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既是指在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两者是统一的。在确定了教育目标,具备相应的教育内容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26-02
科学教育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成为进一步发展科学的基础。科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及技术,而且还能应用这些来了解环境、关怀社会、解决问题,不断地自求进步,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基础阶段。以下就幼儿科学教育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究。
一、正确看待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园的许多活动,往往抛弃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目标过于宽泛、对知识过于重视、手段过于复杂、活动过于概念化,面对这些误区和现象,我们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科学活动的内涵,关注幼儿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目标,树立明确的幼儿科学养成目标,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构成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还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与“社会”、“健康”与“艺术”被明确地划分为五大领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获取广泛科学经验,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主要有以下三个目标: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这三个目标是个完整的整体,不容分割。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既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确定了教育目标,具备了教育内容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观 察
观察的类型主要有:①个别事物观察。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接触,从而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②长期系统观察。幼儿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发展和变化过程有较系统完整的认识。③比较性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思考,比较精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这能帮助幼儿较快地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④间或性观察。指隔一段时间,带领幼儿对某个物体或现象进行的观察。每次的观察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以加深对观察物的认识。⑤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室内观察,如观察种子、鱼类等。室外观察,如参观城市建筑、参观菜地、捡树叶等。
在观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同时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方法。观察的方法是让儿童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地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幼儿感官综合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实 验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幼儿操作实验。我们不提倡而且反对教师用演示实验来代替幼儿实验,一般幼儿操作的实验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这有助于加深幼儿对事物的认知。
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要做好预备性实验;②要让每个幼儿看清演示过程;③演示要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3.种植与饲养活动
因为儿童年龄小,种植、饲养的技能不同,教师应帮助选择合适的内容,同时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使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了解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种植与饲养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心理。
4.分类活动
分类活动的内容有很多,如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等。在指导幼儿运用分类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②帮助幼儿学习不同分类活动类型;③指导幼儿学习运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④帮助幼儿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5.测 量
科学测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体长度、高低、粗细、厚薄、宽窄、轻重、温度等。在测量活动中,重在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帮助幼儿学会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此外,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6.信息交流
交流的类型主要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的有记录、手势、表情等。幼儿通过交流,使感知周围世界的第一印象在脑海中形成的表象,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使师生间得到沟通,使教师既了解幼儿的情况,又使教学及时得到反馈。
7.科学游戏
游戏有很多种,科学教育中的游戏主要有,实物游戏、图片游戏、科技玩具游戏、口头游戏、情景游戏和互动游戏。游戏的编选应注意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规则性,要让幼儿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克服困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早期科学阅读
阅读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已有科学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科学幻想,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阅读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诗、童话、故事、谜语、科普画册等。教师应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遵循师生共同阅读的原则。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实际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孩子真正主动地“做科学”,在“做中学”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燕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 张浚著.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3 中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
【关键词】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26-02
科学教育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成为进一步发展科学的基础。科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及技术,而且还能应用这些来了解环境、关怀社会、解决问题,不断地自求进步,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基础阶段。以下就幼儿科学教育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究。
一、正确看待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园的许多活动,往往抛弃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目标过于宽泛、对知识过于重视、手段过于复杂、活动过于概念化,面对这些误区和现象,我们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科学活动的内涵,关注幼儿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目标,树立明确的幼儿科学养成目标,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构成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还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与“社会”、“健康”与“艺术”被明确地划分为五大领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获取广泛科学经验,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主要有以下三个目标: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这三个目标是个完整的整体,不容分割。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既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确定了教育目标,具备了教育内容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观 察
观察的类型主要有:①个别事物观察。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接触,从而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②长期系统观察。幼儿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发展和变化过程有较系统完整的认识。③比较性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思考,比较精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这能帮助幼儿较快地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④间或性观察。指隔一段时间,带领幼儿对某个物体或现象进行的观察。每次的观察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以加深对观察物的认识。⑤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室内观察,如观察种子、鱼类等。室外观察,如参观城市建筑、参观菜地、捡树叶等。
在观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同时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方法。观察的方法是让儿童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地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幼儿感官综合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实 验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幼儿操作实验。我们不提倡而且反对教师用演示实验来代替幼儿实验,一般幼儿操作的实验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这有助于加深幼儿对事物的认知。
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要做好预备性实验;②要让每个幼儿看清演示过程;③演示要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3.种植与饲养活动
因为儿童年龄小,种植、饲养的技能不同,教师应帮助选择合适的内容,同时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使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了解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种植与饲养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心理。
4.分类活动
分类活动的内容有很多,如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等。在指导幼儿运用分类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②帮助幼儿学习不同分类活动类型;③指导幼儿学习运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④帮助幼儿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5.测 量
科学测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体长度、高低、粗细、厚薄、宽窄、轻重、温度等。在测量活动中,重在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帮助幼儿学会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此外,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6.信息交流
交流的类型主要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的有记录、手势、表情等。幼儿通过交流,使感知周围世界的第一印象在脑海中形成的表象,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使师生间得到沟通,使教师既了解幼儿的情况,又使教学及时得到反馈。
7.科学游戏
游戏有很多种,科学教育中的游戏主要有,实物游戏、图片游戏、科技玩具游戏、口头游戏、情景游戏和互动游戏。游戏的编选应注意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规则性,要让幼儿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克服困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早期科学阅读
阅读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已有科学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科学幻想,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阅读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诗、童话、故事、谜语、科普画册等。教师应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遵循师生共同阅读的原则。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实际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孩子真正主动地“做科学”,在“做中学”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燕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 张浚著.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3 中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