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背后承载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智慧、情感和审美内涵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都隐藏在语文之中了。因此,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着眼于某个内容的思想提炼,而是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和语文学科本体价值的一套体系化的结构。本文尝试结合实例阐释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路径。
一、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的基本点——学科内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明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传承载体之一的语文学科,其最根本的育人价值,就在于学科内容传递出的育人价值。要用语文本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感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激情,在文化传承中,建构中国儿童的文化根基、精神根基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以汉语为基本载体的文化积淀和基础性的汉语积累,进而形成对文化魅力和美的兴趣、认识、理解与感悟。当今语文教育界非常关注汉字文化,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象形字“鸟”,古字和现代字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学生仔细辨析后还是能清晰地看出鸟的头、嘴巴、身体和翅膀以及尾巴的对应之处,这就是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简笔画,蕴含着古人对世界的感知及创造性转化。指事字“休”在古代表现为一个人靠在树上,意为休息,学生能很明确地从图形中理解字的本义,这对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最后也就是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其部首的含义一旦从古字出发深刻理解后,就能拓展延伸到一组字,学生的迁移性思维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思维的培育只是育人价值中的一种而已,汉字内容其丰富的美学价值本身就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汉字只是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其育人价值的挖掘相对比较清晰。而具有丰富内涵的阅读文本,育人价值的挖掘点就更加多元、丰富。如文本内容本身显示出的内容主旨的育人价值,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同时,文本的语言组织,文本的背景链接,类文本研究(这里的“类”所指向的分类标准也是非单一的)的育人价值,都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下面是我教学《九色鹿》之前,对于文本育人价值的描述: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作为“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其文学价值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巨大的神游场。首先,从神话的主旨看,神话的美学特征是崇高,其主人公大多是正义凛然的英雄。他们见义勇为的正气、无所畏惧的英勇、历经磨难的坚持,在儿童的心中映射下无限伟大、无限神勇的形象,这种形象无疑满足了儿童全部生命理想的释放。其次,从神话的内容看,神话的情节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又充满着戏剧性的曲折,主人公总要经历一段磨难,最终走向圆满的结局。过程的痛感、结束的快感以及过后的幻感始终伴随儿童的阅读情境,生成学生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历史文化中神游的奇妙之旅。最后,从神话的语言看,简洁流畅,清浅通俗,人物形象描写鲜明直接,切合了学生简单阅读的习惯,从阅读的最初就抓住了儿童读者的心。
与其他神话相比,《九色鹿》依然传承着结构清晰,结局圆满,人物形象积极向上的特点,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文本中出现的成语非常多,而且在意义上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更是文章结构梳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串联点。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成语学习的机会,而且有利于通过成语巩固和综合性提升学生已学过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成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次,文本的思想价值存在着多元解读的可能,诚信、正义、感恩等等都是文本的价值,但是立足神话的本体价值,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义”字。它带给四年级学生的是对“义”的理解、思考和感悟。第三,从写作方式上来看,它把自然物拟人化,既符合本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也有助于学生感知和把握这种拟人化的写作方式,丰富其对写作方式的感受经验。与其他神话相比,没有明显的“神”的形象,只是因为它的来源,而划分至神话类。
二、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的拓展点——学科综合活动
语文学科的概念绝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堂,语文最大的本体价值是它的交际性。“大语文观”的确立明确指向语文学科要把生活的无限资源引入到学科天地间。而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最佳方式。我们可以说,语文学科最具拓展性的育人价值,就在于学科综合活动透射出的育人价值。语文学科综合活动是结合语文学习开展的综合活动,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并在活动中提高交际、合作能力。
我们学校最具影响力的语文学科综合活动就是“走进莫高窟”。《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敦煌文化受损严重,便自发组织捐款支援莫高窟的修护工作。此举得到了敦煌研究院的高度重视,从此两个本相距千里的单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个活动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学生的“护遗决心”不是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生发的,而是在学科活动中自然孕育的。活动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是教学过程本身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只有立足于文本,创生具有积极的育人价值的学科综合活动,才能弥补教学时空的相对局限性,使语文学科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无限的,本文探索路径的阐述只是呈现出研究挖掘过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挖掘的过程中倘若有更多语文教师敏锐的洞察、丰富的积累和睿智的创造,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思考与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一、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的基本点——学科内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明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传承载体之一的语文学科,其最根本的育人价值,就在于学科内容传递出的育人价值。要用语文本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感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激情,在文化传承中,建构中国儿童的文化根基、精神根基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以汉语为基本载体的文化积淀和基础性的汉语积累,进而形成对文化魅力和美的兴趣、认识、理解与感悟。当今语文教育界非常关注汉字文化,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象形字“鸟”,古字和现代字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学生仔细辨析后还是能清晰地看出鸟的头、嘴巴、身体和翅膀以及尾巴的对应之处,这就是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简笔画,蕴含着古人对世界的感知及创造性转化。指事字“休”在古代表现为一个人靠在树上,意为休息,学生能很明确地从图形中理解字的本义,这对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最后也就是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其部首的含义一旦从古字出发深刻理解后,就能拓展延伸到一组字,学生的迁移性思维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思维的培育只是育人价值中的一种而已,汉字内容其丰富的美学价值本身就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汉字只是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其育人价值的挖掘相对比较清晰。而具有丰富内涵的阅读文本,育人价值的挖掘点就更加多元、丰富。如文本内容本身显示出的内容主旨的育人价值,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同时,文本的语言组织,文本的背景链接,类文本研究(这里的“类”所指向的分类标准也是非单一的)的育人价值,都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下面是我教学《九色鹿》之前,对于文本育人价值的描述: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作为“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其文学价值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巨大的神游场。首先,从神话的主旨看,神话的美学特征是崇高,其主人公大多是正义凛然的英雄。他们见义勇为的正气、无所畏惧的英勇、历经磨难的坚持,在儿童的心中映射下无限伟大、无限神勇的形象,这种形象无疑满足了儿童全部生命理想的释放。其次,从神话的内容看,神话的情节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又充满着戏剧性的曲折,主人公总要经历一段磨难,最终走向圆满的结局。过程的痛感、结束的快感以及过后的幻感始终伴随儿童的阅读情境,生成学生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历史文化中神游的奇妙之旅。最后,从神话的语言看,简洁流畅,清浅通俗,人物形象描写鲜明直接,切合了学生简单阅读的习惯,从阅读的最初就抓住了儿童读者的心。
与其他神话相比,《九色鹿》依然传承着结构清晰,结局圆满,人物形象积极向上的特点,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文本中出现的成语非常多,而且在意义上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更是文章结构梳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串联点。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成语学习的机会,而且有利于通过成语巩固和综合性提升学生已学过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成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次,文本的思想价值存在着多元解读的可能,诚信、正义、感恩等等都是文本的价值,但是立足神话的本体价值,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义”字。它带给四年级学生的是对“义”的理解、思考和感悟。第三,从写作方式上来看,它把自然物拟人化,既符合本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也有助于学生感知和把握这种拟人化的写作方式,丰富其对写作方式的感受经验。与其他神话相比,没有明显的“神”的形象,只是因为它的来源,而划分至神话类。
二、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的拓展点——学科综合活动
语文学科的概念绝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堂,语文最大的本体价值是它的交际性。“大语文观”的确立明确指向语文学科要把生活的无限资源引入到学科天地间。而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最佳方式。我们可以说,语文学科最具拓展性的育人价值,就在于学科综合活动透射出的育人价值。语文学科综合活动是结合语文学习开展的综合活动,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并在活动中提高交际、合作能力。
我们学校最具影响力的语文学科综合活动就是“走进莫高窟”。《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敦煌文化受损严重,便自发组织捐款支援莫高窟的修护工作。此举得到了敦煌研究院的高度重视,从此两个本相距千里的单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个活动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学生的“护遗决心”不是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生发的,而是在学科活动中自然孕育的。活动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是教学过程本身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只有立足于文本,创生具有积极的育人价值的学科综合活动,才能弥补教学时空的相对局限性,使语文学科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无限的,本文探索路径的阐述只是呈现出研究挖掘过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挖掘的过程中倘若有更多语文教师敏锐的洞察、丰富的积累和睿智的创造,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思考与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