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的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幼儿园老师,在聊天中,我问她接下来会带哪个年级,她有点哭笑不得地回答:“马上带小班,又要踏上新的‘战场’。你懂的,‘屎屁尿’呗!”我似乎能理解她的苦笑,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我懂,你加油!”
9月,安静了一个夏天的幼儿园再度向孩子们敞开大门,一群新鲜的、稚嫩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的视野。这群小精灵脱离了家庭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或许会号啕大哭,或许会提着尿湿的裤子不知所措,或许会对教师的引导毫无反应,或许会任性蛮横地与小伙伴们打成一团……家长们总担心孩子对幼儿园产生诸多不适,其实,这场“年度大戏”对教师而言也是一场硬仗:他们需要布置足够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放松对幼儿园的警惕,他们需要成功地帮助哭闹的孩子与家长分离并想尽花样进行安抚,他们需要一遍遍地教导孩子集体生活的规则,他们需要想方设法与形形色色的家长拉近心灵的距离……
許多人会用一个词来总结新生入园时期:分离焦虑期。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分离焦虑”这样的字眼反而放大了问题本质,折射出负面的情绪,“入园适应期”则更为精准,这不单单指孩子与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的适应,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新的班级成员与其家长进行一番磨合。这段适应期并不是一段苦难的历程,而是一场宝贵的“切磋”,它会让孩子对社会的适应力更强韧,会让家长逐渐松开紧紧握住孩子的双手,也会让教师获得新的历练与成长。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抓住这段特殊时期,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宝贵体验?面对新生,你的“十八般武艺”在哪里?
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新生入园的情况,本刊面向一批幼儿教育工作者发布了调查问卷。针对问卷结果,总结出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92.6%的教师来自公办园,7.4%来自民办园。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教师占比17.78%,三四线城市的教师占比45.93%,乡镇园和农村园分别占30.37%和5.93%。调查对象中,68.15%是带班教师或保育老师,18.52%为教研或保教主任,13.33%为园长或副园长。66.67%的教师为本科及以上学历,33.59%为专科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占比82.22%,师范类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比11.85%,非师范类且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比5.93%。
新生入园情况
35.56%的教师反映,在新小班中会有20%以下的孩子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28.15%的教师表示会有20%~40%的孩子出现不适;10.73%的教师反映有40%~60%的孩子出现不适;11.11%的教师反映有60%~80%的孩子表现出不适应;另有14.45%的教师认为每年情况不同,难以估计。此外,87.41%的教师反映孩子入园适应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分离焦虑,表现为依恋亲人、哭闹不止等;6.67%的教师认为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为规则适应,表现为不守规则,行为散漫;4.44%的教师认为新生入园适应的最大问题是生活自理;等等(见图1)。
53.33%的教师表示,大多数幼儿入园两周后便可适应集体生活;19.26%的教师认为需要2~3周时间;12.59%的教师认为需要3~4周。
入园适应问题之思
在教师看来,影响幼儿入园的主要因素为生活及交往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幼儿成长环境等。37.78%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状况时,会有一部分压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工作较为艰辛;26.67%的家长完全没有压力,能够妥善处理孩子的适应不良问题;22.22%的家长会感受到一点压力;13.33%的家长则感受到较大压力,感到身心俱疲。家长的焦虑明显表现为以下情况:因担心孩子哭闹而久久不愿离去,担心孩子说不清楚遇到的问题而反复叮嘱老师,接孩子的时候主动询问孩子的在园情况,等等(见图2)。
调查中发现,各所幼儿园都积极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帮助幼儿缓解入园适应问题,如组织孩子“预入园”,亲自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为幼儿创设温馨的教室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实幼儿一日生活;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萌发其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等等(见图3)。
9月,安静了一个夏天的幼儿园再度向孩子们敞开大门,一群新鲜的、稚嫩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的视野。这群小精灵脱离了家庭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或许会号啕大哭,或许会提着尿湿的裤子不知所措,或许会对教师的引导毫无反应,或许会任性蛮横地与小伙伴们打成一团……家长们总担心孩子对幼儿园产生诸多不适,其实,这场“年度大戏”对教师而言也是一场硬仗:他们需要布置足够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放松对幼儿园的警惕,他们需要成功地帮助哭闹的孩子与家长分离并想尽花样进行安抚,他们需要一遍遍地教导孩子集体生活的规则,他们需要想方设法与形形色色的家长拉近心灵的距离……
許多人会用一个词来总结新生入园时期:分离焦虑期。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分离焦虑”这样的字眼反而放大了问题本质,折射出负面的情绪,“入园适应期”则更为精准,这不单单指孩子与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的适应,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新的班级成员与其家长进行一番磨合。这段适应期并不是一段苦难的历程,而是一场宝贵的“切磋”,它会让孩子对社会的适应力更强韧,会让家长逐渐松开紧紧握住孩子的双手,也会让教师获得新的历练与成长。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抓住这段特殊时期,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宝贵体验?面对新生,你的“十八般武艺”在哪里?
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新生入园的情况,本刊面向一批幼儿教育工作者发布了调查问卷。针对问卷结果,总结出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92.6%的教师来自公办园,7.4%来自民办园。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教师占比17.78%,三四线城市的教师占比45.93%,乡镇园和农村园分别占30.37%和5.93%。调查对象中,68.15%是带班教师或保育老师,18.52%为教研或保教主任,13.33%为园长或副园长。66.67%的教师为本科及以上学历,33.59%为专科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占比82.22%,师范类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比11.85%,非师范类且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比5.93%。
新生入园情况
35.56%的教师反映,在新小班中会有20%以下的孩子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28.15%的教师表示会有20%~40%的孩子出现不适;10.73%的教师反映有40%~60%的孩子出现不适;11.11%的教师反映有60%~80%的孩子表现出不适应;另有14.45%的教师认为每年情况不同,难以估计。此外,87.41%的教师反映孩子入园适应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分离焦虑,表现为依恋亲人、哭闹不止等;6.67%的教师认为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为规则适应,表现为不守规则,行为散漫;4.44%的教师认为新生入园适应的最大问题是生活自理;等等(见图1)。
53.33%的教师表示,大多数幼儿入园两周后便可适应集体生活;19.26%的教师认为需要2~3周时间;12.59%的教师认为需要3~4周。
入园适应问题之思
在教师看来,影响幼儿入园的主要因素为生活及交往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幼儿成长环境等。37.78%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状况时,会有一部分压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工作较为艰辛;26.67%的家长完全没有压力,能够妥善处理孩子的适应不良问题;22.22%的家长会感受到一点压力;13.33%的家长则感受到较大压力,感到身心俱疲。家长的焦虑明显表现为以下情况:因担心孩子哭闹而久久不愿离去,担心孩子说不清楚遇到的问题而反复叮嘱老师,接孩子的时候主动询问孩子的在园情况,等等(见图2)。
调查中发现,各所幼儿园都积极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帮助幼儿缓解入园适应问题,如组织孩子“预入园”,亲自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为幼儿创设温馨的教室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实幼儿一日生活;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萌发其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等等(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