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藏的情感素材,扑捉语文的生活哲理和生命的意识。渗透“爱”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灵沟通;教学;情感
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是心与心沟通的重要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你就不要误认为他们不需要沟通,他们也有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一句话,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而以你的个人思维去代替他们。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传达出的思想观念异彩纷呈,如果教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教条化地强加,学生会陷入机械重复的状态而丧失创造力和想象力,形同木偶失却蓬勃的生命力。避免出现“僵尸化”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与他们最直接地沟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效果。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语文是心灵的对话。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试着和学生做朋友,不要经常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想问题,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学生再大他也只是一个孩子,要有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宽容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动每一个学生。不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除了指责就是棍棒。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更是亲人。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并取得好成绩。另外,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以成绩优劣、家庭好坏来对待学生,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家庭困难,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不能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诚心地指出来,但要把握好度,不能翻旧账。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己还能进步,感觉到老师要帮助自己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信心。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更何况是学生。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扬,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自觉学习、自觉改进、自我完善,以实现自我发展。
二、尊重学生情感,创设学生乐学的课堂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关键,使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地处理、利用好教材,创造强烈的诱因,尊重学生的情感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通过创设猜谜、游戏、表演等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化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开展相互交流合作,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学情,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研究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联想,不断进取,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情,由易到难、难易适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所讲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三、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在具体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注意先学后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于学生通过探究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包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先生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方法帮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观点。这样,一篇课文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使学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能够克服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卑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一定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同时,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也会有所交流,这也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了语文课的人文色彩。
四、优化习作教学,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
习作教学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习作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重要是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能使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习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怀有美好的情感。其次,在习作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习作命题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灵,使之有话可谈,使之情感喷发,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结合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会产生习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在锻炼了习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美好情感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习作讲评时,选取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及时激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的情感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内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捕捉瞬间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以爱育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则要想尽一切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厌烦语文到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孩子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预言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灵沟通;教学;情感
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是心与心沟通的重要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你就不要误认为他们不需要沟通,他们也有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一句话,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而以你的个人思维去代替他们。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传达出的思想观念异彩纷呈,如果教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教条化地强加,学生会陷入机械重复的状态而丧失创造力和想象力,形同木偶失却蓬勃的生命力。避免出现“僵尸化”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与他们最直接地沟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效果。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语文是心灵的对话。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试着和学生做朋友,不要经常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想问题,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学生再大他也只是一个孩子,要有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宽容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动每一个学生。不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除了指责就是棍棒。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更是亲人。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并取得好成绩。另外,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以成绩优劣、家庭好坏来对待学生,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家庭困难,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不能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诚心地指出来,但要把握好度,不能翻旧账。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己还能进步,感觉到老师要帮助自己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信心。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更何况是学生。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扬,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自觉学习、自觉改进、自我完善,以实现自我发展。
二、尊重学生情感,创设学生乐学的课堂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关键,使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地处理、利用好教材,创造强烈的诱因,尊重学生的情感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通过创设猜谜、游戏、表演等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化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开展相互交流合作,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学情,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研究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联想,不断进取,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情,由易到难、难易适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所讲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三、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在具体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注意先学后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于学生通过探究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包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先生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方法帮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观点。这样,一篇课文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使学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能够克服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卑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一定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同时,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也会有所交流,这也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了语文课的人文色彩。
四、优化习作教学,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
习作教学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习作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重要是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能使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习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怀有美好的情感。其次,在习作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习作命题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灵,使之有话可谈,使之情感喷发,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结合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会产生习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在锻炼了习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美好情感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习作讲评时,选取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及时激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的情感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内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捕捉瞬间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以爱育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则要想尽一切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厌烦语文到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孩子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预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