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解题后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落实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反思意识
  数学家庞加莱曾指出:“数学发明创造就是识别、选择,是知识的重新组合。”而著名学者徐利治教授指出:“创造能力=知识×求异思维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活动中不断产生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创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发明创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的知识体系,结合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谈谈看法。
  一、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然而,创新意识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即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
  数学问题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好奇心理。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欲望设置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想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启发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点,让其渡过难关,取得成功。这样,学生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问题:三根棒是否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好奇,这时老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截去一截,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边的长度存在着一个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种教学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解题后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反思是指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反思还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笔运算,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形成自主的概念,做出结论。学生通过实践反思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积极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渐使这种反思成为一种深重的意义和习惯,能优化认识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成为创新人才。
  三、落实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新的土壤。数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数学前进的动力,而数学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活动,没有各种可供解决的问题存在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行为的产生,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落实问题解决方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触发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因此,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是对头脑中已接收和储备的各种信息、材料和表象,凭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组合、改造,创造出未曾感知过或从未存在过的事物新表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3.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学生长时间思考某一问题,不得其解时,忽然受到外界条件的启示,茅塞顿开、豁然贯通,使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一种灵感,它是一种不同常人的高效率、大跨度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灵感的发生常常导致突破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在学习瞬间那种违反常规的提问,在讨论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想,解题时别出心裁的解法,即使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即为思维创新的过程。
  4.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种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开放性思维方式,当发散持续到一定的程度而产生质的飞跃时,发散就变成了创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寻求解答方法的意识,使之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依赖人才的水平,人才的水平取决于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又集中地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水平上。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其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陈爱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其他文献
目的:  小儿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导师王烈教授在小儿汗证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现依据王烈教授的临床经验,运用治汗汤合郁金外用的方法治疗小儿汗证(气阴亏虚证),并通过客观评
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涌现在教科书中的是大量字、词、句、篇等感性知识材料,学生们辛苦识记不少课文,十年寒窗苦却摆脱不了阅读上教一篇会一篇,语法上教一句会一句,但作文中屡屡出现百消不解的概念模糊、推理错误、条理混乱等问题,面对考试只感到茫然。  教学的长远目标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世界进入智力解放、智力开发的时代,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一个充塞的大脑,而要一个开阔的大脑;不要一
教材简析:《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写景课文,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九寨沟美丽的景色和灵幻的动物。本文层次分明,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是一篇很好的训练朗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本月1日起施行,这是《条例》自1995年发布以来首次修订.新修订的《条例》实施后,财政部随即发布通知,要求“
期刊
摘要: 要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明确课程目标,注重活动过程,突破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明确目标 活动过程 以学生为本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新课程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更是新型的一种课堂
摘要: 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言的“内化”训练。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小学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训练 词语内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会学习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里有许许多多或优美、或雅致、或蕴涵哲理的词句,可是他们在自己运用语言说话、作文时却常常显得词语匮乏
摘要: 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适当地布置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详尽分析,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作业”和“教学”和谐共舞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走向生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内外作业等观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 优化设计 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  无论是平时的课堂,
摘要: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学习“媒介”,解决学习困难;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作业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尽管上面三令五申地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是小学生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首先凸显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它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既要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