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教育注重仁、义、德、智、信等高贵品质的培养,能够给人生命的愉悦,使我们的思想不再彷徨,回归心灵的家园,这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结晶。西式教育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鼓励学生对老师及他人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求异存同”的思想使他们善于思考创造,敢于打破常规,对事物惯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善于发明创造。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应当走两者相结合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国学思想;西式教育;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96-02
一、国学思想的教育精髓
我国的国学教育注重仁、义、德、智、信等高贵品质的培养。千百年来,国学教育造就了我国一大批思想家,培养出了一大批胸怀大格局、大智慧的人。《道德经》、《论语》、《易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给我们中华民族及后人以真正的生命愉悦,使我们不再彷徨,回归心灵的家园,这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结晶。清华、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翟鸿燊说:“我们学国学的目的是把古代智慧现代化,西方智慧中国化,中西智慧全球化。”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全球掀起国学热,到2010年底,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正是国学教育注重高贵品质的培养,才使得无数革命先烈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家对新中國的第一代领导人那么崇拜,就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国学熏陶出来的,他们的大智慧为国为民的大格局正是国学的印记。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梁启超提出:“我们的祖宗遗予我们的文献宝藏,诚然足以傲世界各国而无愧色。”我们祖宗的精神可以拯救这个疲惫的世界,国学就是这普世的精神力量。现在的全球国学热也正印证了梁先生的观点。古老的国学智慧需要我们现代人认真去学习。当每个老师成为君子和成为大格局的人的时候,对学生的“爱”成为自然的真情流露,就可以克服对学生心理的不理解、怨恨等。当把学生放在老师前面的时候,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她眼里就像医生看待病人一样,怎么会没有耐心呢;当全世界的人都成为君子,当全人类都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时,我们的地球就会成为一个和谐的“天堂”。
二、西式教育的优势
社会要想进步必须要有科学家,我国经济急需能在新能源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经验告诉我们,西式教育比传统应试教育更能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西方教育在教学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注意鼓励、表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鼓励学生对老师及他人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因此“求异存同”的思想使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对事物惯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善于发明创造。教学评价方面西式教育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化的评价理念,它不仅要考查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大量使用生活中所用到的,以及课堂教学中能够接触到的例子,例如经常做一些“课题”研究等。这些“课题”一般都既有要写的又有要动手做的,每人做出来的都不相同,应尽可能地发挥角个人的创造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观察、阅读、表达、动手、创造等能力。
三、素质教育与评价机制
我国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为推行素质教育进行了很多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教育评价机制不变革,改革最终是空话。西式教育评价中,考试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业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扩展思维;参与课堂活动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各种素质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适量尝试性地增加考试以外评价的作用,尽量多地增加评价的指导范围。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只是针对部分人的公平,多元化教育评价更能全面、公平地评价一个学生,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每一个学生优势特长的发展。世间万物并不是完美的,再美好的事物也有一定的瑕疵,因此,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人类追求完美、向往完美才使社会得以进步。那么,该怎样辩证地看待国学思想和西式教育呢?
1.真话、假话与实话。我们常常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东西非真即假,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辩证统一的,“真”和“假”不是完全相对的,很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的。同时从《易经》的观念里我们了解到,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最多的部分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我们称之为“实”。所以我们会说“眼见为实”,我们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它到底是“真”还是“假”,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只有真话是对的。未必,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能说论语讲的没有道理吗?它带给人好的方面很多,但其中也有糟粕。书是人写的,人无完人,书怎么会完全都是好的呢?人与人所处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品质不一样,所以说出来的“实”话,有时候不一定是“真”话。一本书好不好,也要看看写书的人好不好。君子持有才能用于行善,而小人持有才能用于行恶,所以育人先育德。因此,我们可以《道德经》为纲,辩证看待中国古文化。
2.教育中的“法”和“罚”。西式教育很注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告诉儿童哪些事情是违法的。虽然他们的校园也有校规和守则,但很少对学生进行惩罚。中国古语说“不打不成才”,这说明没有“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儿童只在鼓励、表扬中成长,家长一味的溺爱、骄纵会使孩子的缺点被无限包容,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所以,孩子的缺点我们一定要指出。成年人有法律,儿童要有“法”规。既然有“法”必然要有“罚”。所以我们应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里面寻找教育的智慧,并结合西式教育,探讨教育的真谛。《三十六计》中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一曰道,所谓道就是能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的政治方针和政策。我们把它用到教育上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帮助孩子设立远大的生活目标,从小开始帮他实现人生价值。尽量多表扬,最好别训斥,更不能挖苦。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愿意上我们的课,从而形成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捧着一颗心来,带上千万颗心去”,这样的老师才值得学习。二曰天,所谓天是指用兵时所处的时节和气候。用在教育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犯错的时间是什么时侯,课上我们尽量少用时间处理“罚”的问题,以免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我们可以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暗示某个犯错的学生。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慢慢教育,慢慢渗透好思想,不能一蹴而就。三曰地,所谓地是指用兵时,距离敌人是远还是近,所处的地形是险峻,是处于死地,还处于生地。据此可知,对学生进行“罚”的教育,要根据他的性格特点、生长的环境、所犯错误的大小等等定出罚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材施教。四曰将,所谓将是指统帅军队的将领是否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治军严明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里面爱永远是主旋律,罚永远只是点缀而已。我们要无私的爱学生,就算是训斥了他,也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爱,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惩罚他,而是他不遵守纪律了,必须受到惩罚。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优秀,都值得我们称赞。五曰法,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编制、法令、法规和对各级指挥官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后勤军需管理制度。在教育里面的“法”和“罚”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法规不能太多,以尽量少为原则;二是罚的次数不能多,“罚”以稀为贵;三是罚不能过重,如果教师都触犯法律,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守“法”。“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我们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愉快成长。
总之,多姿多彩的评价机制才是激励产生的有效土壤,教师要用良好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实现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国学思想;西式教育;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96-02
一、国学思想的教育精髓
我国的国学教育注重仁、义、德、智、信等高贵品质的培养。千百年来,国学教育造就了我国一大批思想家,培养出了一大批胸怀大格局、大智慧的人。《道德经》、《论语》、《易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给我们中华民族及后人以真正的生命愉悦,使我们不再彷徨,回归心灵的家园,这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结晶。清华、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翟鸿燊说:“我们学国学的目的是把古代智慧现代化,西方智慧中国化,中西智慧全球化。”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全球掀起国学热,到2010年底,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正是国学教育注重高贵品质的培养,才使得无数革命先烈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家对新中國的第一代领导人那么崇拜,就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国学熏陶出来的,他们的大智慧为国为民的大格局正是国学的印记。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梁启超提出:“我们的祖宗遗予我们的文献宝藏,诚然足以傲世界各国而无愧色。”我们祖宗的精神可以拯救这个疲惫的世界,国学就是这普世的精神力量。现在的全球国学热也正印证了梁先生的观点。古老的国学智慧需要我们现代人认真去学习。当每个老师成为君子和成为大格局的人的时候,对学生的“爱”成为自然的真情流露,就可以克服对学生心理的不理解、怨恨等。当把学生放在老师前面的时候,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她眼里就像医生看待病人一样,怎么会没有耐心呢;当全世界的人都成为君子,当全人类都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时,我们的地球就会成为一个和谐的“天堂”。
二、西式教育的优势
社会要想进步必须要有科学家,我国经济急需能在新能源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经验告诉我们,西式教育比传统应试教育更能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西方教育在教学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注意鼓励、表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鼓励学生对老师及他人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因此“求异存同”的思想使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对事物惯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善于发明创造。教学评价方面西式教育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化的评价理念,它不仅要考查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大量使用生活中所用到的,以及课堂教学中能够接触到的例子,例如经常做一些“课题”研究等。这些“课题”一般都既有要写的又有要动手做的,每人做出来的都不相同,应尽可能地发挥角个人的创造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观察、阅读、表达、动手、创造等能力。
三、素质教育与评价机制
我国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为推行素质教育进行了很多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教育评价机制不变革,改革最终是空话。西式教育评价中,考试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业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扩展思维;参与课堂活动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各种素质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适量尝试性地增加考试以外评价的作用,尽量多地增加评价的指导范围。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只是针对部分人的公平,多元化教育评价更能全面、公平地评价一个学生,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每一个学生优势特长的发展。世间万物并不是完美的,再美好的事物也有一定的瑕疵,因此,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人类追求完美、向往完美才使社会得以进步。那么,该怎样辩证地看待国学思想和西式教育呢?
1.真话、假话与实话。我们常常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东西非真即假,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辩证统一的,“真”和“假”不是完全相对的,很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的。同时从《易经》的观念里我们了解到,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最多的部分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我们称之为“实”。所以我们会说“眼见为实”,我们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它到底是“真”还是“假”,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只有真话是对的。未必,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能说论语讲的没有道理吗?它带给人好的方面很多,但其中也有糟粕。书是人写的,人无完人,书怎么会完全都是好的呢?人与人所处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品质不一样,所以说出来的“实”话,有时候不一定是“真”话。一本书好不好,也要看看写书的人好不好。君子持有才能用于行善,而小人持有才能用于行恶,所以育人先育德。因此,我们可以《道德经》为纲,辩证看待中国古文化。
2.教育中的“法”和“罚”。西式教育很注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告诉儿童哪些事情是违法的。虽然他们的校园也有校规和守则,但很少对学生进行惩罚。中国古语说“不打不成才”,这说明没有“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儿童只在鼓励、表扬中成长,家长一味的溺爱、骄纵会使孩子的缺点被无限包容,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所以,孩子的缺点我们一定要指出。成年人有法律,儿童要有“法”规。既然有“法”必然要有“罚”。所以我们应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里面寻找教育的智慧,并结合西式教育,探讨教育的真谛。《三十六计》中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一曰道,所谓道就是能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的政治方针和政策。我们把它用到教育上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帮助孩子设立远大的生活目标,从小开始帮他实现人生价值。尽量多表扬,最好别训斥,更不能挖苦。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愿意上我们的课,从而形成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捧着一颗心来,带上千万颗心去”,这样的老师才值得学习。二曰天,所谓天是指用兵时所处的时节和气候。用在教育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犯错的时间是什么时侯,课上我们尽量少用时间处理“罚”的问题,以免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我们可以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暗示某个犯错的学生。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慢慢教育,慢慢渗透好思想,不能一蹴而就。三曰地,所谓地是指用兵时,距离敌人是远还是近,所处的地形是险峻,是处于死地,还处于生地。据此可知,对学生进行“罚”的教育,要根据他的性格特点、生长的环境、所犯错误的大小等等定出罚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材施教。四曰将,所谓将是指统帅军队的将领是否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治军严明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里面爱永远是主旋律,罚永远只是点缀而已。我们要无私的爱学生,就算是训斥了他,也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爱,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惩罚他,而是他不遵守纪律了,必须受到惩罚。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优秀,都值得我们称赞。五曰法,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编制、法令、法规和对各级指挥官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后勤军需管理制度。在教育里面的“法”和“罚”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法规不能太多,以尽量少为原则;二是罚的次数不能多,“罚”以稀为贵;三是罚不能过重,如果教师都触犯法律,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守“法”。“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我们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愉快成长。
总之,多姿多彩的评价机制才是激励产生的有效土壤,教师要用良好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实现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