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子
2009年12月,温州市气象局在丽岙镇第二小学操场的一角建立起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温州市气象局的举措,引发学校建立校园气象站,开展校园气象科学普及教育作为实施科技教育的平台与载体的念想。在温州市气象局和温州市气象学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校园中安装简单的气象观测设备,成立“天空气象站”组织,开展一系列气象科普教育与气象科技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出的成绩,获得喜人的效果。2009年12月30日,温州市气象局和温州市气象学会将学校命名为“温州市首家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3月29日,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领导到学校考察调研,也对学校的气象科技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2 农村小学的校园气象风
气象科学是人们身边的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然而,学生对气象一是视而不见,除了天冷加衣、雨天带伞以外,他们的气象意识和气象观念相当淡薄;儿是他们对气象科学充满神秘感,认为气象科学非常高深,根本不敢触摸问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学校决定从撕开气象科学的神秘面纱,带领学生走近气象、走进气象入手,首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气象科学氛围,使他们在置身弥漫浓厚科学空气的环境中,目染心感,学习科学,掌握科学。
2.1 校园室外的气象特色格局
1)在校园室外,除了应有的地面气象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观测塔外,还布置多条气象标语,对气象科学进行通俗化、形象化的宣扬;开设气象科普专栏,对气象科学进行普及化传播;特别是设计的天气预报牌极具特色,既显示当天的气象信息,又彰显儿童的心理特点。
2)为了增强学生的气象观念,学校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命名不同的班级,并在各班教室的门口挂上名称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学习、理解气象名词术语为途径,逐步深入了解气象科学的内容与内涵。
2.2 校园室内的气象特色格局
1)在每个班级教室内的一角分别设立一个“气象角”,“气象角”中是本班学生自己收集或创作的有关气象的信息、知识等内容。通过学生的自觉学习,达到课本知识的延伸、补充、拓展和各种素质提高的效果。
2)精心布置气象活动室。气象活动室面积并不大,但内容相当丰富。有气象科学家的画像,有气象信息图表,有气象工作台,有气象资料档案柜,使这个小小的活动室既是气象小组的工作室,又是广大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学习室,也是气象活动资料档案的保管室。
3)建立气象科普网络平台。在自己学校的网页上开辟气象科普栏目,发布气象科普信息,开展气象科技活动,进行网上气象科技活动交流,把学生的网络活动变为网络学习。
校园内气象科学普及教育氛围的营造,使初入校园的各类人群迎面吹来一阵气象风,使全体师生置身于气象科学的海洋,使他们在科学氛围的熏陶下增强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科学时刻植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
3 多季盛开的气象花
学校的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除了日常的气象观测、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气象科技活动。
3.1 特色天气日记
天气日记分为4种:1)平面天气日记,用笔记本先记下当天的天气信息,再对当天的天气进行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2)瞬间天气日记,先用照相机拍下特色天空天气状况,再用文字进行描述;3)动态天气日记,先用录像机拍下特色天空天气状况,再用文字进行描述;4)网络天气日记,先在网络上搜集当天的天气信息,再用文字进行描述。第二、第三两种天气日记不是每天都记,而是在特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编写。
3.2 气象文艺节目
利用课余时间编排气象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三句半、舞蹈等形式,在班会、队会、节日时演出,这些有关气象知识内容的文艺节目,赋予气象科普崭新的形式,达到更加深刻的效果。今年的3·23世界气象日,学校除了上述节目外,还有一台与气象科学有关的精彩的文艺歌舞表演。
3.3 别开生面的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3·23国际气象日,学校与温州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以“关注气象,共创美好”为主题的纪念世界气象日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搜集大量有关气象科学的图片,制成85块展板,布置分别以“气象与我们息息相关”“气象组织,人类安全的保证”“关注气象,从我们做起”为主题的等3个展区,展示出气象与人类的关系、气象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学校天空气象站开展活动的情景,并分别指派3名学生进行详细生动的全面讲解。
多种形式的气象科学特色活动,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学习气象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主动参与,并在学校中初步形成自觉学习科学和主动探究科学原理的风气。
2010年3月29日,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室的康雯瑛老师和中国气象学会科普部的林方曜老师来学生考察调研,他们参观了学校与展室,听了汇报后,对学校气象工作给予肯定。康老师说:“一个农村的小学,气象资料搜集得这么全面,布置得这样精妙有条理,思路这样清晰,内涵这样深邃广泛,确实难能可贵;一个农村小学的学生,讲解得这样清楚镇定,完全可以与大城市的学生相媲美。”康老师的话,虽然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但却对今后的工作给予极大的鼓舞和动力。
4 厚结丰硕的气象果
科技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大气候中的一项具体措施,这项措施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平台来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是其中最优秀的载体与平台。在学校中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目标不是培养气象业务人才和气象科学家,而是借助这个载体与平台来实施科技教育。通过短暂时间的实际运作,学校已经尝到甜头,获得初步的成果和收益。
4.1 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觉性
气象科学是人们身边的科学,然而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特别是学生,从来没有对气象关注过。自从学校进行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以来,学生觉得这门科学就在身边,而且关系密切,生活中的许多不解之谜逐渐被开启。开窗关窗的感觉、秋风春风的来向、云起天变的原理,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解答不完的学习内容。经过宣传启发,学生自觉读书看书的现象蔚然成风,学习秩序与课堂纪律大为改善,调皮捣蛋的事例骤减,可以说农村的“野”孩子不野了。
4.2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气象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缜密的科学,在教育和活动中反复强调气象科学活动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形成习惯。这种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习惯,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转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根据上学期末的初步统计,各班的学习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三好学生与学习积极分子也相应增加。
4.3 掌握科学方法,拓宽知识的视野
教给学生科学方法是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的同时,也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传授。比如在进行气象知识竞赛的时候,教会学生从各种书籍、杂志、媒体等处寻找答案;收集气象信息时教会学生从各种瞬间媒体(广播、电视)、短时媒体(报纸、杂志)等处入手。当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以后,他们在收集气象科学家的信息的同时,会收集物理科学家、化学科学家、数学家等方面的信息。以此类推,各种科学方法会使他们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会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推动知识的辐射与延伸。
5 结束语
气象站进入校园和校园中的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技活动开展在我国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8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本这方面专门经验总结和具体技术指导的书籍。不过校园中的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也确实无规可循,无矩可蹈。因此,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来说,这永远是一门新课程。面对这门新课程,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就会为校园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校园气象站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四有人才的培养迈开新步伐。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第二小学)
2009年12月,温州市气象局在丽岙镇第二小学操场的一角建立起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温州市气象局的举措,引发学校建立校园气象站,开展校园气象科学普及教育作为实施科技教育的平台与载体的念想。在温州市气象局和温州市气象学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校园中安装简单的气象观测设备,成立“天空气象站”组织,开展一系列气象科普教育与气象科技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出的成绩,获得喜人的效果。2009年12月30日,温州市气象局和温州市气象学会将学校命名为“温州市首家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3月29日,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领导到学校考察调研,也对学校的气象科技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2 农村小学的校园气象风
气象科学是人们身边的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然而,学生对气象一是视而不见,除了天冷加衣、雨天带伞以外,他们的气象意识和气象观念相当淡薄;儿是他们对气象科学充满神秘感,认为气象科学非常高深,根本不敢触摸问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学校决定从撕开气象科学的神秘面纱,带领学生走近气象、走进气象入手,首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气象科学氛围,使他们在置身弥漫浓厚科学空气的环境中,目染心感,学习科学,掌握科学。
2.1 校园室外的气象特色格局
1)在校园室外,除了应有的地面气象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观测塔外,还布置多条气象标语,对气象科学进行通俗化、形象化的宣扬;开设气象科普专栏,对气象科学进行普及化传播;特别是设计的天气预报牌极具特色,既显示当天的气象信息,又彰显儿童的心理特点。
2)为了增强学生的气象观念,学校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命名不同的班级,并在各班教室的门口挂上名称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学习、理解气象名词术语为途径,逐步深入了解气象科学的内容与内涵。
2.2 校园室内的气象特色格局
1)在每个班级教室内的一角分别设立一个“气象角”,“气象角”中是本班学生自己收集或创作的有关气象的信息、知识等内容。通过学生的自觉学习,达到课本知识的延伸、补充、拓展和各种素质提高的效果。
2)精心布置气象活动室。气象活动室面积并不大,但内容相当丰富。有气象科学家的画像,有气象信息图表,有气象工作台,有气象资料档案柜,使这个小小的活动室既是气象小组的工作室,又是广大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学习室,也是气象活动资料档案的保管室。
3)建立气象科普网络平台。在自己学校的网页上开辟气象科普栏目,发布气象科普信息,开展气象科技活动,进行网上气象科技活动交流,把学生的网络活动变为网络学习。
校园内气象科学普及教育氛围的营造,使初入校园的各类人群迎面吹来一阵气象风,使全体师生置身于气象科学的海洋,使他们在科学氛围的熏陶下增强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科学时刻植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
3 多季盛开的气象花
学校的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除了日常的气象观测、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气象科技活动。
3.1 特色天气日记
天气日记分为4种:1)平面天气日记,用笔记本先记下当天的天气信息,再对当天的天气进行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2)瞬间天气日记,先用照相机拍下特色天空天气状况,再用文字进行描述;3)动态天气日记,先用录像机拍下特色天空天气状况,再用文字进行描述;4)网络天气日记,先在网络上搜集当天的天气信息,再用文字进行描述。第二、第三两种天气日记不是每天都记,而是在特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编写。
3.2 气象文艺节目
利用课余时间编排气象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三句半、舞蹈等形式,在班会、队会、节日时演出,这些有关气象知识内容的文艺节目,赋予气象科普崭新的形式,达到更加深刻的效果。今年的3·23世界气象日,学校除了上述节目外,还有一台与气象科学有关的精彩的文艺歌舞表演。
3.3 别开生面的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3·23国际气象日,学校与温州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以“关注气象,共创美好”为主题的纪念世界气象日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搜集大量有关气象科学的图片,制成85块展板,布置分别以“气象与我们息息相关”“气象组织,人类安全的保证”“关注气象,从我们做起”为主题的等3个展区,展示出气象与人类的关系、气象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学校天空气象站开展活动的情景,并分别指派3名学生进行详细生动的全面讲解。
多种形式的气象科学特色活动,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学习气象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主动参与,并在学校中初步形成自觉学习科学和主动探究科学原理的风气。
2010年3月29日,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室的康雯瑛老师和中国气象学会科普部的林方曜老师来学生考察调研,他们参观了学校与展室,听了汇报后,对学校气象工作给予肯定。康老师说:“一个农村的小学,气象资料搜集得这么全面,布置得这样精妙有条理,思路这样清晰,内涵这样深邃广泛,确实难能可贵;一个农村小学的学生,讲解得这样清楚镇定,完全可以与大城市的学生相媲美。”康老师的话,虽然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但却对今后的工作给予极大的鼓舞和动力。
4 厚结丰硕的气象果
科技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大气候中的一项具体措施,这项措施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平台来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是其中最优秀的载体与平台。在学校中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目标不是培养气象业务人才和气象科学家,而是借助这个载体与平台来实施科技教育。通过短暂时间的实际运作,学校已经尝到甜头,获得初步的成果和收益。
4.1 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觉性
气象科学是人们身边的科学,然而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特别是学生,从来没有对气象关注过。自从学校进行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以来,学生觉得这门科学就在身边,而且关系密切,生活中的许多不解之谜逐渐被开启。开窗关窗的感觉、秋风春风的来向、云起天变的原理,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解答不完的学习内容。经过宣传启发,学生自觉读书看书的现象蔚然成风,学习秩序与课堂纪律大为改善,调皮捣蛋的事例骤减,可以说农村的“野”孩子不野了。
4.2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气象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缜密的科学,在教育和活动中反复强调气象科学活动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形成习惯。这种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习惯,逐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转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根据上学期末的初步统计,各班的学习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三好学生与学习积极分子也相应增加。
4.3 掌握科学方法,拓宽知识的视野
教给学生科学方法是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的同时,也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传授。比如在进行气象知识竞赛的时候,教会学生从各种书籍、杂志、媒体等处寻找答案;收集气象信息时教会学生从各种瞬间媒体(广播、电视)、短时媒体(报纸、杂志)等处入手。当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以后,他们在收集气象科学家的信息的同时,会收集物理科学家、化学科学家、数学家等方面的信息。以此类推,各种科学方法会使他们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会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推动知识的辐射与延伸。
5 结束语
气象站进入校园和校园中的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技活动开展在我国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8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本这方面专门经验总结和具体技术指导的书籍。不过校园中的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也确实无规可循,无矩可蹈。因此,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来说,这永远是一门新课程。面对这门新课程,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就会为校园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校园气象站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四有人才的培养迈开新步伐。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