跳舞坚持到现在,并且还小有成绩。
记者:针对目前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您认为有何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黄一峰:据我了解的情况来说,我认为第一要增加。第二要更开阔。量的问题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之余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艺术包含的东西非常非常广泛,唱歌、跳舞、画画是艺术,做手工其实也是艺术。所以我希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可以不要那么功利,希望能够再开阔一点。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塑造人、改造人和修养人。
记者:您的身份除了教师,也是经纪人,您是如何驾驭两种不同的身份的?
黄一峰:这两个身份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冲突,只是时间分配的问题。更多的,这两个身份之间是互相给予营养。那依据老师的这个职业习惯,在行业的工作当中,我可能会更愿意思考,同时,我也有条件把自己在行业里面的具体感受通过课堂的方式跟同学们分享。
记者:您认为,成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有具备哪些素养?
黄一峰:一个好老师,首先在学识上一定是要有资格被称为老师。其次,好老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学生。当然,好老师还应有一些辅助性的素养。
知识发生于真实课堂
在大学之前,黄一峰并没有明确接触过电影这门艺术。甚至关于电影的记忆,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家楼下的那家电影院。那个时候,这家电影院在傍晚前后总会用大喇叭播放各种各样的电影歌曲,这多多少少在黄一峰的身上留下了印记。也是“近水楼台”的因由,年少的黄一峰总会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电影院门口欣赏工作人员贴的各种海报,偶尔也会去看看感兴趣的电影。
1995年,黄一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在众多职业中的选择中,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影视圈。“进入北影,算是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吧,说是水到渠成或者无意为之都好,总之,一切就很平静地慢慢地发生了。”黄一峰对自己进入影视圈的描述平淡而又真切。
从北影毕业,黄一峰进入中戏任教,真正成为了一名老师。也正是中戏,黄一峰发现影视行业的变化特别大,每每一个瓶颈刚刚突破,就会进入下一次的瓶颈周期。在从教了两三年时间之后,黄一峰尝试着不看讲义讲课,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好的、更开阔、更丰富的内容。然而要从一个必须看讲义才能够讲课的老师变成一个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当天的内容设定更好去发挥的老师,对黄一峰来说这不算一个小挑战。好在,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实践,黄一峰逐渐就突破了这个瓶颈。
如今,已经在影视行业内摸爬滚打二十多个年头的黄一峰,还在坚持跟行业保持密切接触。“影视行业的变化特别大,唯有保持密切的接触,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到以行业真实背景为基础的课堂知识。”而这样的接触,也让黄一峰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黄一峰先后出版了《电影市场学》《电影消费者行为研究》《国有电影制片厂转制研究》等教材与专著,其所讲授的《专业案例研究》还曾获中央戏剧学院优秀示范课程奖。
艺术是对人的熏陶
在黄一峰看来,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熏陶,对人思维方式的改造。基于这样的认识,黄一峰总是希望在教学环境中看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不过,黄一峰是幸运的,因为自己的学生大多怀揣成为艺术工作者的愿望,很多时候大家都很主动,并不需要黄一峰刻意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会有迷茫,但通过黄一峰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很多问题也都顺利解决了。“学生迷茫大概更多的还是跟老师沟通不足的问题,而不是学习热情的问题。”因此,黄一峰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身为大学老师,黄一峰与学生间的相处与中学老师大为不同。因为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所以多数情况下,黄一峰都会与学生保持原则上的师生关系,相互之间并不会刻意要成为朋友关系。也因此,黄一峰基本上不会像中小学那样不时会和学生发生冲突。“大家可能更多地还是在讨论行业的问题、学术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问题。对有些问题意见会有分歧,但也就仅限于意见的分歧而已”。
“放养”出孩子的兴趣
“其实阅读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是一定需要讀,什么是一定不可以读的。它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和一份安静的心态就可以了。”这是黄一峰写给9岁女儿的信。这封信一度在各大网站、自媒体刷屏。人们感动的不仅有黄一峰对女儿的深沉挚爱,也好奇于他是如何让不到九岁的女儿学会阅读经典小说以及经济学读物的“奇招异术”。
黄一峰并不认为自己有特殊的家教体会,反倒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管教和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并无二致。“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面对孩子,父母双方的价值观和标准要尽量一致,不要让分歧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解决”。也因此,对于未来,黄一峰基本上不会给孩子设定任何要求,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开心成长就可以。这样看似“放养”的方式,不经意间却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真正兴趣。黄一峰高兴的是,孩子很小就会在两三个兴趣中主动地做出一些增删。喜欢的事情,坚持得很好;不喜欢的事情,会跟黄一峰沟通,然后果断放弃。黄一峰还记得,孩子在5岁的时候学习过击剑,当时,孩子就跟妈妈非常正式地交谈,表明他真不太喜欢击剑,而喜欢跳舞。后来,孩子就放弃了击剑,却一直把跳舞坚持到现在,并且还小有成绩。
记者:针对目前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您认为有何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黄一峰:据我了解的情况来说,我认为第一要增加。第二要更开阔。量的问题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之余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艺术包含的东西非常非常广泛,唱歌、跳舞、画画是艺术,做手工其实也是艺术。所以我希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可以不要那么功利,希望能够再开阔一点。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塑造人、改造人和修养人。
记者:您的身份除了教师,也是经纪人,您是如何驾驭两种不同的身份的?
黄一峰:这两个身份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冲突,只是时间分配的问题。更多的,这两个身份之间是互相给予营养。那依据老师的这个职业习惯,在行业的工作当中,我可能会更愿意思考,同时,我也有条件把自己在行业里面的具体感受通过课堂的方式跟同学们分享。
记者:您认为,成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有具备哪些素养?
黄一峰:一个好老师,首先在学识上一定是要有资格被称为老师。其次,好老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学生。当然,好老师还应有一些辅助性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