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是指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升华成功目标,取得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进而由这种自信带动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全面进步。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规律和方法。
一、激励成功动机
成功动机是取得成功的思想前提。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如下做法:
一是作业评语激励。作业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宝地”,我充分利用这块“宝地”,在作业批改中寻找每个学生的成功之点,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励学生的成功动机。如有个学生篮球打得很漂亮,可历史成绩总是二三十分,后来我给他写了一段作业评语:“高超的球技,是你‘刻苦’锻炼的结果,你若像练习篮球那样学习历史,我相信你会得到更多掌声和喝彩。”这个学生看了评语后很受感动,主动找到我表决心,经过努力学习其历史成绩也逐渐提高。
二是课堂讲评激励。利用课堂进行作业讲评、考核讲评、讨论讲评,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激励学生产生成功动机的极好机会。我善于捕捉学生尤其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或者学习不够专心、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发现他们的亮点,立即利用课堂进行激励。比如表扬他们的字迹工整、规范,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等。我发现,这些平时不被看好的学生的历史成绩提高得很快,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还借机讲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他们争取各门学科全面进步的成功动机,他们的各科成绩后来确实进步不小。
二、坚定成功意志
历史课上,有一些“天天改过,天天犯;经常立志,志不长”的学生,他们确实有过成功动机的闪现,但要真正成功,则需教师不断地坚定他们的成功意志。
一是加强意志教育。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在我国历史上,意志坚定之士很多。如战国时期“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的苏秦,南北朝时期“闻鸡起舞”的祖逖等。我将古代这些典型事例进行系统整理,适时穿插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意志教育,不断坚定他们的成功意志。
二是加强磨难教育。我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正面意志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收集材料对学生进行磨难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史事在我国是不乏其例的,如古代有屈原放逐后做《离骚》,司马迁受“腐刑”后完成《史记》,近现代有孙中山的“愈挫愈奋”、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等等。这些历史史实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磨难虽不是成功的表现,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它,对待它,并从中吸取教训,挫折和磨难又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人们勇于追求更大的成功。
三、指导成功行为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可让学生始终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一是指导制定成功目标。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层次不同的目标,做到目标制定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目标可以制定得低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的目标可以制定得高些;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历史有困难的学生,要反复斟酌,做到起点低、见效快,使他们能时时看到成功的希望。
二是指导学生及时调整成功目标。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及时发现和纠正不适当的目标。因为任何目标制定以后,都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目标制定适当与否的过程。所有过高、过低或过偏的目标,都是不适当的目标,发现后都应及时纠正。第二,及时升华成功目标。成功教育不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续性,还具有很强的升华性。也就是说,前一阶段的成功应是后一阶段目标制定的基础,后一阶段的目标应是前一阶段成功的提高和升华。
四、促使学生成功
教师促使学生成功的具体做法就是创设成功氛围和创造成功机会。
一是创设成功氛围。我从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注重强化全体学生的成功意识。我在所教班级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的目标写出来,贴在课桌右上角,使自己天天看得到,时时不能忘。第二,组织一些有助于学生成功的历史课外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学习历史的成功体会,或是点滴收获,使学生们达成这样的共识:周围的同学都有成功的机会,我也要争取有所成功。第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即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鼓励学生发问,都要注意一个广泛性,不使课堂出现少数学生的重复起立。努力使每一节历史课形成“你想成功,我也想成功”,大家都通过积极思考,竞相回答、讨论来得到成功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是创造成功机会。环境影响固然重要,但对于课堂上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惟恐说错让人耻笑,甚至想提问题又不知如何提的学生,仍然需要教师设法创造成功的机会。我曾有意指导他们主持“历史问题讨论会”,也曾在历史课上故意把一些浅显的、具体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一方面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和赞扬,给他们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成功教育的重要性,真心实意地按成功教育理念办事,激发学生潜能,就能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有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竞相绽放,这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乃至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成功的自信心会伴其一生,令其受益无穷。
一、激励成功动机
成功动机是取得成功的思想前提。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如下做法:
一是作业评语激励。作业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宝地”,我充分利用这块“宝地”,在作业批改中寻找每个学生的成功之点,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励学生的成功动机。如有个学生篮球打得很漂亮,可历史成绩总是二三十分,后来我给他写了一段作业评语:“高超的球技,是你‘刻苦’锻炼的结果,你若像练习篮球那样学习历史,我相信你会得到更多掌声和喝彩。”这个学生看了评语后很受感动,主动找到我表决心,经过努力学习其历史成绩也逐渐提高。
二是课堂讲评激励。利用课堂进行作业讲评、考核讲评、讨论讲评,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激励学生产生成功动机的极好机会。我善于捕捉学生尤其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或者学习不够专心、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发现他们的亮点,立即利用课堂进行激励。比如表扬他们的字迹工整、规范,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等。我发现,这些平时不被看好的学生的历史成绩提高得很快,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还借机讲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他们争取各门学科全面进步的成功动机,他们的各科成绩后来确实进步不小。
二、坚定成功意志
历史课上,有一些“天天改过,天天犯;经常立志,志不长”的学生,他们确实有过成功动机的闪现,但要真正成功,则需教师不断地坚定他们的成功意志。
一是加强意志教育。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在我国历史上,意志坚定之士很多。如战国时期“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的苏秦,南北朝时期“闻鸡起舞”的祖逖等。我将古代这些典型事例进行系统整理,适时穿插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意志教育,不断坚定他们的成功意志。
二是加强磨难教育。我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正面意志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收集材料对学生进行磨难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史事在我国是不乏其例的,如古代有屈原放逐后做《离骚》,司马迁受“腐刑”后完成《史记》,近现代有孙中山的“愈挫愈奋”、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等等。这些历史史实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磨难虽不是成功的表现,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它,对待它,并从中吸取教训,挫折和磨难又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人们勇于追求更大的成功。
三、指导成功行为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可让学生始终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
一是指导制定成功目标。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层次不同的目标,做到目标制定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目标可以制定得低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的目标可以制定得高些;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历史有困难的学生,要反复斟酌,做到起点低、见效快,使他们能时时看到成功的希望。
二是指导学生及时调整成功目标。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及时发现和纠正不适当的目标。因为任何目标制定以后,都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目标制定适当与否的过程。所有过高、过低或过偏的目标,都是不适当的目标,发现后都应及时纠正。第二,及时升华成功目标。成功教育不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续性,还具有很强的升华性。也就是说,前一阶段的成功应是后一阶段目标制定的基础,后一阶段的目标应是前一阶段成功的提高和升华。
四、促使学生成功
教师促使学生成功的具体做法就是创设成功氛围和创造成功机会。
一是创设成功氛围。我从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注重强化全体学生的成功意识。我在所教班级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的目标写出来,贴在课桌右上角,使自己天天看得到,时时不能忘。第二,组织一些有助于学生成功的历史课外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学习历史的成功体会,或是点滴收获,使学生们达成这样的共识:周围的同学都有成功的机会,我也要争取有所成功。第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即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鼓励学生发问,都要注意一个广泛性,不使课堂出现少数学生的重复起立。努力使每一节历史课形成“你想成功,我也想成功”,大家都通过积极思考,竞相回答、讨论来得到成功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是创造成功机会。环境影响固然重要,但对于课堂上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惟恐说错让人耻笑,甚至想提问题又不知如何提的学生,仍然需要教师设法创造成功的机会。我曾有意指导他们主持“历史问题讨论会”,也曾在历史课上故意把一些浅显的、具体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一方面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和赞扬,给他们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成功教育的重要性,真心实意地按成功教育理念办事,激发学生潜能,就能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有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竞相绽放,这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乃至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成功的自信心会伴其一生,令其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