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历框架视角下的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应利用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建议要加快区域资历框架建设,主动对接东盟职教体系,促进学习成果的国际认证与衔接,实现与国际教育资历互认,面向东盟以国际职业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广西职教成果转化等,以破解“双高”建设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困局。
  【关键词】资历框架 学习成果认证 职业教育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28-02
  国家资历框架,通常是指国家正式认可和颁布的、根据建立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标准以评审个人达到的资历类型(如学历、学位、文凭证书、资格证书等)的体系。2016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中国资历框架建设任务。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了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加速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探索试点工作。2019年3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专家召开“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会, 拉开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序幕。
  一、东盟国家资历框架发展现状
  在东盟10个国家中,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越南等均完成了建立8个国家资历框架或资历框架计划书,新加坡建立了6个级别的劳动力技能资历框架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系列,印度尼西亚建立了9个界别的国家资历框架。
  由于东盟十国建立资历框架级别的年代不同,构建的资历级别也不尽相同。东盟在分析成员国已有资历框架的级别和标准的基础上,2014年制定了8个级别的东盟资历元框架,帮助东盟各成员国的国家资历框架与其进行对接。通过区域内资历和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逐步实现了东盟各国之间资历级别的对接。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的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年,国家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指出:“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入选职业院校明确提出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点任务,努力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十国等15个成员国组成了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和最具發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2020年迎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首府南宁,将广西这个唯一与东盟海陆空相连接的省区推向了经贸合作的最前沿。广西不但要做中国与东盟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还要成为与东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排头兵。因此,探讨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多种途径,可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寻找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广西应重点打造农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和国际物流等具有较强优势同时也是东盟国家产业发展需求旺盛的专业,与东盟各国培育合作交流新模式,共同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国际技术人才。
  东盟国家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多元,复杂的政治经济体制、多样的语言等因素制约着广西与东盟各国职业教育的合作,如何参照国际标准在相互认可的资历框架下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对接,推动广西高职院校品牌效应的形成和输出,值得探讨。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的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一)加快区域资历框架建设,主动对接东盟职教体系
  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虽然仍不完善,职业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的通道尚未达成,即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尚未建成。2017年,广东率先发布省内的资历框架等级地方标准,部分职业教育发达省市,如江苏、重庆以及云南等已启动探索基于学分银行的资历框架建设。这些局部资历框架建设的探索为广西尽快沟通与衔接各级各类教育,贯通人才成长“立交桥”,提供了经验样本。首先,广西应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南宁师范大学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国别和区域研究地基,主动研究东盟职教体系,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区域资历框架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依据;其次,应依托两年一届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和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等国际平台,强化政策对话机制,完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职教发展共同体,尽快落实已签署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声明的各项目任务,推进包括课程、学分、学历和资格框架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加快合作路线图落地,建立“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式的现代职业教育合作模式,同频互动,共生共赢。
  (二)加快学习成果的国际认证与衔接,打造职教“精品”
  标准化建设是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在“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双高”建设起步阶段,主动接轨国际先进职业教育体系,比对“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实施国际化建设,是“双高”学校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的基本前提,也是最终建设和输出“中国职教标准”的必要条件。相较于参照固定标准范式(如《悉尼协议》)开展专业建设,以国际专业认证为切入点和施力点开展专业群国际化建设,更贴近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能够在国际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高职院校和专业群自身特色,并由此向人才国际化培养、师资国际化建设、校企国际化合作延伸,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提升,是“双高”时代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衔接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主题,将各类基于成效为本理念的资历证书、职业标准、工作规范和成果框架转换为国际认可的通用语言和表达形式。
  国际专业认证质量检测指标,包含招生政策与实践、资历设计与课程设置、学习与教学方法、评估政策和实践、通信和信息管理等关键要素,在某种国际标准框架下开展专业群国际化建设,使专业群的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国际专业认证是在质量检测指标和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标中产生的,而“双高计划”强调“中国标准”,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所开展的所有国际化建设都导向一个目标,即建立并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和模式。因此,国际专业认证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方法论。
  (三)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水平
  资历框架包含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学生仅依靠在校学习的几年无法胜任未来的职场与工作,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校企合作、校企科研助力人才培养,从校内以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向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型模式。高职院校通过企业,尤其是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整合学校、产业和国际的多方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前沿,开展订单培养,主动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产业发展趋势,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探索建立就业、职业、产业、行业和企业“五业联动”的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以“七个共同”包括研究专业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开发教材、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平台以及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为切入点,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阔国际视野,加快行业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
  (四)加快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文凭的国际认可与衔接,提升对东盟学生的吸引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涌现一大批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高、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突出的优质高职院校。2019年“职教20条”的颁布,更是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启动“双高计划”,到2023年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其中广西有4所高职院校入围。同年,广西公布11所自治区级“双高”建设院校,重点打造30个高水平专业。
  中国高职院校顺应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趋势输出技能型人才参与东盟经济建设,建立与东盟国家接轨的多规格岗位证书培训体系,吸引东盟国家中学毕业生以及本科学生到中国进行短期订单式技能培训。目前广西已建成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广西财经学院的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卫生部人才中心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等,已经具备了选择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开展对外培训,创建优质职教品牌,实现中国职教标准“走出去”的条件。
  广西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和多类型的高职教育体系,主动研究和对接东盟资历框架,建立与东盟国家接轨的多规格证书岗位培训体系,采用合作办学和订单培训等方式,抓住时机,积极勇敢“走出去”,有的放矢“引进来”,在促进自身内涵发展的同时,打造广西职教品牌。
  【参考文献】
  [1]王海东,王全珍.我国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
  [2]赵小雅.“一带一路”: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J].中国民族教育,2017(1).
  [3]胡微,王亚南.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及战略抉择——基于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8(1).
  [4]张伟远,谢青松.资历框架的级别和标准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
  [5]谢青松,吴南中.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下的质量保证机制:欧盟和东盟的策略与启示[J].成人教育,2019(3).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0A014)
  【作者简介】陈 晓(1970—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与管理和英语教育;谢泽芸(1989—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与管理和对外汉语教育。
  (责编 黄 煌)
其他文献
早餐售货机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方便。本文通过早餐售货机的宜人性论述,它不仅随时提供给消费者冷饮、热食的生活服务,还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对于商家来说,早餐售货机可以节约成本、减少雇佣员工、管理的便利等优点。随着物联网的兴盛和移动结算的应用,早餐售货机可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互联网与工会工作融合发展,构建网上工作平台。为增强实效,推动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与手机新媒体平台功能融合,整合资源,优化功能,拓展手机平台优势,搭建企业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平台,开创全员安全思想教育新局面。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目前已经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核心素养理念中提出要将学生的合作学习变成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备课时多花些时间和心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教师的备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文章结合《感恩师爱》这节常态课,对问题设置进行了探索。教师通过依据目标尊重教材设置问题、反思教情依据学情调整问题、研读课标超越教材设置问题这三次备课,最终设计出了令人满意的课堂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庞大。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用户对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高了。本文通过搭建电商用户画像推荐系统给用户推荐他们想要的信息。为保证推荐结果的不单一性和推荐结果的新颖性,本文通过基于协同过滤算法,计算用户或物品的相似度,将其作为推荐的依据给用户推荐其想要和新颖的物品。利用Embedding向量的相似性来计算用户和物品之间的Embedding相似度,实现推荐系统的召回,大大地加快了召回效率。同时基于Python使用flask实现推荐系统在线API给某个确定的用户,在他
回到家,我正开心地欣赏着得到了满分的数学卷子。突然,妈妈拿着手机说:“你这孩子,自己过来看!”我接过手机一看,顿时傻眼了:语文卷子上有道题,要求对的读音要画横线,我却画成了“√”。糟糕,又要被爸爸批评了。哎,爸爸是我们家的霸主,惹不起呀!爸爸回来了,妈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爸爸说了一遍。爸爸听了,和气地说:“下一次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了!”“好!好!好!”我连连点头。爸爸说:“张老师肯定会批评你的!”“不要啊,张老师,求求你放过我吧!”我在心里默念着,可惜的是,张老师根本听不到。
各市教育局、扶贫办、党委统战部、发展改革委、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教育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摘 要】本文运用推拉理论分析得出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是城市运转的推力和农村发展的拉力博弈的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农村大学生在返乡创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的创业困境,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构建起返乡大学生创业心理支持体系、创业制度支持体系、创业经济教育支持体系和创业后续保障体系,以保证农村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基本权益。  【关键词】推拉理论 农村大学生 返乡创业
【摘 要】本文认为韵母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内容,方言与普通话韵母系统上的差异往往成为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干扰,建议处于方言区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讲授普通话课程时应从学生的语言现状着手,针对他们在普通话学习中的韵母问题,分析母语与普通话存在的差异,探索行之有效的普通话韵母教学方法。  【关键词】方言区 本科师范院校 普通话 韵母 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
本文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车身修复专业为例,论述“四阶递进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针对中职车身修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实训设备及耗材成本高等问题,阐述“四阶递进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从完善课程体系及校企循环结构、校企“双师”双向交流互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面论述该模式的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