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口语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高中新课标中指出:“加强学生交际的实践,注重过程,注重互动,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水平。”这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方向。而叶圣陶老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它能带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总是呆在象牙塔里,总是要走上社会,面向社会。一个“不会说或说不好的人”只能是“学能的畸形儿、人才的偏颇儿”。这绝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在高一英语教学当中,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重要而且实效,一年来,我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并随之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收益颇丰。
一、先读后说走好第一步
我的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学生的阅读内容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凡事想得容易做得难,平日里学生课堂回答相当活跃,但是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那可不是一下就能“说”得很好的事,不能操之过急。我在第一阶段安排的口语训练是“自我介绍”。万事开头难,为了让学生敢说,确切说是敢读,我让学生前一天做好准备,上台时可将稿纸带上来。尽管事先准备,学生初上讲台紧张得两手打颤,面红耳赤,埋头小声苦读自己的简历。很多同学回忆第一次上讲台“自我介绍”时,都摇头不知当时所云,只记得“紧张”二字。但虽说是读,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再加上同学一段时间的相处熟悉,我觉得要在“读”上做些文章。朗读激活法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对读作出了这样的阐释:“朗读,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朱熹也曾高度肯定朗读在学习中的作用,可见,从古至今朗读都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手段。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能力之外,第二阶段的口语训练,我在安排了“精彩周记大家听”当中,就要求上台的同学在读自己精彩周记片段时注意抬头,挺胸,注意声调与感情的投入,大声朗读。虽然也是读,但与第一次上台相比,学生的表现可就大有进步。台上的同学神色自如多了,对自己写的好文章也能发自内心地读出来,台下听的同学善意地微笑,用掌声鼓励着台上的同学。这时,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教师可在这一阶段选范文范读,把握住感情基调,把文章的情感通过朗读时语气、停顿、节奏、重音、托音等等表现出来,做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并提醒学生注意语音的规范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在训练中,我从不要求学生和哪位名家比,我只要求他们和过去的自己比一比,而这进步是必然的,故而上台“一读再读”之后,学生的信心大增。
二、读名著说故事
有了第一阶段的读,同学们已基本上能稳定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方地站在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在这基础上,我要求同学试着脱稿进行第二阶段的“说”。
这“说”当然要有“说”的内容。高一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面对必修课本,英语考试中还将涉及名著、历史、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故而在选择“说”的内容时,考虑高一课外阅读读名著,析经典的重要,我尝试着将引导经典的阅读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毕竟,全然否定应试教育,那是一件很虚伪的事,但怎样将应试和学习生活结合并落到实处,有机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英语教学中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未雨绸缪总是一件好事,结合高一的名著阅读,我让学生“读名著,说故事,析情节”。为了台上的五分钟,学生课外读书,小组讨论,上网查询,深层次地去研究名著。台上的演讲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从最初的“被迫”读名著到主动研究探讨,这决不是“死读书”能收获得到的结果。而且,这种钻研、琢磨、领悟的精神,无疑是学习英语的一个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理,真正成为提高英语能力的核动力。
私下里也想,通过析读,“说”名著,或许就有许多学生因此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一本本看,一篇篇读,积以时日,以不变应万变,厚积薄发,不谈别的重大作用,往具体上说——还怕考场上做不好题,以后写不出好文章来,将来不能“说”得更有内涵些?
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来了,那我们所谓的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不在话下了。
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在高一英语教学当中,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重要而且实效,一年来,我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并随之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收益颇丰。
一、先读后说走好第一步
我的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学生的阅读内容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凡事想得容易做得难,平日里学生课堂回答相当活跃,但是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那可不是一下就能“说”得很好的事,不能操之过急。我在第一阶段安排的口语训练是“自我介绍”。万事开头难,为了让学生敢说,确切说是敢读,我让学生前一天做好准备,上台时可将稿纸带上来。尽管事先准备,学生初上讲台紧张得两手打颤,面红耳赤,埋头小声苦读自己的简历。很多同学回忆第一次上讲台“自我介绍”时,都摇头不知当时所云,只记得“紧张”二字。但虽说是读,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再加上同学一段时间的相处熟悉,我觉得要在“读”上做些文章。朗读激活法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对读作出了这样的阐释:“朗读,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朱熹也曾高度肯定朗读在学习中的作用,可见,从古至今朗读都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手段。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能力之外,第二阶段的口语训练,我在安排了“精彩周记大家听”当中,就要求上台的同学在读自己精彩周记片段时注意抬头,挺胸,注意声调与感情的投入,大声朗读。虽然也是读,但与第一次上台相比,学生的表现可就大有进步。台上的同学神色自如多了,对自己写的好文章也能发自内心地读出来,台下听的同学善意地微笑,用掌声鼓励着台上的同学。这时,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教师可在这一阶段选范文范读,把握住感情基调,把文章的情感通过朗读时语气、停顿、节奏、重音、托音等等表现出来,做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并提醒学生注意语音的规范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在训练中,我从不要求学生和哪位名家比,我只要求他们和过去的自己比一比,而这进步是必然的,故而上台“一读再读”之后,学生的信心大增。
二、读名著说故事
有了第一阶段的读,同学们已基本上能稳定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方地站在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在这基础上,我要求同学试着脱稿进行第二阶段的“说”。
这“说”当然要有“说”的内容。高一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面对必修课本,英语考试中还将涉及名著、历史、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故而在选择“说”的内容时,考虑高一课外阅读读名著,析经典的重要,我尝试着将引导经典的阅读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毕竟,全然否定应试教育,那是一件很虚伪的事,但怎样将应试和学习生活结合并落到实处,有机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英语教学中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未雨绸缪总是一件好事,结合高一的名著阅读,我让学生“读名著,说故事,析情节”。为了台上的五分钟,学生课外读书,小组讨论,上网查询,深层次地去研究名著。台上的演讲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从最初的“被迫”读名著到主动研究探讨,这决不是“死读书”能收获得到的结果。而且,这种钻研、琢磨、领悟的精神,无疑是学习英语的一个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理,真正成为提高英语能力的核动力。
私下里也想,通过析读,“说”名著,或许就有许多学生因此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一本本看,一篇篇读,积以时日,以不变应万变,厚积薄发,不谈别的重大作用,往具体上说——还怕考场上做不好题,以后写不出好文章来,将来不能“说”得更有内涵些?
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来了,那我们所谓的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