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为“学”,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自觉学习——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自主学习——学习体现主体性;自己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
一、探究式课堂教育模式的操作
(一)创设情景、激趣设疑。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有关生物现象、生物事实,简明扼要地引人新课,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高中生物“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内容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呈现,适宜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前,教师可创设问题情景:细嚼米饭为什么感到有甜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激情。
(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初步提出假设、猜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这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某一现成的简单结论。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教学中,学生已有了“细嚼米饭感到有甜味。”的生物事实,通过讨论、分析,学生猜想: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了可溶性糖(有甜味)。
(三)引导启知,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个勇敢的探索者,因而教师在学生提出初步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获得思维的各种办法。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材料和场所,从中培养学生收集和获取信息及使用实验手段的能力。经过广泛讨论,学生就能设计出实验方案。设计“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中,启发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即淀粉遇碘后,形成蓝紫色的复合物。
(四)学生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交互式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指导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自觉、自主地提取、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有可能在获得满意结果中产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热爱,自此树立起一种面向未来的远大志向,并在获取材料中会更多地与他人建立关系,使学生学会合作。
做“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时,学生开始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他们选择了试管、淀粉、清水、碘液、烧杯和酒精灯等。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①制备淀粉糊;②将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③往试管中加入淀粉酶;④滴入碘液,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同学的实验结果:两个试管溶液都变蓝。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找到了问题所在:①淀粉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②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掉需要充足的时间。但有的学生的两个试管溶液均变蓝。又是什么原因?讨论、分析,可能是淀粉酶用量不够,淀粉酶没有把淀粉完全分解掉,残存淀粉遇碘变蓝色。学生找到了自己实验失败最可能的原因,重复实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克服困难、挫折的意志和毅力。
(五)总结结论,验证假设,应用迁移深化知识。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感知,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得出结论。既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又获得了新的知识。能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给以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自觉性,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科学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本节课教学内容,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主体”观念,营造“探究”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细心爱护学生的独到见解,营造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给学生充分思维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大胆猜想、自由操作、共同讨论、设计等。
(二)注意对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探究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分析、综合、实验等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转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分层递进,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授予各种方法。如实验设计能力,提出实验目的后,提供部分或全部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教师适时、适当指导。
(三)“主导”作用恰到好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上课时间按排较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探究中最困难的地方,找到恰当的方法,适时点拨引导学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探究式课堂教育模式的操作
(一)创设情景、激趣设疑。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有关生物现象、生物事实,简明扼要地引人新课,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高中生物“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内容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呈现,适宜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前,教师可创设问题情景:细嚼米饭为什么感到有甜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激情。
(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初步提出假设、猜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这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某一现成的简单结论。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教学中,学生已有了“细嚼米饭感到有甜味。”的生物事实,通过讨论、分析,学生猜想: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了可溶性糖(有甜味)。
(三)引导启知,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个勇敢的探索者,因而教师在学生提出初步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获得思维的各种办法。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材料和场所,从中培养学生收集和获取信息及使用实验手段的能力。经过广泛讨论,学生就能设计出实验方案。设计“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中,启发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即淀粉遇碘后,形成蓝紫色的复合物。
(四)学生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交互式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指导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自觉、自主地提取、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有可能在获得满意结果中产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热爱,自此树立起一种面向未来的远大志向,并在获取材料中会更多地与他人建立关系,使学生学会合作。
做“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时,学生开始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他们选择了试管、淀粉、清水、碘液、烧杯和酒精灯等。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①制备淀粉糊;②将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③往试管中加入淀粉酶;④滴入碘液,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同学的实验结果:两个试管溶液都变蓝。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找到了问题所在:①淀粉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②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掉需要充足的时间。但有的学生的两个试管溶液均变蓝。又是什么原因?讨论、分析,可能是淀粉酶用量不够,淀粉酶没有把淀粉完全分解掉,残存淀粉遇碘变蓝色。学生找到了自己实验失败最可能的原因,重复实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克服困难、挫折的意志和毅力。
(五)总结结论,验证假设,应用迁移深化知识。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感知,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得出结论。既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又获得了新的知识。能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给以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自觉性,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科学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本节课教学内容,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主体”观念,营造“探究”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细心爱护学生的独到见解,营造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给学生充分思维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大胆猜想、自由操作、共同讨论、设计等。
(二)注意对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探究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分析、综合、实验等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转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分层递进,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授予各种方法。如实验设计能力,提出实验目的后,提供部分或全部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教师适时、适当指导。
(三)“主导”作用恰到好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上课时间按排较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探究中最困难的地方,找到恰当的方法,适时点拨引导学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