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句总关“情”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聆聽了著名特级教师张敬义先生执教的《明天,我们毕业》一课,张老师针对教材特点,围绕一个“情”字展开教学,和学生一起尽情地感受、动情地朗读、深情地回味,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片段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即将毕业之际,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着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而优美。每次读这篇课文,总能勾起我深深的回忆。因为,我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师范学校,经历了三次毕业,每一次毕业的情景都是不一样的,但每次的心情却是何等的相似!同学们也面临着小学毕业,我想,这篇课文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随时圈画印象深刻的语句。
  【赏析】在这一片段中,教师现身说法,用动情的语言描述自己三次毕业的感受,拉近学生与教师、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读书的愿望,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定下了感情基调。
  【片段二】咬文嚼字悟真情
  师:六年的学习生活到底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有一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受。
  生:这句话是“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师:什么是五彩斑斓?
  生:五彩斑斓就是五彩缤纷。
  生:就是多姿多彩的意思。
  师:我们知道,五彩斑斓一般是形容花花草草的,而在作者眼里,六年的学习生活也是有颜色的,是五彩斑斓的,多会想象啊!那么,六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那些色彩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你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文字中蕴涵的色彩,随时作批注。(生默读,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从“每天清晨……欢声笑语”感受到,金色的校园洒满阳光,学习生活是金色的。
  师:是啊,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好像染上了一层金色。
  生:读了“那整齐的动作……军人的气概哩”,我仿佛看到同学们穿着绿军装在操场上军训,学习生活是绿色的。
  生:读了“在课堂上……汩汩流来的甘泉”,我觉得学习生活是青翠的。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你体会得很形象。
  生:我从描写同学们练字的语句中感受到大家学习的专注,学习生活是红色的。
  师:大家再读读写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就像蔚蓝的海洋,像湛蓝的天空,学习活动是蓝色的。
  生:我觉得一种活动就是一种颜色,课外活动是五颜六色的。
  师:学习生活是金色的,象征着温馨;学习生活是绿色的,象征着蓬勃生机;学习生活是红色的,象征着热烈;学习生活是蓝色的,象征着广阔;学习生活是五颜六色的,象征着奔放……六年的学习生活——
  生:(齐)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师:此时此刻,一切其他的语言都是多余的,唯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表达我们对六年学习生活的眷恋之情!(生动情朗读)
  【赏析】在上述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围绕“五彩斑斓”去读课文,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文字中蕴涵的色彩”,同时,诗意的语言也激发了学生的向诗情怀,把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平面的、无声的、灰色的文字化为立体的、有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不难看出,他们的读书感悟也是 “五彩斑斓”的。而教师适时的梳理同样令人称道:学习生活是金色的,象征着温馨;……最后拉到对“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的回味中来。这样读中有悟,悟中有读,呈现一幅动态生成、丰盈多姿、五彩斑斓的教学画卷。
  【片段三】一唱三叹诉衷情
  师:难忘六年的学习生活,更难忘引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一下老师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
  生:在作者心目中,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师:天使是什么样子的?
  生:天使是美丽的。
  生:天使是可爱的。
  生:天使是天真的。
  生:天使是有爱心的。
  生:清洁工人是马路天使,医生是白衣天使,老师是校园天使。
  师:说得好!老师是天使,富有爱心;老师是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海洋,知识渊博、胸怀广阔。在作者心中,老师的形象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呢,我们边读书,边体会。
  生: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师:(轻柔地)所以在我们心目中——
  生(齐):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生: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师:所以在我们心目中——
  生(齐):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生: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动摇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
  师:(深情地)所以在我们心目中——
  生(齐):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生: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师:(激昂地)所以在我们心目中——
  生:(齐)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师:此时此刻,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已经无法抑制,所以把最珍贵的礼物献给老师。这礼物是什么呢?请朗读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生:作者要献给老师一支歌。
  生:作者要献给老师一首诗。
  生:作者献给老师的是一颗心。
  师:你觉得作者会献给老师一支什么歌?
  生:她会给老师唱《我爱米兰》。
  师:这支歌的确很美,我喜欢唱,也喜欢听。我们一起来唱。(师生齐声深情地唱)
  师:作者会把什么样的诗句献给老师?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育新花。
  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生: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师:(深鞠一躬)谢谢大家对教师的赞美与尊敬!我建议,大家把第五自然段和刚才的赞美之词背诵下来,作为感情的存折,随时献给你尊敬与喜爱的人。
  (生读、背)
  【赏析】老师在作者心目中“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这种体验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依托的,这个依托就是文中叙述的那一幕幕教师关爱学生的场景。在这一片段中,教师不是让学生空喊口号,而是紧紧扣住“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用引读法组织教学,一唱三叹,层层推进,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在此片段中为老师献礼的情节既是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之情,升华情感,又是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巧妙地让学生把文中的语言背诵下来,“作为感情的存折”,以“随时献给你最尊敬与喜爱的人”,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了和谐统一,令人回味无穷。
  【片段四】满怀依恋诉离情
  师:回顾六年的学习生活,回想可亲可敬的老师,作者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当她漫步校园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读了“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浇一次水吧!”我感受到作者对校园的一草一木的眷恋之情。
  生:“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读了这句话,我觉得作者把自己比做了校园里的小树,决心和小树一起成长,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生:还可以把这句话看做作者在向母校宣誓,我一定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师:此时此刻,你对母校、对恩师、对同学、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定有话要说,请用一两句话表一表你的真情。
  生:往昔的日子已成为回忆的影集,即将毕业之际,我再一次翻开了“它”!校园里仍旧回荡着我们的欢歌笑语,在操场上仿佛再次看到了我们一起玩耍的身影,跑道上仍留着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
  生:不能忘记参加广播操比赛时的激动,不能忘记歌咏比赛失败时内心的悲伤,不能忘记美化校园的劳累。如今,马上毕业了,好想再来一次!
  生:明天,我们毕业。此时,往昔的恩怨早已化为尘土,留下的只有深厚的友谊。要分手了,留在内心深处的是难过,是纯真,是快乐!
  生:明天,我们毕业。明天,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朋友,珍重!风儿会给你带去我的祝福。如果有缘,明天的明天,我们会相聚!
  ……
  师:同学们,从你们诗一般的话语中,我分明地感觉到,大家被作者感染了,被课文打动了!作者六年前带着憧憬而来,如今带着希望、带着誓言而去。明天,我们毕业,我们也要面临同样的话题:六年前,我们带着什么而来?我们要给母校、给老师、给同学留下什么?我们将带着什么而去?这些,还需要我们细细地回味,深深地思考……
   【赏析】在上述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联系切身的感受表一表真情,是在引起学生深深的思考。让学生带着激情来,带着回味去;带着向往来,带着思考去;带着语文背囊来,带着沉甸甸的语言和感情积累去……
  【总析】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言一句总关情。《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文章,执教这样的文章,很容易上成空泛的感情抒发课,形成语文教学“一条腿走路”的现象。纵观本节课教学,教师现身说法显激情、語言描述显激情、师生对话显激情、启发诱导显激情、感情朗读显激情等,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形成了一个情情相激、情情相吸的情感场。同时,教师围绕“情”字突出了三抓:一抓“语”。教师把品味语言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如对 “五彩斑斓”“天使、大树、海洋”等的处理,让学生学有抓手、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二抓“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对学生进行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的熏陶。如教学伊始抓中心句,教学结束回应开头,表面上是教学的前后照应,其实隐含着课文的前后呼应。再如,在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两种不同思路的教学来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一是通过读文悟色彩来彰显生活与语文的默契和谐,二是通过读文回味事件来突出生活与语文的相依相生。三抓“理”。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悟情,让学生逐步由对校园的眷恋之情、对学习生活的不舍之情逐步上升为对老师的满腔爱戴之情,最后留下袅袅的回味之情,这些都是在师生的“理性”调控下完成的。(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法律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批评教育权,但对于违纪学生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批评教育方式,相关法律并无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无所适从。相反,倒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条文被过度解读。于是,教师让严重违纪学生罚站被称之为“体罚”,批评教育几句更是被扣上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罚”的大帽子!打不得、骂不得、开除不得,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已经苍白得只剩下
期刊
【教学片段】  师:文中有四处语气描写的句子。老师认为,这四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而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曰”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鲁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  师:鲁肃为什么会“大惊”?  生:因为吕蒙原本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而时隔不久,才略大长,所以鲁肃感到很惊讶。  师:你怎么知道吕蒙原先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呢?  生:“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江苏省特级教师李烽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水》,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片段一】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村子缺水?   生:我从“十公里”“一个小时”
期刊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教学内容。山东省滨州市学科带头人牛一兵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由轻松的谈话揭开序幕,以开放的思维基调引动学生积极参与,打造了一堂灵动的“生本课堂”,让师生的智慧之花在灵动的课堂上绽放。  一、实际问题引领——好玩!  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  生:喜欢。  师:以下有关足球的问题能解决吗?  生:能。  师(鼓励+
期刊
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须善于抓住文章特点,让学生品读,加以对比,点燃其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从而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片段】  师:我们把这两段话放在一块,一段是廉颇说的,一段是蔺相如说的,这两段话表现了他们的“和”与“不和”。我们来好好探究一下他们说过的话,两人的话有什么不同之处?你看周老师已经帮了大家的忙,
期刊
数学符号化思想是指用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等符号化的语言描述数学的内容。数学的符号化语言能够不分地域到处通用,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符号化思想离小学生们并不遥远,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关键是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何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呢?下面,笔者以 “用数对确定位置” 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片段一】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萌发符号化的意识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长年坚守在库区深山,每天走荆棘小径,趟急流,越峭岭,无论跋涉多么艰辛,无论孤寂多么难耐,在既定的坐标点上,一根教鞭,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在那个平凡的环境里,他们做着叶的事业,为的是花的尊贵、果实的甜美。他们平凡的故事,在这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演绎为一种平凡然而令人荡气回肠的声音,显示着平凡然而雄浑深沉的力量。  他们就是在
期刊
概况:学校创办于2008年8月,是一所隶属九江市经济开发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创办两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安全校园、江西省“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九江市校园管理四星级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九江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理念: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  感言:校长,既要会管,又要会理,即理清自己的思路、理顺教师的心气。    江南之夏,荷花映日。坐落在九江中心城区波光潋滟的鹤问湖
期刊
最近,笔者观摩了江西省骨干教师李丽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特性”一课。在教学中,李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借助搭图、举图、找高、指高、说高、辨误、画高等有效的数学活动,自主地发现了三角形的特性,真正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构建。  【片段一】  师:写作文时,我们描写人物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1: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生2:人物的形
期刊
虽然2010年中考早已顺利落下帷幕,但身处赣州市的进城农民工却依旧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分享着当地教育政策带来的濃浓的幸福感。  近年来,一些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就读后,因受户籍限制而不能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只得返乡报名参加中考并回原籍读高中,成为众多农民工烦恼却又无奈的问题。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就读产生的“上得了学却升不了学”的问题,赣州市中招委根据全省中招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