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而读书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最好方式。一个人读的书多了,言语气质和思维方式自然不一样。年少时期大量的知识积累,可以使学生遇到新鲜事物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思考,更具备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
举办朗读比赛、阅读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等与自主阅读相关的活动,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表演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作文展览。用板报、墙报、校刊等形式及时刊载写得好的作文。
举办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读书小明星评选等活动,开办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自主阅读做好引领。
寻找闪光点。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使后进生一起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有了对阅读的兴趣,才能从此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全盘通读,广泛浏览,收集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選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对此,我们该如何解读?如何把握?
1.全册通读,收集铺垫
在开始学习一册教材时,我们没有急着讲新课,而是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通读目录,把课文读完。再用两天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讲故事、谈体会的形式把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介绍给大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全册课文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采用单元教学三步法
提高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必须从整体出发,明确集中的教学目的,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按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程序进行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总结了三步教学法。
感知教材。首先让学生弄清学习该单元的目的,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目的应单一明确,切忌面面俱到。其次扫清障碍。包括生字词、作者或背景材料等。学生提前预习,自行处理生字词,收集课文相关材料,课下讨论交流,为阅读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最后是感知教材。方法是在限定时间内速读课文,提出问题,进行抢答比赛,以培养学生的速读速记能力。
用讨论法理解教材。这一步是完成对教材的理性认识,主要掌握本单元所体现的共同规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真正发挥导演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规律,培养能力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往往偏重于启发学生思考,注意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写”的内容比例略小。鉴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有机会便让学生练写,效果很好。
在预习中练写。我们让学生提前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在查字典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写出意思。对于课后思考与练习,我们有选择地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写出答案,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讲读中练写。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动笔随时圈画批注。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布置学生边读边画出体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语句,并简要写出理由。这样的练写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要求学生记课堂笔记,上课时手脑并用,也为今后的复习提供依据。
在总结时练写。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常常要进行教学总结。在总结时,我们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练写,即常说的小练笔。如教《詹天佑》时,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想的是国家和人民,就让学生写《当我遇到困难时》,想想支撑自己的力量。再如教《匆匆》一文,在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时,让学生仿照第三段的写作手法,写“时间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懂得珍惜平淡的生活。以上写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为作文写作打下了基础。
由于学生手、脑、口、耳、眼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效率。学生不但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有了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自学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有疑开始的。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既是他们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认知、学会思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又是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依据学情,把握教材重点,创设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作答并启发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
如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读完课文,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如下问题: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为什么却没有试验要用的一克镭?她拥有这项专利就可以富甲一方,为什么依然在异常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教师让学生通过精读自由讨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也尝到了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
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方法是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和改造事物的窍门,是通向未知与成功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各种自学阅读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指导学生采用从中心句入手的方法学习《一夜的工作》,用从课题入手的方法学习《穷人》,用说解说词的方法学习《清明上河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
经过以上的实验探索,我们的学生不仅爱上了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升,语文成绩普遍稳定上升。大家欣喜不已,一致认为:读书真好,让学生爱上阅读真好!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
举办朗读比赛、阅读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等与自主阅读相关的活动,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表演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作文展览。用板报、墙报、校刊等形式及时刊载写得好的作文。
举办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读书小明星评选等活动,开办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自主阅读做好引领。
寻找闪光点。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使后进生一起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有了对阅读的兴趣,才能从此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全盘通读,广泛浏览,收集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選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对此,我们该如何解读?如何把握?
1.全册通读,收集铺垫
在开始学习一册教材时,我们没有急着讲新课,而是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通读目录,把课文读完。再用两天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讲故事、谈体会的形式把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介绍给大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全册课文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采用单元教学三步法
提高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必须从整体出发,明确集中的教学目的,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按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程序进行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总结了三步教学法。
感知教材。首先让学生弄清学习该单元的目的,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目的应单一明确,切忌面面俱到。其次扫清障碍。包括生字词、作者或背景材料等。学生提前预习,自行处理生字词,收集课文相关材料,课下讨论交流,为阅读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最后是感知教材。方法是在限定时间内速读课文,提出问题,进行抢答比赛,以培养学生的速读速记能力。
用讨论法理解教材。这一步是完成对教材的理性认识,主要掌握本单元所体现的共同规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真正发挥导演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规律,培养能力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往往偏重于启发学生思考,注意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写”的内容比例略小。鉴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有机会便让学生练写,效果很好。
在预习中练写。我们让学生提前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在查字典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写出意思。对于课后思考与练习,我们有选择地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写出答案,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讲读中练写。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动笔随时圈画批注。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布置学生边读边画出体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语句,并简要写出理由。这样的练写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要求学生记课堂笔记,上课时手脑并用,也为今后的复习提供依据。
在总结时练写。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常常要进行教学总结。在总结时,我们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练写,即常说的小练笔。如教《詹天佑》时,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想的是国家和人民,就让学生写《当我遇到困难时》,想想支撑自己的力量。再如教《匆匆》一文,在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时,让学生仿照第三段的写作手法,写“时间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懂得珍惜平淡的生活。以上写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为作文写作打下了基础。
由于学生手、脑、口、耳、眼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效率。学生不但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有了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自学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有疑开始的。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既是他们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认知、学会思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又是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依据学情,把握教材重点,创设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作答并启发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
如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读完课文,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如下问题: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为什么却没有试验要用的一克镭?她拥有这项专利就可以富甲一方,为什么依然在异常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教师让学生通过精读自由讨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也尝到了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
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方法是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和改造事物的窍门,是通向未知与成功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各种自学阅读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指导学生采用从中心句入手的方法学习《一夜的工作》,用从课题入手的方法学习《穷人》,用说解说词的方法学习《清明上河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
经过以上的实验探索,我们的学生不仅爱上了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升,语文成绩普遍稳定上升。大家欣喜不已,一致认为:读书真好,让学生爱上阅读真好!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