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原则;形象性、直观性原则;启发式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主动性与鼓励性原则。
[关键词]呼吸 启发 鼓励 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200-01
声乐教学对于教师的素质有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弹、唱、讲等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具有组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教学的基本原则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遵循的。
一、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原则
声乐教学是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活动,歌曲的艺术形象、思想内涵时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范唱、讲解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去感染、打动学生。科学性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正确的,可靠的,科学施教是声乐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同时,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形象性、直观性原则
这是一条最基本、最主要的声乐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是以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直接感知来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手段来体现:
1.示范与模仿。在声乐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对声乐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师反复示范、对比,学生反复辨别、模仿,歌唱机能协调统一,久而久之,学生的演唱就会从不自然到自然,由量变到质变。
2.声乐教学是最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提倡学生多看录相,听录音,常看多听名家的演唱,这样即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3.要提倡学生带录音机进课堂,把自己上课的情况录回去听,每听一遍等于又重上了一堂课,这样既能加深对老师要求的理解,又能对自己的声音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实践证明,凡是上课录音的学生,反复性少,进步快而稳,学习少走弯路。
三、启发式的原则
声乐教学是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启发和激励学生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积极动脑,对老师的要求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呼吸既使明白,但也很难掌握和把握,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体验,如闻花、吓一跳、吹蜡等,启发学生去体验,让学生体会在横膈膜的控制下,腰部周围的力量和感觉,学生马上会理解呼吸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动脑思考、琢磨,从自身的感受中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消化和理解,了解掌握分寸学习训练的目的,如学生喉咙紧,打不开,这时候就应该多练U音,因为多唱U音喉咙易放下、打开,教师应启发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使喉咙下来唱,让学生了解声乐教学中每一步骤的用意和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说,直观性教学原则象是一面镜子,那么启发式教学原则就犹如一把钥匙,用它来开启学生的脑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提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在不断的磨练和日积月累中提高,要从基础入手,建立起牢固的发声基础,逐步扩大音域,提高技术,绝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师生都应该要有足够的准备,很好的遵循这一规律和运用这一规律,使教学稳步扎实地进行,盲目在短时间内要达到某个程度,非但不能进步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声带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声乐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这是声乐教学中大家熟知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文化程度、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的不同,学生有着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也就是“材”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要求,施以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决不能死搬硬套,千篇一律,“万众一声”。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效。对学生的原有条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应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教师的因材施教应与学生自己的量材学习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主动性与鼓励性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项非常活跃的“双边”活动,是一种以技能练习为主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把“要我学”为自觉的“我要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力集中,思维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作为声乐教师要及时充分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要对学生多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时,心情肯定十分愉快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信心就会增强,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目标明确以后,学习就会进步很快。因此,鼓励性原则对所有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声乐教师,只有深刻地掌握这些教学原则,充分的利用好这些教学原则,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梓润.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星海音乐学院报.2005年02期.
[关键词]呼吸 启发 鼓励 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200-01
声乐教学对于教师的素质有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弹、唱、讲等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具有组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教学的基本原则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遵循的。
一、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原则
声乐教学是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活动,歌曲的艺术形象、思想内涵时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范唱、讲解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去感染、打动学生。科学性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正确的,可靠的,科学施教是声乐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同时,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形象性、直观性原则
这是一条最基本、最主要的声乐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是以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直接感知来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手段来体现:
1.示范与模仿。在声乐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对声乐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师反复示范、对比,学生反复辨别、模仿,歌唱机能协调统一,久而久之,学生的演唱就会从不自然到自然,由量变到质变。
2.声乐教学是最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提倡学生多看录相,听录音,常看多听名家的演唱,这样即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3.要提倡学生带录音机进课堂,把自己上课的情况录回去听,每听一遍等于又重上了一堂课,这样既能加深对老师要求的理解,又能对自己的声音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实践证明,凡是上课录音的学生,反复性少,进步快而稳,学习少走弯路。
三、启发式的原则
声乐教学是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启发和激励学生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积极动脑,对老师的要求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呼吸既使明白,但也很难掌握和把握,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体验,如闻花、吓一跳、吹蜡等,启发学生去体验,让学生体会在横膈膜的控制下,腰部周围的力量和感觉,学生马上会理解呼吸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动脑思考、琢磨,从自身的感受中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消化和理解,了解掌握分寸学习训练的目的,如学生喉咙紧,打不开,这时候就应该多练U音,因为多唱U音喉咙易放下、打开,教师应启发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使喉咙下来唱,让学生了解声乐教学中每一步骤的用意和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说,直观性教学原则象是一面镜子,那么启发式教学原则就犹如一把钥匙,用它来开启学生的脑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提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在不断的磨练和日积月累中提高,要从基础入手,建立起牢固的发声基础,逐步扩大音域,提高技术,绝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师生都应该要有足够的准备,很好的遵循这一规律和运用这一规律,使教学稳步扎实地进行,盲目在短时间内要达到某个程度,非但不能进步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声带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声乐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这是声乐教学中大家熟知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文化程度、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的不同,学生有着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也就是“材”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要求,施以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决不能死搬硬套,千篇一律,“万众一声”。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效。对学生的原有条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应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教师的因材施教应与学生自己的量材学习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主动性与鼓励性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项非常活跃的“双边”活动,是一种以技能练习为主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把“要我学”为自觉的“我要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力集中,思维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作为声乐教师要及时充分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要对学生多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时,心情肯定十分愉快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信心就会增强,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目标明确以后,学习就会进步很快。因此,鼓励性原则对所有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声乐教师,只有深刻地掌握这些教学原则,充分的利用好这些教学原则,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梓润.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星海音乐学院报.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