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契机。高校如何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输送合格人才?在分析形成供需矛盾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科技外语优势的人才培养新途徑。
【关键词】 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0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契机,东北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提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重点要根据全国战略布局和辽宁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两大基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各类建设人才,特别是懂技术、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是广大科研人员了解国际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态,获取文献,与各国专家进行直接交流的基础性工具。科技英语专业性强,结构严谨,有其自身的特点,这要求科技英语人才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又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科技英语语体,能够娴熟地运用科技英语进行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科技类活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涉外科技活动时由于语言障碍难以顺利进行;而英语专业人员虽具备深厚的语言基础,但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背景缺失,科学素养低,也难以胜任科技类的相关工作。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科技外语人才的数量相对不足。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能熟练使用外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熟练掌握1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或电脑进行商务管理与沟通,了解并善于运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规则与惯例的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科技外语人才供求双方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层次现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存在差距。高校毕业生多为“经院型”学子,缺乏实际经验,与企业需求相去甚远。
3.企业、高校和政府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中介机构。形成了政府外语人才政策难以落实,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才的尴尬现象。企业缺乏承担在职员工的外语培训能力,为了减轻负担,又不愿意接受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在岗专业培训,导致企业用人机制僵硬,不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也制约了科技外语人才的迅速成长.
二、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
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从地方实际出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培养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根据我省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目标的设置。
政府可以组织包括各高校在内的相关人员协同研究调查的结果,建立科技英语人才需求的信息引导机制,为各高校进行具体培养目标的设置打下基础。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应在政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置具体专业的科技英语教学目标,顺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趋势,培养学生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综合科技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科技英语师资的培训。
对于科技英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可主要面对高校在职的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对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的“双语”培养模式,即选拔英语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吸收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让其参加英语强化训练;吸收海外留学归来的专业课教师加入科技英语教师队伍。
3.教材編写。
在编写科技英语教材时,可以协同兄弟院校,集合同行的力量,共同探讨分工。同时参照市场上的教材,取长补短,按各学科的性质分类,编写既反映科技英语一般特点,又兼顾各专业学科基础内容、以阅读与翻译为基础、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科技英语交际能力的教材。
4.培养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当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英语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课堂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科技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通过丰富的活动,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
1.调整、改革高校科技外语专业及课程设置,使其更适合企业选人、用人的实际需求。辽宁作为教育大省,却不是教育强省。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调整、改革高校科技外语专业及相应的课程设置。
2.将就业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培养相结合并贯穿于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始终。首先,立足于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各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使育人方向向复合型、宽口径、厚基础转变,以提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强化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及科技外语翻译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应培养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企业、高校、政府间人才需求、培养、调控的协调机制与中介机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为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专而广的宽口径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吕颖,《学术交流》,2004.
2.把造就应用型创新人才摆上战略地位,陈婵,《中国高等教育》,2005.
3.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与结构优化战略,焦方义,《税务与经济》,2004.
【关键词】 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0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契机,东北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提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重点要根据全国战略布局和辽宁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两大基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各类建设人才,特别是懂技术、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是广大科研人员了解国际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态,获取文献,与各国专家进行直接交流的基础性工具。科技英语专业性强,结构严谨,有其自身的特点,这要求科技英语人才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又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科技英语语体,能够娴熟地运用科技英语进行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科技类活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涉外科技活动时由于语言障碍难以顺利进行;而英语专业人员虽具备深厚的语言基础,但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背景缺失,科学素养低,也难以胜任科技类的相关工作。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1.科技外语人才的数量相对不足。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能熟练使用外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熟练掌握1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或电脑进行商务管理与沟通,了解并善于运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规则与惯例的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科技外语人才供求双方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层次现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存在差距。高校毕业生多为“经院型”学子,缺乏实际经验,与企业需求相去甚远。
3.企业、高校和政府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中介机构。形成了政府外语人才政策难以落实,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才的尴尬现象。企业缺乏承担在职员工的外语培训能力,为了减轻负担,又不愿意接受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在岗专业培训,导致企业用人机制僵硬,不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也制约了科技外语人才的迅速成长.
二、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
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从地方实际出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培养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根据我省科技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目标的设置。
政府可以组织包括各高校在内的相关人员协同研究调查的结果,建立科技英语人才需求的信息引导机制,为各高校进行具体培养目标的设置打下基础。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应在政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置具体专业的科技英语教学目标,顺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趋势,培养学生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综合科技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科技英语师资的培训。
对于科技英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可主要面对高校在职的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对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的“双语”培养模式,即选拔英语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吸收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让其参加英语强化训练;吸收海外留学归来的专业课教师加入科技英语教师队伍。
3.教材編写。
在编写科技英语教材时,可以协同兄弟院校,集合同行的力量,共同探讨分工。同时参照市场上的教材,取长补短,按各学科的性质分类,编写既反映科技英语一般特点,又兼顾各专业学科基础内容、以阅读与翻译为基础、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科技英语交际能力的教材。
4.培养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当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英语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课堂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科技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通过丰富的活动,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
1.调整、改革高校科技外语专业及课程设置,使其更适合企业选人、用人的实际需求。辽宁作为教育大省,却不是教育强省。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调整、改革高校科技外语专业及相应的课程设置。
2.将就业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培养相结合并贯穿于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始终。首先,立足于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各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使育人方向向复合型、宽口径、厚基础转变,以提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强化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及科技外语翻译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应培养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企业、高校、政府间人才需求、培养、调控的协调机制与中介机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为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专而广的宽口径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吕颖,《学术交流》,2004.
2.把造就应用型创新人才摆上战略地位,陈婵,《中国高等教育》,2005.
3.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与结构优化战略,焦方义,《税务与经济》,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