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式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式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式学习 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起到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明确学习任务,保证小组合作收到实效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既强调分工合作又强调“集体智慧”。要想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首先明确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显而易见,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旁观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識特点、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从他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理解得更丰富全面,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二、突出合作探究,充分体验知识学习过程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习得方式学生完全处于接受与被动的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不同,它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交流的场所,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获取能力,发挥潜质,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节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去测量树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圆形水池的周长、圆形花坛的周长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设计讨论提纲,关注小组合作讨论进程
安排小组讨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讨论提纲,要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适合不同层面的学生,并注意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突出重点的问题,突破难点的问题,发现规律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互动时,教师要集中精力,认真巡视,细心观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激励进度快的小组探寻更高的认知目标或者内在规律;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帮助,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认真交流评价,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交流与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在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小组成员“汇报”,并且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争取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例如:简便计算25×104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25×(100+4)=25x100+25×4=2500+100=2600
也有同学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25×(4×26)=25×4×26=2600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后一种算法不容易想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
(3)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所运用运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在这里得到锻炼。而在接受学习中没有人去怀疑书中现成的结论,对它只是在如何接受、领会、掌握和运用上动脑筋,这种学习的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健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陕西教育》2013年 第12期
[2]尹作卿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学习》2013年 第10期
[3]董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教学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第33期
[4]李璐璐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魅力中国》2013年 第2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式学习 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起到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明确学习任务,保证小组合作收到实效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既强调分工合作又强调“集体智慧”。要想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首先明确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显而易见,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旁观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識特点、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从他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理解得更丰富全面,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二、突出合作探究,充分体验知识学习过程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习得方式学生完全处于接受与被动的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不同,它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交流的场所,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获取能力,发挥潜质,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节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去测量树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圆形水池的周长、圆形花坛的周长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设计讨论提纲,关注小组合作讨论进程
安排小组讨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讨论提纲,要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适合不同层面的学生,并注意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突出重点的问题,突破难点的问题,发现规律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互动时,教师要集中精力,认真巡视,细心观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激励进度快的小组探寻更高的认知目标或者内在规律;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帮助,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认真交流评价,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交流与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在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小组成员“汇报”,并且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争取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例如:简便计算25×104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25×(100+4)=25x100+25×4=2500+100=2600
也有同学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25×(4×26)=25×4×26=2600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后一种算法不容易想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
(3)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所运用运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在这里得到锻炼。而在接受学习中没有人去怀疑书中现成的结论,对它只是在如何接受、领会、掌握和运用上动脑筋,这种学习的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健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陕西教育》2013年 第12期
[2]尹作卿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学习》2013年 第10期
[3]董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教学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第33期
[4]李璐璐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魅力中国》2013年 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