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语文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之一,有效挖掘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吸收文化精髓,深入体验与感悟,接受熏陶与精神洗礼,提升语文素养,提高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就高职语文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做一探究。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228-02
   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精神道德文明建设的主流,教育领域更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引领学生扎实文化根基,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作为语文学科,更是承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育良好思想道德品质重任的一门课程。着力发挥语文课程优势,渗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增强审美体验与人文素养,提高思想认识。
   一、在高职语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里,学校教育领域发挥主阵地作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深入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在吸纳精髓、涵育思想中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助力高职生成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以及良好思想道德的人。因此,语文教学发挥语文课程功能优势,渗透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使学生文化修养以及职业技能教育同步发展,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有5000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精神文化代代相传,通过语文教育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元素和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及渗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凝聚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紧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色,带来了文化、思想的多样化。西方文化逐渐进入国人视野,由此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的学生出于好奇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却忽视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認知以及传承,面对各种思潮以及外来文化的涌入,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思想认识出现些许偏差。当务之急,则需要加强对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利用好语文学科教学渠道,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使得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寻找和认识“根”文化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皈依之所,也是不断成长、发展与进步的根基。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一探
   首先是高职语文教育中对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并不高,而其侧重点停留在工具性上。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点仍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其专业课之外的知识学习重视度不够。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时,侧重的是其工具性,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顺利通过考试即可,对于语文的人文性所产生的效果如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之下,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精神作用力等,往往被全程忽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认知意识较弱,在思想上对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存在轻视。其次,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语文学科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较为淡薄。教师按部就班授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渗透语文课堂并没有充分进行研究,走流程化的教学步骤。一些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认知水平不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度挖掘和探究,教学时则显得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得不到教师有效的引导,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索浅浮于表面。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实施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价值,引领学生体会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研教材,在授课前对课本中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理清这部分知识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的结合点,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引领与指导学生学习知识,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在体验感悟之中,充分感受文本内涵以及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意,由此,强化学生思想意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催化剂。比如,语文教材所精选的古诗文都包含有较高的学习价值,这些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可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学习古诗词的文体、语言,领略艺术之美、文学之美、思想之美,让学生在吟诵、感悟、鉴赏中,由衷感叹古代文人墨客的睿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心灵的一种熏陶,对精神的一种洗礼,同时,也是古今中华儿女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学生从中了解、探究古诗词背后的社会背景,思考历史,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穿越到古代进行精神对话,感悟中华儿女的智慧勇敢、爱国情操以及生生不息所传承的民族精神。    (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面对具有个性思维、具有一定批判力的高职生,语文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语文内容的结合点,以富有吸引力以及灵动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主动性,而不是以说教式、理论化的教学模式强行给学生灌输。要积极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型模式,充分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一些新媒体工具引入课堂之中,将精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影视、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打开学生的眼界;抑或者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在资料搜集、整理、归纳、总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中,逐步开拓其思维,发挥主动性,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核与内涵。在深入探究之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利用好现代工具吸收以及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
   (三)课上延伸到课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名著
   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课堂上的阅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通过课下阅读能对课堂所学进行补充,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调动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鼓励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如有的学生还未曾读过四大名著,根据课堂教学中有关四大名著的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在课下对原版书籍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与所学联系起来,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通过广泛的阅读深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精神内核,挖掘文本的思想精髓,提高其阅读能力。通过文化主题内容不断延伸阅读,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面不断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掀起国学风潮
   语文实践活动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情感体验以及学以致用的一大载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参与兴趣,在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以及阅读交流会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结合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春节的故事以及文化符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春节期间当地民風、民俗进行调查。在丰富多彩的春节传统文化活动调查与参与中,让学生对当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历史进行追溯,对各种习俗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形式进行资料汇编,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增强乡情乡愁。同时,在语文课堂上也要不断弘扬国学风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国学活动实践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体验感知,探究其所包含的内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浸润、提升。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之中,正是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发自内心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成为自觉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汤艳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6):167-168.
   [2]李丽,王圣龙.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3):61,75.
   [3]吴丹.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当代旅游,2018(11):251.
   [4]杨红芳.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作家天地,2019(24):24-25,50.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针对以往实践类课程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原理轻实践等现象,着力实现以学员为中心,主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以武器发射工程专业指挥控制系统运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从明确建构化教改方向、实现建构化能力生成路径、搭建建构化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探索该课程改革方法.
病理技术实验课对熟练掌握病理技术至关重要,当前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无法完全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程序化教学法将虚拟仿真平台使用规范化、应用合理化.虚拟仿真平台与程序式教学法结合教育模式为完善病理技术实验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调查研究主要面向6所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从市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内容与形式、社会服务面向、社会服务相关政策和制度、技术服务等维度分析市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提出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在长期研究与深度探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翻转课堂为驱动的中职数学教学优化路径”这一中职数学课改理念,以期通过对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困境、所出现的误区、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的分析,为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渗透与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视角,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线上与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思考了老师、学生角色的转换,以求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摘 要] 依托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优势,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为一线输送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高职思政课程要有效做好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工作。现从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的原则和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思政课;职业素养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高校党建工作是全面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而言意义重大.尤其是对民办高校来说,更需要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党中央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进党建责任制发展.民办高校需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高校党建责任制,这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基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发展历程,研究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考评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发展是最终目标。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深度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数学各教学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就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背景、思政化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三点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  [中图分类号]
随着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和推行,高等数学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改革不仅面临教学观念和目标的转变,还需要对教学模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首先就核心素养的概况和作用进行简要阐述,之后分别从理念革新和方式革新两方面入手围绕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通过合理的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009年,我校开始进行小课题研究。两年来,全校教师经历了理念认同、全面铺开、经验积累、初步形成成果的几个阶段。目前,我校把小课题的研究方式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主导方式,初步形成了海淀区实验小学“小课题”研究的经验。    调研分析,确立方向  将小课题的研究方式确立为学校教科研方式,源于一次访谈和一本书。三年前,学校教科研室为了找到教科研工作的生长点,对部分干部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到教师参与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