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建议提高翻译作品稿酬标准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广大翻译家多次的强烈呼吁,上海翻译家协会以提案方式发出了《关于提高翻译作品出版稿酬标准的一点意见》。“意见”全文如下——
  在新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教育出版等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翻译功不可没,及至今日进入全球化时代,其作用依然不可替代。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成果)。因此,对于翻译工作者的智力和体力劳动成果即翻译作品,理所当然地应该给予符合其社会影响、学术水准、劳动强度水平的报酬,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准及时予以调整。
  然而,我国境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领域中的翻译作品出版的稿酬标准长期处于极为低下的水平,且多年来没有调整,产生了严重的直接和间接的后果:
  (1)严重影响翻译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严重制约翻译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严重损害翻译作品著作权的完整性,翻译作品报酬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致使盗版、剽窃翻译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3)严重影响翻译作品质量水平,大量乱译、错译、误译问世,严重损害了读者利益和翻译作品形象,有时甚至损害了国家形象。
  
  有鉴于此,为真正体现对翻译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举措落实到实处,使翻译事业在各领域得以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强烈呼吁提高翻译稿酬标准,具体建议如下:
  (1)吁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约商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译协等相关组织,就修改现行境内翻译稿酬标准征求意见。
  (2)在全面征求翻译工作者、版权、出版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参照国际相关公约条文和各国惯例,从尊重翻译作品的版权保护和合理报酬出发,对翻译作品的成本占比以及作品难度、受众范围、社会影响、译家资质等因素进行取样测定,制定适应现时我国国情的翻译作品稿酬标准,并确定该标准依今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准及时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3)考虑到新的翻译作品稿酬标准出台需要时日,而现行标准劳酬不均的严重脱节之现状,可依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准,对现行稿酬标准采取一次性调整提高措施作为过渡,调整幅度建议为不低于现行标准的3到5倍(目前,文学类翻译平均稿酬为50元/千字) ,并相应提高稿酬税收的起征点。
  
其他文献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景色如画,濡湿的空气被隔绝在窗子外,房间里电扇悠悠,每一丝风都吹出了柔情和蜜意。   一对新人,省却了一切繁文缛节,直奔幸福来了。一切都心照不宣,一切都按部就班,快乐的子弹已经呼啸了好几个时辰,就等待着这扣人心弦的命中目标的一刻。   然而“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节骨眼上,我们的葛大爷闪腰了,趴下了,甚至睡着了。眼瞅着快乐的子弹突然熄火,让我们一旁看着的人也乐不起来了
期刊
《独唱团》执行主编马一木在微博上宣布“独唱团团队解散”,随后杂志编辑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但对停止运营《独唱团》的原因,杂志工作人员均保持沉默。  《独唱团》杂志编辑部在临近莘庄的松江区绿洲香岛花园,从编辑部进驻到今年圣诞节解散,差不多1年多时间。《独唱团》编辑们开始陆续告别这个远离市区可以踢球、喂小鸡、钓小龙虾的小区,告别像游戏机房一样的办公室,告别了他们的GMC房车。  青年作家王若虚的
期刊
“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浦东还是上海?”《让子弹飞》结尾处,老三告诉什么也不懂的花姐,“去上海就是去浦东,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  我不知道没有错过这句话的人对此作何感想,尤其是上海人,莫名其妙吧,恼怒吗?开心否?总之我先是百思不得其解——上海怎么会是浦东呢?——难道姜文认为大上海是在三十年里打造出来的吗?然后又直觉自己也不是不能懂,比方《蜗居》里海青对刚来上海却十分想家的海藻说:你看,大
期刊
我做过很多采访。每次在去被访者单位或者住宅的路上,虽然人已经离开了编辑部,可是心里多少都带着些工作的情绪,心心念念着选题选题;然而去采访王智量先生却有些不一样:先进得华东师大熟悉的大门,再经过文史楼前阳光融融的草坪,然后从出版社那个路口转弯,就进了师大一村,上楼,进屋,对笑眯眯迎上门来的老先生叫一声“王老师”,一时间人也恍惚了,仿若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师大学生,心里莫名的就松弛和快乐起来。  今年已经
期刊
2011年1月4日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诞辰,也是他逝世的第五天。我和三位忘年交(金耀娣与郝玉符、米兰伉俪)一道前往“北京798时态空间”,参加“与铁生最后的聚会”。偌大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座位不够了,许许多多人都站着。到处是鲜花。作家张海迪带来了六十朵红玫瑰。唯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才能举办这样别开生面的追思会,有这样令人难忘的景象。铁生原本是个身心健康的少年,文革期间去插队,21岁时截瘫。进入
期刊
她曾是越剧舞台上的大青衣,当她在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起舞弄影、转身成为三姨太梅珊后,便变成令观众记忆深刻的人物。她妆容精致、旗袍华丽却性格鲜明,袅袅婷婷走过画面:电影《红粉》里的小萼,《风月》中的秀仪,《色·戒》中的萧太太,电视剧《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她就是当年红遍全国的浙江小百花中“五朵金花”之一的何赛飞。她说,我没有离开戏曲舞台。是啊,在兔年的央视春晚上,戏曲联唱《薪火相传梨园美》中
期刊
主持/傅小平    近期,贾平凹推出讲述文革记忆的长篇《古炉》。在小说后记中,他感叹,对于文化大革命,已经有很久的时间没人提及了,或许那四十多年,时间在消磨着一切,可影视没完没了地戏说着清代、明代、唐汉秦的故事,“文革”怎么就无人感兴趣吗?他的这一质问,再次把暂被搁浅的“文革”叙事推入读者视野:对文革的理解,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水准?既有的文学反思是否存在误区?在当今消费时代,文学反思如何成为可能?围
期刊
去年就听说梁波罗已经“封箱”,不再拍电影,然而他依然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第十三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的评委,日前参加完评选活动回上海,才被我“逮住”。我不由问道,你不是已经“息影”,怎么又跑到青岛去评奖?他笑着说:“年纪大啦,拍电影的事该让位给新生代了,我么,就做点幕后的事。这个“金凤凰奖”在电影界,特别是在表演业界里,含金量很高。所以,我乐意为培养年轻人而发点余热。”  梁波罗告诉我,他
期刊
上海美术界的知名品牌——“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1986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分为四个部分: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到2010年是第13届,每一届有约20到30个参展艺术家,每个艺术家展览3到4件作品。     “海平线”以中青年画家为主,至今已有300多位艺术家参展,现在上海有名的、在全国范围有影响的艺术家,基本都参加过这个展览,“海平线”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都很大。从第10届开始,引入了策展
期刊
如今,来中国的飞机多是落地上海了。  上海的惊艳,在世人的心里颇有些超过巴黎的意蕴。那年,走在似水流年的塞纳河畔,巴黎看上去依旧是公侯子爵的“贵妇”,但可惜韶华不再,镶缀着宝石的金簪已掩不住她那衰败的华发,天鹅绒的丝巾也似乎围不住脖颈间岁月苍老的细纹。然而,雄踞东方的上海,只要走近她,就能感受到一股青春成长的激情。她的魅力,绝不是外表突现的华丽,而是来自她身体的内部,来自于那股大家闺秀的血脉,来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