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初心”初探——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领MIT成为工程教育集大成者之道在于“秉承初心”.MIT“初心”聚焦于生产—传播—转化“有用知识”基本原则,立足于大学—企业间的紧密关系,驱动科学—技术—产业—区域互动融合发展,催生新兴科技产业,顺应—推进—引领产业技术变革,开创科学型区域新经济模式的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MIT追寻“如何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社会进步”这一工程教育根本问题,通过整合集成四类大学模式素材,植根于产业技术变革、科技革命、区域发展挑战与诉求,演化为契合工程教育本质的“新式教育”,凝炼为契合不同时代诉求的“形神合一”的工程教育范式,引领MIT在“变”与“不变”中创造未来,深入影响美国乃至全球大学发展模式及区域科技政策,远超出传统高等工程教育范式范畴.
其他文献
基于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的改革要求和前期实践经验,为了在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将课程思政贯穿所有课程,针对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不同特点,本文提出对数理类基础课侧重辩证唯物主义,专业课侧重历史唯物主义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具体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类课程中采用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分析视角,从正确的历史观出发,解读工程史中社会制度的影响和意义.根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工科课程思政执行路径,展示了六个课程思政实施案例,并结合课堂问卷调查的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为工科课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研究生教材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培养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从科学范式与内容模块化设计、研究方法与内容深度融合、创新过程“非理性突跃”和“预见性”创新特质培养等角度,重塑岩土塑性力学教材新体系,充分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潜力,建构研究生的创新基因,形成基于研究生培养规律的教材建设理论.通过40余年的努力,新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工科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大量复杂工程问题,这对高校培养学生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阐述电气测量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因素及非技术因素的主要特征,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非技术因素进行了能力要素分解,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构建了具有电气测量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改革提供借鉴.
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拔尖计划”首届毕业生以及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截至目前八成以上毕业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数理融通课程对塑造学生思维方式和激发科研兴趣起到关键作用,科研实践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科研自我效能感,参与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形成学者身份认同,不断增强的科研自我效能感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促进学者身份认同中均起到促进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笔者分析了作为产教融合制度重要组成的各地相关规范性文件,认为当前产教融合规范性文件的数量增长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复制与自我维持”的过程,并未很好地激发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并发挥应有的制度效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建立产教共同体对提升产教融合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共同体包含战略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行动共同体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内涵.面对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错位、合作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等共性问题,常熟理工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在国内率先探索和实践行业学院模式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企行多元主体通过共建组织,架构战略角色系统和战略联盟;共创愿景,达成政校企行发展共同体;共育团队,校企人力资源双向流动两栖发展;共筑平台,建立功能复合的五合一基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业界增效、校企衔接.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路径.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发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着组织间市场关系的结构性困境,校企合作遭遇组织不完全理性、外部市场环境的复杂性、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制度障碍等问题.推动产教融合需要探索组织内科层制关系的适度回归,基于实体化运作模式开展“引教入企”实践,激活企业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广汽集团“工匠学院”通过重构与职业院校间的组织关系,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思路、以企业专业化为根本导向、以综合平台建设为实践路径,强化工学交替实训,凸显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前沿性
培养卓越工程师,探索工科教育新思路是其中的议题之一.30余份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本科教育报告及15所一流大学相关工科专业16份最新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发现,国外一流大学工程本科教育改革呈现“务本”与“布新”态势:更加注重工程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通专融合;着力构建工科基础和前沿兼顾的专业课程体系;给予工科生更多自由探索时间与空间,以自主探索解决现实社会挑战.
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亟需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社团、课程、大赛、科研各自独立、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产教深度融合、团课赛研协同”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三个一工程”,切实做好产教融合,以校企双向技能工作室为平台,构建社团、课程、比赛、科研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等理论可以解释学习、发展和教学指导之间的关系,但都需要考虑教师或成人的在场指导,因此在讨论自主学习或项目式学习相关的学生发展问题时,在某些场景中容易引起混淆.本文提出了拓展点、意义发展区和生成型自脚手架等一些新的概念工具,形成了一个能够描述学习者内部发展过程的新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逻辑推理和教学实验实证,论证了生成型自脚手架等概念体系的合理性和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