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性构建的特点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在人文精神的构建上立足于工具性,以一个话题照亮一组材料,像一棵扎根于土地的生命之树,努力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精神的成长,因而具有超越感性及狭义理性的真趣、情趣和理趣。
  [关键词]人文性 构建 话题 板块 知性 体验 真趣 情趣 理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下的结论。语文工具性的体系,教材经过多年的锤炼,早已形成。那么人文性呢,在教材编写中应如何构建?苏教版教材中有意识地运用专题与板块结合的形式,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让某个主题,将多个阅读文本贯穿,“在表现的有序背后埋藏着一种奇异的混沌,而在混沌的深处又埋藏着一种更奇异的秩序”(D·霍夫施塔特)。在这种语境中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整合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体验、思索、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精神的成长,因而具有超越感性及狭义理性的真趣、情趣和理趣。
  
  一、现代化、适龄化的起点,直逼学生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及时感受时代和生活的真趣,树立现代意识、发展意识,奠定真实幸福的人生。
  
  十六七岁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成长的欢乐与烦恼,人生的感悟与梦想,在这里汇成了一曲独特的青春旋律。语文教材的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向处于青少年阶段的高一学生展示了七彩的青春。“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礼赞青春的诗作。“体悟人生”选择高中学生感兴趣的人生话题来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中规划人生。《十八岁及其他》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家长与学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找出很有感触的语句并标注,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家长的肺腑之言让充满了独立意识和反叛渴望的学生深受感动,学生的倾情阐述也让时常为沟通交流而苦恼的家长感到很震撼。《我的四季》更是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读,想想这些句子蕴含的人生道理,自己有过多少真切的体验。学生敞开心扉,用成长的经历与体验去对话,去感悟,收获的就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梦想、青春的顿悟,为自己的青春添加“智慧软件”,实现精神的培育与生命的丰盈。
  语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课文应力求反映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人民和青少年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高一的新生有学习的热情,但又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非常符合刚步入高中的新生。“求学之道”探讨读书和思考的意义。“经典的力量”寻求获得教养的途径。通过有效的问题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这一专题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教材克服了成人化的毛病,在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新奇感和追求感,为学生的生存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多样化、立体化的主线,引发学生展开生命的对话,引导学生捕捉生命成长的情趣,张扬生命灵性、人生境界,抒写生命成长的过程。
  
  当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专家”走向教师、由书本走向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程已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因此,充满生命特征的文本成为师生张扬生命活力、抒写生命灵性的乐土。学生从文本中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捕捉生命中最绚烂的火花。
  情趣是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之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情趣因素,可以情激趣,以趣诱知,诱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推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和人性的健康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最初都有良知,感动是人生中的必修课。“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一专题的人文内涵是“人性”这一既抽象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话题。“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和“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等三个板块分别从人性中的真和假的复杂关系、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以人性来战胜兽行这几个方面来展现人性中的真假美丑善恶的。学习这一专题,通过问题探讨、戏剧表演和视频欣赏等体验活动,可以深刻把握选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对人性的认识,走出单纯平面的爱憎。古罗马伟大的哲学家普羅提诺说得好: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战胜了“兽性”,人便成了“神”,屈服于“兽性”,人便成了“兽”。一滴眼泪,可以折射出人性的美丽;一篇美文,更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他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家园之思也因此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对于那些十六七岁想离开家却飞不出去的高中学生而言,“家园之思”又是什么呢?“月是故乡明”专题辑录了一组有关家园的文本,欲借此来梳理这一人文主题。“漂泊的旅人”告诉学生无论你飘泊何方,只要心有所归,便拥有了幸福。这种幸福与物质的优裕或贫瘠无关,与亲人的在或不在无关,与空间距离的远或近无关,但和文化认同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关何处”则使学生明白我们曾经的生活也有些已经失去了的证据,但这不是一种倒退,相反它还能促进人的成长,促进人对自己生命的肯定。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所以,一个人离不离家有家无家并不是关键,那些一辈子从未离过家的人他们也会产生“无家可归”之感,因为“家”是人的心灵家园、精神家园。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精神流浪”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如果我们失去了“家园之思”,“家园”就会废失,我们的精神将失去归所,所有回家的脚步就将“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至此,学生对“家园之思”的认识渐趋深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受到触动。也许有一天学生看着头顶的明月,想起的就是脚下的这块土地,以及在课堂上曾经讨论的一切。“故乡”有滋养我们灵魂和精神的文字,“故乡”有养育我们成长的养料。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人生更有价值,生活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珍爱生命”这一专题选取了六篇文章,组成两个板块:“精神支柱”、“生命之歌”——有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病痛中对生存的渴求;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小生灵的赞美;有对生命的礼赞,也有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有这些都源于对生命存在本真的思索和审美的观照,学生从中学会多角 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用心灵去丈量他人思索的脚步。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多样化”“立体化”的情感熏陶可以通过非智力因素的渗透,使学生感受身心的安宁和舒适,领悟生命的支点和真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
  
  三、深度化、客观化的点缀,关注世界的和谐发展,引发学生展开文明的对话,汲取民族智慧,并推动多种文化意识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像山那样思考”的关注点是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有的人反思生态的恶化。“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沉思自然”是本專题的三元素:“谛听天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引导学生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沉思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体会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使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村和平、安定、幸福、进步。
  中华民族饱受战乱外祸,特别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回顾20世纪,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像的痛苦。在现阶段,各性的思考。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一样,但是最终造成的苦难都要由人民来承受。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历史的回声”则是集体的历史记忆以及这种记忆的价值意义、感情态度,是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后人之鉴”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时,有的偏于理性的客观分析,有着明晰的逻辑思路可寻。“千古江山”即景生情,以抒情为主,作者从历史的某些陈迹生发开去,在联想和想像之中泯灭时空界限,与古人对话,指点评说,是一种思想火花的进发、顿悟。“永志不忘”捕捉有意义的瞬间予以记录,用事实说话。
  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中“经世济民”板块有助于中学生感受先哲们光辉的思想,与他们进行精神的对话,体会其高超的辩论智慧及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和我国政治文明的源远流长,学习先贤为实现强国富民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英名与事业”板块站在精神的原点上,回望伟人的事业,培养对社会政治、经济的人文认知能力,增强为民族振兴、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一专题又创造性地为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的学生实践活动做铺垫。学生有了以上的精神渲染与经验积累,就能游刃有余地在与同学、家人交流、共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慢慢走,欣赏啊!”这是写在阿尔卑斯山入口处一块石碑上的标语。话虽然简单朴素,意义却很深刻。有些美丽的景色,不光要用眼睛来看,更需要用身心去慢慢地阅读。舞动着知性双翼的精神构建使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文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这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使文本阅读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和情趣,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理性、睿智大气的知性之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其他文献
中国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的风筝就是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为此,我园选择了《风筝》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带领幼儿进入这独特而绚
摘要:本文以高三微专题复习之“安徽宣城传统造纸业的经世沉浮”为例,通过“情境感悟,渗透文化”、“文化为体,探寻原理”、“践行文化,提升情感”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地理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傳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也凝聚着中华
当代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塑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优化作文评语的重要性谈了点看法,也对优化作文评语的具体做法谈了点体会。优化作文评语的具体做法就是:赏识性的评语,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情感交流式的评语,可以抚慰学生的心灵;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  [关键词]优化 评价 激发 提高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
在语文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出课堂在语文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下面,我就根据近几年来的从教经历,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初步的探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来说,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相反,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12月5日新华视点)  一个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和业务素质水平,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教好我们的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效率,本人就此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首先,和谐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是一堂高效率英语课的前提条件。我们教师要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随时随地去关心我们的学生,爱护我们的学生,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章言简意丰,只有37个字。虽然是文言文,但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疏通大意,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古今中外的佳作,无不散发着人文思想的光辉。学语文,其实也就是领略思想,感悟人生。课文永远都只是例子。如何使这篇短小精悍的神话更具有生命力,让学生所得更多,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小文章也有大智慧,我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大智慧挖掘出来。这也与语文新课标的“情感态度
前几天一个男同事跟我说,“带孩子去看《麦兜当当伴我心》了,太搞笑了,给我乐的啊…”我说你一定是没看懂,因为“麦兜”从来不是拍给小孩子看的,也不是你看过之后只觉得很乐呵便了事的。麦兜是谁?他不是大侠,确切地说,是一只猪。一只有点蠢、有点慢、有点笨的卡通猪。这个猪一样的孩子,一直以来都很笨,笨的果然和猪一样。除了比一般的猪可爱和干净,他没有什么闪光点。在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里,他从不拿别人做标准,更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高考英语复习中长期存在的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从阅读心理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应试中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变异的多种因素。并由此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矫正学生阅读心理偏差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英语 阅读心理 原因 对策    一、阅读心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英语阅读能力是构成高中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阅读能力在目前这种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考试中,起着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