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育理念的重要渠道之一。开展年段教研活动,让老师在与本年段的老师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经验交流又是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是教师自我反思、总结经验、经验分享、相互学习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同伴互助的理念。如何有效地做好教研活动中的经验交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经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幼儿园或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或类似于经验交流的教研活动,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具体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1.交流问题不深入。
(1)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准备不充分,交流时目标不明确。在很多的交流活动中,组织者没有事先准备好讨论的主题,只是临时提出、临时讨论、临时交流,这对老师来说,没有时间查询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和理论知识,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和粗浅的想法进行粗浅的交流。而且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交流的任务,也会谈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对整个活动促进的意义不大。
(2)教师侃侃而谈或无言以对。以上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老教师和新教师中间。老教师经验丰富,对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入和全面,但语言不够精炼,有时一谈就收不了场;相反,新老师由于经验不丰富,看问题不够深入,对问题的讨论无言以对。
(3)讨论交流处流于形式,不能落实到问题的重点上。很多交流组织者自身意识不强,参与者兴趣不足,对于问题的讨论只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层次地挖掘探讨,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大的帮助。
2.教师的参与率和有效率不高。
(1)教师参与率不高。导致教师参与率不高很大一部分是时间的原因。活动组织前,组织者没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交流发言的时间,任由前面发言的教师侃侃而谈,而导致后面的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有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发言时对着自己找来的资料或发言稿照本宣科,说的太多,但没有重点。
二、开展有效的经验交流活动
1.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经验交流要求。每位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方面各有差别,因此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带教。
(1)不同教师,确定不同培养目标。在分层方面,主要以工作年限为基本划分依据,对教师实施三级管理。第一层面是工作7年以上的老教师,这一层面的老师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于她们,我们把“帮助她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作为培养目标;第二层面则是工作3 5年的青年教师,这些老师虽然在教学经验方面略逊于上一层面的老师,但他们有着充分的创新精神,他们喜欢在教学活动中玩“新花样”,很有活力。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发展水平,确定适应的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教师”;第三层面的老师就是工作3年以下的新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不久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而且他们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定型,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师傅的带领。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他们顺利胜任教师岗位,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2)不同教师,制定不同要求。不同层面的老师,对其教育教学经验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经验交流方面我们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层次的老师我们的要求定为“能结合理论知识,深入全面地剖析问题”;而第二层面的老师则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问题中的某一点进行分析、探讨”;第三层面的新老师定为“能粗浅地分析问题,找出简单的问题的不合理性或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2.经验交流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多次的经验交流活动,我们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效率的经验交流的方法和步骤。
(1)缩短发言时间,提炼发言精华。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面窄的原因是时间的限制,时间不够的原因是老师们在发言过程中对着发言稿照本宣科,说的太多,而没有重点。如果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时间,那样就能提高老师的参与面。可怎样在减少发言时间的前提下又能取得成效呢?因此发言的教师就必须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最核心的观点,也就是要提炼发言的精华。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可以为每位老师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请他们概括自己发言稿的核心观点(不超20字),并展示在黑板上。把一篇一两千字的发言稿概括成20个字,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再次反思的机会:我的文章说了些什么?我的主题是否突出?我的阐述是否集中?其次教师的概括提炼能力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2)归纳整理发言稿,作好讨论准备。在经过第一步的操作,若干张小纸条贴到了黑板上,这些可都是老师们发言的精华所在啊。这时我们可以逐一提炼其中的关键词,联想核心理念后的相关内容。通过再次梳理,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因为有的经验是理念运用型的,概括之后又回到了理念层面上来,如:区域角中材料的提供要满足幼儿个体差异;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等。有的经验属于探索实践型的,概括了操作策略,如:通过区域活动协助完成主题教育;或者通过把握目标、课前预设,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取得有效回应等。前者是温故知新,强化理念,后者操作性强,有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类,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3)注重互动效应,鼓励深入探讨。黑板上一张张纸条就像一盘盘精心烹制的美味,各有特色,老师们喜欢哪一盘就点哪一盘。由于教师的个别差异性,首先,我们允许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可以请他们结合实际,对这些观点谈谈体会、做一下阐述,因为新旧经验相联系才能有所提升。其次,现场的互动也非常重要,有时一个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都能引起全体老师的共鸣,这样大家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教研活动成功的第一步,有人参与,才能深入讨论。相反,要是选一个教师根本不了解或缺乏生活经验的问题,就很有可能出现冷场。因此只有在互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鼓励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观点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使这个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个教研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不仅要提供给教师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思考互动的空间。如果我们经常能尝试着去做一些突破,那么我们的教研工作肯定能做得更好。
一、经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幼儿园或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或类似于经验交流的教研活动,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具体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1.交流问题不深入。
(1)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准备不充分,交流时目标不明确。在很多的交流活动中,组织者没有事先准备好讨论的主题,只是临时提出、临时讨论、临时交流,这对老师来说,没有时间查询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和理论知识,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和粗浅的想法进行粗浅的交流。而且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交流的任务,也会谈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对整个活动促进的意义不大。
(2)教师侃侃而谈或无言以对。以上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老教师和新教师中间。老教师经验丰富,对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入和全面,但语言不够精炼,有时一谈就收不了场;相反,新老师由于经验不丰富,看问题不够深入,对问题的讨论无言以对。
(3)讨论交流处流于形式,不能落实到问题的重点上。很多交流组织者自身意识不强,参与者兴趣不足,对于问题的讨论只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层次地挖掘探讨,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大的帮助。
2.教师的参与率和有效率不高。
(1)教师参与率不高。导致教师参与率不高很大一部分是时间的原因。活动组织前,组织者没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交流发言的时间,任由前面发言的教师侃侃而谈,而导致后面的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有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发言时对着自己找来的资料或发言稿照本宣科,说的太多,但没有重点。
二、开展有效的经验交流活动
1.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经验交流要求。每位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方面各有差别,因此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带教。
(1)不同教师,确定不同培养目标。在分层方面,主要以工作年限为基本划分依据,对教师实施三级管理。第一层面是工作7年以上的老教师,这一层面的老师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于她们,我们把“帮助她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作为培养目标;第二层面则是工作3 5年的青年教师,这些老师虽然在教学经验方面略逊于上一层面的老师,但他们有着充分的创新精神,他们喜欢在教学活动中玩“新花样”,很有活力。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发展水平,确定适应的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教师”;第三层面的老师就是工作3年以下的新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不久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而且他们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定型,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师傅的带领。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他们顺利胜任教师岗位,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2)不同教师,制定不同要求。不同层面的老师,对其教育教学经验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经验交流方面我们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层次的老师我们的要求定为“能结合理论知识,深入全面地剖析问题”;而第二层面的老师则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问题中的某一点进行分析、探讨”;第三层面的新老师定为“能粗浅地分析问题,找出简单的问题的不合理性或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2.经验交流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多次的经验交流活动,我们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效率的经验交流的方法和步骤。
(1)缩短发言时间,提炼发言精华。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面窄的原因是时间的限制,时间不够的原因是老师们在发言过程中对着发言稿照本宣科,说的太多,而没有重点。如果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时间,那样就能提高老师的参与面。可怎样在减少发言时间的前提下又能取得成效呢?因此发言的教师就必须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最核心的观点,也就是要提炼发言的精华。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可以为每位老师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请他们概括自己发言稿的核心观点(不超20字),并展示在黑板上。把一篇一两千字的发言稿概括成20个字,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再次反思的机会:我的文章说了些什么?我的主题是否突出?我的阐述是否集中?其次教师的概括提炼能力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2)归纳整理发言稿,作好讨论准备。在经过第一步的操作,若干张小纸条贴到了黑板上,这些可都是老师们发言的精华所在啊。这时我们可以逐一提炼其中的关键词,联想核心理念后的相关内容。通过再次梳理,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因为有的经验是理念运用型的,概括之后又回到了理念层面上来,如:区域角中材料的提供要满足幼儿个体差异;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等。有的经验属于探索实践型的,概括了操作策略,如:通过区域活动协助完成主题教育;或者通过把握目标、课前预设,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取得有效回应等。前者是温故知新,强化理念,后者操作性强,有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类,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3)注重互动效应,鼓励深入探讨。黑板上一张张纸条就像一盘盘精心烹制的美味,各有特色,老师们喜欢哪一盘就点哪一盘。由于教师的个别差异性,首先,我们允许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可以请他们结合实际,对这些观点谈谈体会、做一下阐述,因为新旧经验相联系才能有所提升。其次,现场的互动也非常重要,有时一个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都能引起全体老师的共鸣,这样大家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教研活动成功的第一步,有人参与,才能深入讨论。相反,要是选一个教师根本不了解或缺乏生活经验的问题,就很有可能出现冷场。因此只有在互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鼓励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观点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使这个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个教研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不仅要提供给教师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思考互动的空间。如果我们经常能尝试着去做一些突破,那么我们的教研工作肯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