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严重的腐败依然困扰着社会,人们怀念朱镕基治腐的“铁腕”。同样重要的是,今天也需要朱镕基式的魄力和一往无前的改革精神,兴利除弊,根据发展的情况解决新的矛盾。
9月2日,朱镕基的新书《朱镕基答记者问》在全国公开发行,半个月之后,听说已经发行70万册。热销的背后,说明民众对朱镕基的怀念。
对老百姓来说,朱镕基的感召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反腐败的决心和魄力。他有一句名言当时激起强烈反响:“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1口留给我自己。”这句话至今仍然记在老百姓心上。他力主查办的厦门远华大案牵涉很广遇到很多阻力,但最后还是办得很有成果。今天,严重的腐败依然困扰着社会,老百姓恨之入骨,成为引发动荡的巨大风险。当此之际,人们怀念朱镕基治腐的“铁腕”是不奇怪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觉得朱镕基的反贪决心值得称道,但我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他力倡并推动改革。改革之难,众所周知。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中国的改革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日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比如中国加入WTO,朱镕基做出了巨大努力,排解万难,以坚强的毅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促进了最终突破。中国实际上是一个赢家。加入WTO之后几年的实践,证明了事情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出现崩溃,情况与他们估计的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这说明当初朱镕基的努力卓有成效。
再比如,朱镕基执政期间,以极大的魄力主导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这些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由于缺乏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也产生了一些争议。
朱镕基的改革,在探索进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不是改革的错。比如对于国企改革,很有些人发牢骚,指责朱镕基。的确,国企改革3000万工人下岗,但既要改革,这就是躲不开的,可以设法安排重新就业。国企改革解决了多年来积重难返的严重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获得巨大空间,现在民营企业能够容纳2亿人就业;另一方面,是国企收缩战线之后,改变了以往靠贷款过日子年年亏损导致金融坏账激增的局面,开始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接过接力棒,在新的改革过程中兴利除弊,根据发展的情况解决新的矛盾。假如要求朱镕基的改革一开始就十全十美,那是求全责备,是幼稚的不可取的态度。看看现在奥巴马的医疗改革遇到了多大阻力,美国医疗改革走了那么多年还问题重重,可见改革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
住房制度改革的魄力
1998年启动的住房制度改革,打破了过去的所谓福利分房制度,成功地推动了一系列后续发展。因为房地产是关联极广的产业,能发挥很大的带动作用。
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分房只在城市的一小部分人当中进行,主要受益者是干部。城里的私企员工根本没有分房一说,集体企业的工人没有门路,住房困难,但也谈不上分房。即使在国企业人分房也是望穿秋水,难上加难。只有各级干部即当官的才是享受分房待遇的主体。什么是福利?帮助弱势群体才是福利,给李嘉诚每月发3000块叫福利吗?我们看到,雪中没有人送炭,最需要房子的人分不到房,而官员本来就是掌握资源的强势人物,却能锦上添花无偿拿到房子。帮助有权有钱的人,却很少理睬穷人弱者,学者秦晖称此种现象为负福利,改革势在必然。但一时间改掉大家习以为常的制度,遇到很多阻力,朱镕基顶住压力做到了。
如果没有朱镕基推动住房体制改革,中国人的住房条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得到大幅度改善,因为盖房子的动力和资金来源都多样化了。过去光靠单位盖房,单位哪有那么多钱?现在,房地产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很多人也视房地产业为打破经济危机的希望之一。没有住房制度改革,能够这样想象吗?
现在大城市房子这么贵,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能把帽子扣到住房制度改革头上。房子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来源,上下其手。因为卖楼的钱一多半到了政府手里。长期以来,廉租房“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近在国务院力促之下,各地开始搞一点廉租房了,但有些房地产商出来反对,因为建廉租房会占用土地,并使房屋资源获取多元化,不利于少数房地产商赚大钱。另外就是地方政府也不积极,地方政府这样做,也有说不出的苦衷,比如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等,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是否合理等等,那是另外的问题。
医疗改革是否“过度市场化”
医疗改革是必然的,朱镕基迈开了第一步。现在有人指责说医疗改革“过度市场化”,我不同意这样的论断。其实乱象发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医疗改革还不够市场化,另一个就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
先说第一点。实际上,现在的医疗市场垄断很厉害,没有形成好的市场竞争机制。比如美国有人想来中国办医院,台湾的王永庆想在北京建长庚医院,都被卫生行政部门拒绝了。不批准的理由是什么呢?有一些卫生行政部门的人说,长庚医院要是办起来了,就会把我们公立医院的医生给挖走了。这不是压制竞争吗?大城市医疗资源紧缺,为什么不许人家进来办医院?这是市场化很不够,怎么谈得上“过度市场化”呢?
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一样,是开放成绩最差的行业。卫生行政当局和公立医院穿同一条裤子,压抑了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医疗的积极性,形成了不平等竞争。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条大街上有个餐馆,它既搞餐饮也搞审批。也就是说,别人想来这条街上开餐馆,必须得到这个餐馆的批准才行。这家餐馆为了自身利益当然不批,这就是我国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现状。
我国医疗并没有形成良性市场竞争,但是收钱过高,这就是多数人恼怒的原因所在。这就牵涉第二点,政府没有承担相应责任。现在只说一条,既然是公立医院,政府财政就要列入预算,给医务人员发工资。但很多城市的财政,仅仅支付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总额的10%左右,其他的自己想办法。政府给一条政策,可以把药品和检查费加价,这就逼迫医院方方面面多收费。
既缺乏竞争,政府又没有尽到责任,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以有些人说问题根源是由于“过度市场化”是不准确的。
教育改革还是未竟之业
朱镕基时代开启了教育制度改革,大学扩招,多办大学,教学与后勤分离。现在这么多孩子能上大学,拜扩招之赐。最近教育部长周济说,2008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达到23.3%,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历史阶段。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毛入学率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美国的毛入学率是65%,但如果没有1998年推动的教育改革,连这23.3%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当年的毛入学率大概是10%左右。
9月2日,朱镕基的新书《朱镕基答记者问》在全国公开发行,半个月之后,听说已经发行70万册。热销的背后,说明民众对朱镕基的怀念。
对老百姓来说,朱镕基的感召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反腐败的决心和魄力。他有一句名言当时激起强烈反响:“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1口留给我自己。”这句话至今仍然记在老百姓心上。他力主查办的厦门远华大案牵涉很广遇到很多阻力,但最后还是办得很有成果。今天,严重的腐败依然困扰着社会,老百姓恨之入骨,成为引发动荡的巨大风险。当此之际,人们怀念朱镕基治腐的“铁腕”是不奇怪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觉得朱镕基的反贪决心值得称道,但我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他力倡并推动改革。改革之难,众所周知。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中国的改革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日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比如中国加入WTO,朱镕基做出了巨大努力,排解万难,以坚强的毅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促进了最终突破。中国实际上是一个赢家。加入WTO之后几年的实践,证明了事情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出现崩溃,情况与他们估计的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这说明当初朱镕基的努力卓有成效。
再比如,朱镕基执政期间,以极大的魄力主导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这些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由于缺乏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也产生了一些争议。
朱镕基的改革,在探索进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不是改革的错。比如对于国企改革,很有些人发牢骚,指责朱镕基。的确,国企改革3000万工人下岗,但既要改革,这就是躲不开的,可以设法安排重新就业。国企改革解决了多年来积重难返的严重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获得巨大空间,现在民营企业能够容纳2亿人就业;另一方面,是国企收缩战线之后,改变了以往靠贷款过日子年年亏损导致金融坏账激增的局面,开始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接过接力棒,在新的改革过程中兴利除弊,根据发展的情况解决新的矛盾。假如要求朱镕基的改革一开始就十全十美,那是求全责备,是幼稚的不可取的态度。看看现在奥巴马的医疗改革遇到了多大阻力,美国医疗改革走了那么多年还问题重重,可见改革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
住房制度改革的魄力
1998年启动的住房制度改革,打破了过去的所谓福利分房制度,成功地推动了一系列后续发展。因为房地产是关联极广的产业,能发挥很大的带动作用。
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分房只在城市的一小部分人当中进行,主要受益者是干部。城里的私企员工根本没有分房一说,集体企业的工人没有门路,住房困难,但也谈不上分房。即使在国企业人分房也是望穿秋水,难上加难。只有各级干部即当官的才是享受分房待遇的主体。什么是福利?帮助弱势群体才是福利,给李嘉诚每月发3000块叫福利吗?我们看到,雪中没有人送炭,最需要房子的人分不到房,而官员本来就是掌握资源的强势人物,却能锦上添花无偿拿到房子。帮助有权有钱的人,却很少理睬穷人弱者,学者秦晖称此种现象为负福利,改革势在必然。但一时间改掉大家习以为常的制度,遇到很多阻力,朱镕基顶住压力做到了。
如果没有朱镕基推动住房体制改革,中国人的住房条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得到大幅度改善,因为盖房子的动力和资金来源都多样化了。过去光靠单位盖房,单位哪有那么多钱?现在,房地产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很多人也视房地产业为打破经济危机的希望之一。没有住房制度改革,能够这样想象吗?
现在大城市房子这么贵,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能把帽子扣到住房制度改革头上。房子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来源,上下其手。因为卖楼的钱一多半到了政府手里。长期以来,廉租房“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近在国务院力促之下,各地开始搞一点廉租房了,但有些房地产商出来反对,因为建廉租房会占用土地,并使房屋资源获取多元化,不利于少数房地产商赚大钱。另外就是地方政府也不积极,地方政府这样做,也有说不出的苦衷,比如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等,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是否合理等等,那是另外的问题。
医疗改革是否“过度市场化”
医疗改革是必然的,朱镕基迈开了第一步。现在有人指责说医疗改革“过度市场化”,我不同意这样的论断。其实乱象发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医疗改革还不够市场化,另一个就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
先说第一点。实际上,现在的医疗市场垄断很厉害,没有形成好的市场竞争机制。比如美国有人想来中国办医院,台湾的王永庆想在北京建长庚医院,都被卫生行政部门拒绝了。不批准的理由是什么呢?有一些卫生行政部门的人说,长庚医院要是办起来了,就会把我们公立医院的医生给挖走了。这不是压制竞争吗?大城市医疗资源紧缺,为什么不许人家进来办医院?这是市场化很不够,怎么谈得上“过度市场化”呢?
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一样,是开放成绩最差的行业。卫生行政当局和公立医院穿同一条裤子,压抑了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医疗的积极性,形成了不平等竞争。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条大街上有个餐馆,它既搞餐饮也搞审批。也就是说,别人想来这条街上开餐馆,必须得到这个餐馆的批准才行。这家餐馆为了自身利益当然不批,这就是我国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现状。
我国医疗并没有形成良性市场竞争,但是收钱过高,这就是多数人恼怒的原因所在。这就牵涉第二点,政府没有承担相应责任。现在只说一条,既然是公立医院,政府财政就要列入预算,给医务人员发工资。但很多城市的财政,仅仅支付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总额的10%左右,其他的自己想办法。政府给一条政策,可以把药品和检查费加价,这就逼迫医院方方面面多收费。
既缺乏竞争,政府又没有尽到责任,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以有些人说问题根源是由于“过度市场化”是不准确的。
教育改革还是未竟之业
朱镕基时代开启了教育制度改革,大学扩招,多办大学,教学与后勤分离。现在这么多孩子能上大学,拜扩招之赐。最近教育部长周济说,2008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达到23.3%,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历史阶段。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毛入学率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美国的毛入学率是65%,但如果没有1998年推动的教育改革,连这23.3%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当年的毛入学率大概是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