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是社区学院发展较早,较为完备的国家,美国社区学院具有准确的职能定位、完善的法律保障、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服务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社区将成为人口聚居地,在我国发展县域社区学院具有政策、文化、教育基础。充分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结合我国社区实际,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充分发挥其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职能,从而全面提升其服务城镇化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运行机制;县域社区学院;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刘凤翠,女,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宁永红,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8-0048-05
社区学院在美国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职业教育的模式之一,在其发展历程中,社区学院立足于自身特有的定位,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特色,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借鉴美国经验,对于发展立足于城镇化建设的县域社区学院,贯彻我国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社区学院发展背景及功能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30年代的经济危机增加教育需求
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两次世界大战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出于作战需要,需要加强对战争人才的各种职业技术培养和训练。其次,出于战后考虑,需要对退伍军人进行再就业的培训和教育。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也增加了美国社会对转岗教育及再就业教育的需求。初级学院对于新的教育需求的满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政府开始关注和扶持初级学院的发展,其职业教育功能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开始了功能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从创建初期单一的转学功能改变为具有转学功能、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科技经济发展及民众教育意识觉醒推动教育发展
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期。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到来和服役人员的安置,为社区学院提供了生源,社区学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民众对于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呼声,迫使美国政府开始注重教育机会均等以稳定社会秩序。高等教育杜鲁门委员会也对社区学院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式招生,规模和人数都大幅增加。《高等教育法》、《美国国防法》和《职业教育法》修订案的颁布使社区学院系统得到扩展,入学人数到1971年已猛增到1959年的十倍,达到400万人。在70年代经济衰落,国家注重科学知识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学院转轨很快,缩减学术课程,大量增设新兴实用的科学技术类课程。社区学院与企业和政府合作,共同培训员工和失业人员,缓解了社会压力。社区学院已摆脱全日制模式,将自己定位于一种易于入学、便利灵活的教育机构,明确了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向,职能进一步综合化。
(三)不同层次人员对教育需求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美国社区学院稳中求变的重要时期。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GNP不断下滑,国际竞争力下降,工商界对社区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0年代至今,受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美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联邦政府加大对社区学院的干预,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美国社区学院进入综合发展时期,教育功能成人化明显。80年代后,教育对象中成人学生激增。据统计,25岁以上的成人学生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至1985年已经达到41%,而到1991年更是高达56.8%。[1]截止到2006年2月,全美社区学院总数为1 780余所,学生数量为690万人,学校及学生总数均占到美国大学和在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社区学院的教育层次多样,开设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及社区文化教育,并出现新兴跨学科课程。
二、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
(一)法律、经费保驾护航
1.完善的法律制度。从联邦政府到各州以及地方政府,美国各级政府都注重法律,通过立法规范社区学院的发展。例如,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莫雷尔法案》,依据该法案建立“农工学院”和“赠地学院”,该法案对二十世纪初的早期社区学院设立职业教育起了很大作用,在美国高教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63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扩大了其教育对象的范围,提出专业和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需求,教育内容应依据市场确定,办学形式应做到灵活多样,教育经费应及时到位。此后,美国曾先后多次修订该法,以进一步具体落实,保证实施职业教育法。[2]这样,给予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事业以强有力地推动和支持,保证了职业教育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训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
2.多渠道的经济保障。州政府拨款,当地税收,学生学费是社区学院的三大经费来源。三项所占比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从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网站2013年12月统计数据看(见图1),美国公立社区学院政府拨款占经费的绝大部分,高达74%,学生学费仅占17%。近年来,州政府拨款不断增加,此外,政府还采取一些辅助性措施保障经费,如社区内开征社区税等。社区各界对社区学院普遍予以关心和支持,各地的工商界经常投资改善教学设备,提供奖学金和其它费用。另外,职业教育还有来自国外留学人员及社区服务项目的收入,因此,经费较为宽裕。[3]
(二)内外管理体制健全
1.健全的董事会管理体制。美国社区学院的管理权地方化,州或地方教育部门对社区学院的领导责任主要是批准经费预算、制定法规政策,行政审批等。社区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成员由社区居民从当地政府机构、工商业界、教育界等选出。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聘任、解聘、评价院长;把握学院任务使命,制定规划;基础设施维护;保证学院的独立性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等。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其职责主要有:全院主要行政事务;师资、筹资工作;出席召开会议,对外联络;向董事会报告并商讨工作等。 2.灵活多样的招生与教学管理。(1)开放招生,按需教学。招收学生具有开放性,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有在职职工,没有严格的入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背景,摸索出了一系列包括补习法、小班授课法、经常考试法在内的若干方法。最后,社区学院对学生的试听、退选、改选课程也采取宽容的态度。(2)自由选课,获取证书。每个社区学院都备有课程一览书,给学生提供授课内容、学分、授课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选课密度,选择上课时间等。学院办公电脑化,咨询、注册手续随时随地可以办理。学生修完课程后,通过申请可获得相应证书。(3)严格管理,弹性学制。社区学院注重教学质量,日常管理细致、严格。教师工作及学生管理要求规范、明确。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重修,次数不限。已修学分记入档案,常年有效。[4]
3.科学合理的教师组成及培训。(1)教师组成及聘任。美国社区学院教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兼职多于专职,一般占教师总数的60%。专职教师理论知识能力强,教授的几乎都是基础类的、“长线”的、面广量大的课程。兼职教师由社区内的学者、教授、企业家、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主要承担专业性强、职业性强的课程。[5](2)教师培训与进修。美国社区学院很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具体措施诸如:假期参加第一线工作;参加教师的研究谈论会或讲习培训班;参加夜校或暑期学校的进修;参观访问或参与课程编写等工作;参加教育会议等活动。有些相关部门还设教师进修奖励金,制定奖励办法。
(三)服务社区,课程实用
美国社区学院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地方性,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首先,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与时俱进。社区学院以社区的实际需求及当地工商企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对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度,适时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做到及时更新课程及专业,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课程中经常纳入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把专业技术尤其是最新的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使专业和课程设置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其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地方性,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专业设置参照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把促进本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作为目的,把培养实用人才作为主要内容,发挥社区学院的教育职能。
(四)专业化的学生服务
美国社区学院逐渐建立起学生第一的服务观念,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习、生活、就业的一系列良好服务。在学习上帮助学生选专业、选课,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咨询,给与物质资助和精神帮助;有专门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争取实习机会,助学生就业一臂之力。注重学生需求及意见,以学生需求为基准确定服务内容和工作重点,使服务做到专业化。[6]
三、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县域社区学院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纵观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的发展是基于现代化对于教育的强烈需求同时社区教育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求也逐步凸显出其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特点。很显然,传统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创建新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不但推进了社区发展,还在美国社会动荡时期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转变为小城镇,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新城镇社会在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社区教育的需求也将日渐强烈。对于转移农民离农从事新职业的教育培训需求,对于闲散人员的市民教育需求,将直接关系到转移能否健康、有序实施。县域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的实施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当地居民快速顺利的实现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并实现市民化角色的转换,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
(二)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与国家及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美国给予社区学院法律政策和经费的保障,使社区学院不断发展。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对于树立县域社区学院的地位,促进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家应尽快加强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立法部门尽快制定有关县域社区学院的法规,对其名称、性质、设立条件、申办审批程序、管理运行等各方面作相应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提供相应服务。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的各种宣传及社会舆论力量的动员增进人们对县域社区学院的了解和认识,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经费方面,设立专项经费扶持县域社区学院的创建。帮助县域社区学院拓宽投资渠道,采取政府、学员、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办学经费的机制,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个人、团体、基金组织捐资、出资和投资参与办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即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7]
(三)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发展县域社区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也是民众多层次职业教育需求及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员和劳动力需求的推动。美国社区学院是一个多功能、开放性、与社区共生的,独立完整相互协调的体系,是美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乃至世界教育上的一朵奇葩,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特点与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在发展县域社区学院过程中应借鉴美国可取之处将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下。力求将县域社区学院建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性,连续性,灵活多样,注重实践,以市场需求及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与其他教育各级教育相衔接、各类教育相协调,培养城镇化建设人才的特色教育,加强针对针对转移农民的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满足转移地区农民不同的教育需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四)课程地方特色化是县域社区学院发展的趋势
每个社区因其历史、经济、人文、地理条件等的不同,必定有不同的社区发展需求和倾向,需要社区学院课程体现地方特色化。美国社区学院恰如其名称一样,依托社区特色。课程设置与社区需求紧密结合,往往一个社区学院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就是依据该社区较有特色的行业或领域而设置的。
我国县域社区学院应创新教育模式,灵活设置专业及课程。在专业及课程开发上,要积极构建适用于当地转移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中纳入最新科技成果,使其处于相对稳定与不断更新的平衡之中。根据地方实际,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及当地需求,课程开发应确保反映社区发展的新要求,把社区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新需求作为课程调整、充实与更新的新动向,充分体现地区特色。
(五)县域社区学院要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管理和运行上看,各地因发展情况不同,没有必要形成统一模式,各区县应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城镇化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笔者建议:从外部管理来看,可借鉴义乌经验建立“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8]努力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从内部管理来看,倡导县域社区学院借鉴朝阳社区学院经验,设立董事会,由区县人民政府带头人任董事长,由政府部门、企业团体及专家学者等出任董事。一方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另一方面,尊重董事会意见,促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形成与发展。使重大问题决策,融入董事会的智慧、胆识和经验,以有效减少县域社区学院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并促进其尽快成熟壮大。
(六)县域社区学院的教师管理及学生管理应体现灵活适应性
县域社区学院因其服务对象、教育职能和主要任务的特殊性,要求其在实践中要具备灵活适应性。
1.教师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干,兼职人员为主体,志愿者为基础,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求,富有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教师队伍。其次,给予县域社区学院教师良好待遇及培训晋升机会。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实际问题,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供进修及培训的机会,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成人学员特点对教职人员进行分批次、分层次的特训,强化竞争机制,不定期对教师素质进行监督检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以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
2.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需求,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有职业教育类课程,短期工作培训及补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休闲娱乐教育等。选课上:允许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门数和入学及学习时间,并实行灵活的学分制。上课时间及地点上:白天,晚上,日常,周末,假期多种上课时间可供学员选择。上课地点有在校本部上的课,在学校分部,或是借当地学校或图书馆上的课。实行弹性学制,学员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完成全部课程,没有固定学制。
参考文献:
[1]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99-208.
[2]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初冰.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15-16.
[4]杨应崧,等.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5]中国社区教育网·美国社区教育[EB/OL].[2007-01-17].http://www.ccedu.org.cn/sqjy/web/jyjj/111501.htm.
[6]周雄英.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26-27.
[7]浙江电大全省社区教育工作调研组.浙江省社区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EB/OL].[2006-09-25].http://video.tztvu.zj.cn/shequdaxue.
[8]佚名.让百姓在家门口终身学习:我省社区教育纪实[N].教育信息报,2004-12-28(2).
[责任编辑 曹 稳]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运行机制;县域社区学院;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刘凤翠,女,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宁永红,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8-0048-05
社区学院在美国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职业教育的模式之一,在其发展历程中,社区学院立足于自身特有的定位,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特色,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借鉴美国经验,对于发展立足于城镇化建设的县域社区学院,贯彻我国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社区学院发展背景及功能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30年代的经济危机增加教育需求
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两次世界大战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出于作战需要,需要加强对战争人才的各种职业技术培养和训练。其次,出于战后考虑,需要对退伍军人进行再就业的培训和教育。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也增加了美国社会对转岗教育及再就业教育的需求。初级学院对于新的教育需求的满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政府开始关注和扶持初级学院的发展,其职业教育功能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开始了功能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从创建初期单一的转学功能改变为具有转学功能、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科技经济发展及民众教育意识觉醒推动教育发展
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期。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到来和服役人员的安置,为社区学院提供了生源,社区学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民众对于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呼声,迫使美国政府开始注重教育机会均等以稳定社会秩序。高等教育杜鲁门委员会也对社区学院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式招生,规模和人数都大幅增加。《高等教育法》、《美国国防法》和《职业教育法》修订案的颁布使社区学院系统得到扩展,入学人数到1971年已猛增到1959年的十倍,达到400万人。在70年代经济衰落,国家注重科学知识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学院转轨很快,缩减学术课程,大量增设新兴实用的科学技术类课程。社区学院与企业和政府合作,共同培训员工和失业人员,缓解了社会压力。社区学院已摆脱全日制模式,将自己定位于一种易于入学、便利灵活的教育机构,明确了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向,职能进一步综合化。
(三)不同层次人员对教育需求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美国社区学院稳中求变的重要时期。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GNP不断下滑,国际竞争力下降,工商界对社区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0年代至今,受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美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联邦政府加大对社区学院的干预,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美国社区学院进入综合发展时期,教育功能成人化明显。80年代后,教育对象中成人学生激增。据统计,25岁以上的成人学生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至1985年已经达到41%,而到1991年更是高达56.8%。[1]截止到2006年2月,全美社区学院总数为1 780余所,学生数量为690万人,学校及学生总数均占到美国大学和在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社区学院的教育层次多样,开设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及社区文化教育,并出现新兴跨学科课程。
二、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
(一)法律、经费保驾护航
1.完善的法律制度。从联邦政府到各州以及地方政府,美国各级政府都注重法律,通过立法规范社区学院的发展。例如,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莫雷尔法案》,依据该法案建立“农工学院”和“赠地学院”,该法案对二十世纪初的早期社区学院设立职业教育起了很大作用,在美国高教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63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扩大了其教育对象的范围,提出专业和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需求,教育内容应依据市场确定,办学形式应做到灵活多样,教育经费应及时到位。此后,美国曾先后多次修订该法,以进一步具体落实,保证实施职业教育法。[2]这样,给予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事业以强有力地推动和支持,保证了职业教育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训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
2.多渠道的经济保障。州政府拨款,当地税收,学生学费是社区学院的三大经费来源。三项所占比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从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网站2013年12月统计数据看(见图1),美国公立社区学院政府拨款占经费的绝大部分,高达74%,学生学费仅占17%。近年来,州政府拨款不断增加,此外,政府还采取一些辅助性措施保障经费,如社区内开征社区税等。社区各界对社区学院普遍予以关心和支持,各地的工商界经常投资改善教学设备,提供奖学金和其它费用。另外,职业教育还有来自国外留学人员及社区服务项目的收入,因此,经费较为宽裕。[3]
(二)内外管理体制健全
1.健全的董事会管理体制。美国社区学院的管理权地方化,州或地方教育部门对社区学院的领导责任主要是批准经费预算、制定法规政策,行政审批等。社区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成员由社区居民从当地政府机构、工商业界、教育界等选出。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聘任、解聘、评价院长;把握学院任务使命,制定规划;基础设施维护;保证学院的独立性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等。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其职责主要有:全院主要行政事务;师资、筹资工作;出席召开会议,对外联络;向董事会报告并商讨工作等。 2.灵活多样的招生与教学管理。(1)开放招生,按需教学。招收学生具有开放性,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有在职职工,没有严格的入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背景,摸索出了一系列包括补习法、小班授课法、经常考试法在内的若干方法。最后,社区学院对学生的试听、退选、改选课程也采取宽容的态度。(2)自由选课,获取证书。每个社区学院都备有课程一览书,给学生提供授课内容、学分、授课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选课密度,选择上课时间等。学院办公电脑化,咨询、注册手续随时随地可以办理。学生修完课程后,通过申请可获得相应证书。(3)严格管理,弹性学制。社区学院注重教学质量,日常管理细致、严格。教师工作及学生管理要求规范、明确。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重修,次数不限。已修学分记入档案,常年有效。[4]
3.科学合理的教师组成及培训。(1)教师组成及聘任。美国社区学院教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兼职多于专职,一般占教师总数的60%。专职教师理论知识能力强,教授的几乎都是基础类的、“长线”的、面广量大的课程。兼职教师由社区内的学者、教授、企业家、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主要承担专业性强、职业性强的课程。[5](2)教师培训与进修。美国社区学院很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具体措施诸如:假期参加第一线工作;参加教师的研究谈论会或讲习培训班;参加夜校或暑期学校的进修;参观访问或参与课程编写等工作;参加教育会议等活动。有些相关部门还设教师进修奖励金,制定奖励办法。
(三)服务社区,课程实用
美国社区学院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地方性,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首先,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与时俱进。社区学院以社区的实际需求及当地工商企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对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度,适时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做到及时更新课程及专业,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课程中经常纳入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把专业技术尤其是最新的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使专业和课程设置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其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地方性,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专业设置参照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把促进本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作为目的,把培养实用人才作为主要内容,发挥社区学院的教育职能。
(四)专业化的学生服务
美国社区学院逐渐建立起学生第一的服务观念,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习、生活、就业的一系列良好服务。在学习上帮助学生选专业、选课,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咨询,给与物质资助和精神帮助;有专门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争取实习机会,助学生就业一臂之力。注重学生需求及意见,以学生需求为基准确定服务内容和工作重点,使服务做到专业化。[6]
三、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县域社区学院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纵观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的发展是基于现代化对于教育的强烈需求同时社区教育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求也逐步凸显出其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特点。很显然,传统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创建新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不但推进了社区发展,还在美国社会动荡时期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转变为小城镇,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新城镇社会在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社区教育的需求也将日渐强烈。对于转移农民离农从事新职业的教育培训需求,对于闲散人员的市民教育需求,将直接关系到转移能否健康、有序实施。县域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的实施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当地居民快速顺利的实现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并实现市民化角色的转换,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
(二)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与国家及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美国给予社区学院法律政策和经费的保障,使社区学院不断发展。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对于树立县域社区学院的地位,促进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家应尽快加强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立法部门尽快制定有关县域社区学院的法规,对其名称、性质、设立条件、申办审批程序、管理运行等各方面作相应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提供相应服务。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的各种宣传及社会舆论力量的动员增进人们对县域社区学院的了解和认识,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经费方面,设立专项经费扶持县域社区学院的创建。帮助县域社区学院拓宽投资渠道,采取政府、学员、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办学经费的机制,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个人、团体、基金组织捐资、出资和投资参与办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即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7]
(三)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发展县域社区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也是民众多层次职业教育需求及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员和劳动力需求的推动。美国社区学院是一个多功能、开放性、与社区共生的,独立完整相互协调的体系,是美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乃至世界教育上的一朵奇葩,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特点与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在发展县域社区学院过程中应借鉴美国可取之处将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下。力求将县域社区学院建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性,连续性,灵活多样,注重实践,以市场需求及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与其他教育各级教育相衔接、各类教育相协调,培养城镇化建设人才的特色教育,加强针对针对转移农民的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满足转移地区农民不同的教育需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四)课程地方特色化是县域社区学院发展的趋势
每个社区因其历史、经济、人文、地理条件等的不同,必定有不同的社区发展需求和倾向,需要社区学院课程体现地方特色化。美国社区学院恰如其名称一样,依托社区特色。课程设置与社区需求紧密结合,往往一个社区学院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就是依据该社区较有特色的行业或领域而设置的。
我国县域社区学院应创新教育模式,灵活设置专业及课程。在专业及课程开发上,要积极构建适用于当地转移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中纳入最新科技成果,使其处于相对稳定与不断更新的平衡之中。根据地方实际,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及当地需求,课程开发应确保反映社区发展的新要求,把社区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新需求作为课程调整、充实与更新的新动向,充分体现地区特色。
(五)县域社区学院要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管理和运行上看,各地因发展情况不同,没有必要形成统一模式,各区县应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城镇化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笔者建议:从外部管理来看,可借鉴义乌经验建立“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8]努力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从内部管理来看,倡导县域社区学院借鉴朝阳社区学院经验,设立董事会,由区县人民政府带头人任董事长,由政府部门、企业团体及专家学者等出任董事。一方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另一方面,尊重董事会意见,促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形成与发展。使重大问题决策,融入董事会的智慧、胆识和经验,以有效减少县域社区学院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并促进其尽快成熟壮大。
(六)县域社区学院的教师管理及学生管理应体现灵活适应性
县域社区学院因其服务对象、教育职能和主要任务的特殊性,要求其在实践中要具备灵活适应性。
1.教师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干,兼职人员为主体,志愿者为基础,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求,富有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教师队伍。其次,给予县域社区学院教师良好待遇及培训晋升机会。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实际问题,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供进修及培训的机会,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成人学员特点对教职人员进行分批次、分层次的特训,强化竞争机制,不定期对教师素质进行监督检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以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
2.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需求,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有职业教育类课程,短期工作培训及补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休闲娱乐教育等。选课上:允许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门数和入学及学习时间,并实行灵活的学分制。上课时间及地点上:白天,晚上,日常,周末,假期多种上课时间可供学员选择。上课地点有在校本部上的课,在学校分部,或是借当地学校或图书馆上的课。实行弹性学制,学员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完成全部课程,没有固定学制。
参考文献:
[1]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99-208.
[2]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初冰.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15-16.
[4]杨应崧,等.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5]中国社区教育网·美国社区教育[EB/OL].[2007-01-17].http://www.ccedu.org.cn/sqjy/web/jyjj/111501.htm.
[6]周雄英.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26-27.
[7]浙江电大全省社区教育工作调研组.浙江省社区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EB/OL].[2006-09-25].http://video.tztvu.zj.cn/shequdaxue.
[8]佚名.让百姓在家门口终身学习:我省社区教育纪实[N].教育信息报,2004-12-28(2).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