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观点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人们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课。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该怎样上?应采取哪些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呢?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要能够动员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能在教学中主动地探究,都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各种教学方式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文就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正向提问启发
这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
例如,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时教师可提出:美国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头号军事强国,也是经济强国,它的发展阶段怎样划分?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总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即使强大如美国也会出现波折与衰退;改革是每个国家、每个时期都会发生的事情,顺应时势的改革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其高科技成就突出。
二、反向提问启发
就是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时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 (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通过观察启发引导
就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像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人物、事件的直观印象,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深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
例如讲《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一节时,我让学生观察《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形势》图与《上前线的埃塞俄比亚军队》的照片,提出思考问题:请你观察这两幅图,并以埃塞俄比亚军队前线将领身份给司令部写一份报告,说明敌我对比、拟采用的作战方针。从图中可以看到意大利从两面包围,而且在战争中使用了飞机、毒气等,而埃塞俄比亚军队进行了游击战,他们身背简陋步枪、服装纷杂、赤脚行走。学生开始时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但经教师稍加提示后基本上都能回答完整,而且因把自己设想为战争中的指挥者而思考积极、讨论活跃,还能够把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与埃塞俄比亚的游击战放在一起进行联想思维。
四、情境启发
就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营造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我用多媒体播映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片段: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了屈辱的条约。道光帝领着皇子皇孙们在祖宗的庙堂上谢罪。跪在第一位的道光帝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紧挨着他的几个皇弟皇子还作悲痛状,而后排的皇子皇孙们则显得无动于衷,特别是最后一排的一个年约几岁的小皇孙,已经无忧无虑地睡着了。通过播放影视作品,十分清楚地反映了清朝腐朽的状况,也使学生一眼看出清朝战败的原因。
五、类比启发
就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其中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
例如讲《亚洲经济的发展》一节时提到,韩国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效果良好,并迅速地跻身于先进国家行列。教师又提出苏联建国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均衡战略。为什么苏联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呢?通过对比思考,学生得出结论:韩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遵循经济规律;而苏联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依靠行政命令而不是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做法,没有发挥市场、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所以严重地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与“鸦片战争” 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分析日本成功而中国失败的原因;将法国的启蒙思想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相类比,分析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轰轰烈烈、成就巨大,而中国辛亥革命却遭到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领悟到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六、扩散启发
就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 ,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 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个: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要能够动员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能在教学中主动地探究,都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各种教学方式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文就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正向提问启发
这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
例如,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时教师可提出:美国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头号军事强国,也是经济强国,它的发展阶段怎样划分?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总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即使强大如美国也会出现波折与衰退;改革是每个国家、每个时期都会发生的事情,顺应时势的改革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其高科技成就突出。
二、反向提问启发
就是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时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 (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通过观察启发引导
就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像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人物、事件的直观印象,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深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
例如讲《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一节时,我让学生观察《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形势》图与《上前线的埃塞俄比亚军队》的照片,提出思考问题:请你观察这两幅图,并以埃塞俄比亚军队前线将领身份给司令部写一份报告,说明敌我对比、拟采用的作战方针。从图中可以看到意大利从两面包围,而且在战争中使用了飞机、毒气等,而埃塞俄比亚军队进行了游击战,他们身背简陋步枪、服装纷杂、赤脚行走。学生开始时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但经教师稍加提示后基本上都能回答完整,而且因把自己设想为战争中的指挥者而思考积极、讨论活跃,还能够把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与埃塞俄比亚的游击战放在一起进行联想思维。
四、情境启发
就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营造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我用多媒体播映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片段: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了屈辱的条约。道光帝领着皇子皇孙们在祖宗的庙堂上谢罪。跪在第一位的道光帝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紧挨着他的几个皇弟皇子还作悲痛状,而后排的皇子皇孙们则显得无动于衷,特别是最后一排的一个年约几岁的小皇孙,已经无忧无虑地睡着了。通过播放影视作品,十分清楚地反映了清朝腐朽的状况,也使学生一眼看出清朝战败的原因。
五、类比启发
就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其中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
例如讲《亚洲经济的发展》一节时提到,韩国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效果良好,并迅速地跻身于先进国家行列。教师又提出苏联建国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均衡战略。为什么苏联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呢?通过对比思考,学生得出结论:韩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遵循经济规律;而苏联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依靠行政命令而不是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做法,没有发挥市场、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所以严重地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与“鸦片战争” 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分析日本成功而中国失败的原因;将法国的启蒙思想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相类比,分析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轰轰烈烈、成就巨大,而中国辛亥革命却遭到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领悟到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六、扩散启发
就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 ,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 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个: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