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道德向度研究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070703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是正义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法律从制定到实施无不遵循秩序、效益和正义的道德取向。道德价值是立法的基石和精神导引,进行法律的道德向度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制度文明建设。本文探索了法律道德向度的实现路径,提出了重视道德规范,加快道德规范法律进程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法律;道德;价值;向度
  一、法律的道德价值
  法律的道德价值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来维护社会道德。此外,也是处理法律关系时,用道德精神对各种法律现象加以评判。法律的道德价值超越了一般道德价值仅,成为道德价值评判的一种标准。从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上看,具有全面性、多维性,道德价值是法律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并非全部。如果对法律的道德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必须对入法律道德核心做具体探讨。法律外在道德价值,也称为工具性道德价值,特指法律确认和吸收道德原则,包含一定的道德理想。如果法律失去基本的道义标准,就不可能成为“良法”。法律内在道德价值,也称为道德目的性价值,是法律自身的合理性标准。可见,法律的外在道德价值可以理解为实质的正义;法律的内在道德价值可以理解为形式正义。法律的道德价值的存在形式可能以观念形式存在,也能够以理论的形式存在。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可以肯定法律规定都是道德价值指引下制定形成的,都具有特定的道德依据和追求。
  二、法律制定实施需要遵循道德原则
  立法是社会权利义务资源的配置活动,如何使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配置,立法者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正的正义原则,舍弃了这一原则的立法将会成为立法者偏私的不等程式,量重的一边、利多的一方总是站着社会的特权者。因此,任何社会的立法者总标榜立法的公正正义原则,尽管有时是自欺欺人。除此,立法者借助立法实现道德的法律化,从而将本阶级的道德标准、道德理想渗透于立法之中,以此获得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并由此演化为一种社会的共同道德理想。法实施中执法者的执法活动亦无不受执法者个人、阶层、阶级的自身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影响,法对主体行为的评断总会在法律标准之中揉进道德的情感,那种完全独立于道德标准的法律规则是不可能存在的。如行为人动机的善恶优劣程度或多或少制约着法律的具体实施与操作。[1]
  三、法律道德向度的多元化体现
  现代法律的道德向度强化了道义论基础,坚持了普适性要求。该种普适性要求并非从任何文化社群的角度所阐释出的价值,而是从主体之间进行持续不断的沟通所设定那些基本条件。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在道德向度的框架之下,不同的价值观念都能够将获得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基本权利、拥有道德向度的法律体系是包容的,是多元化的。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果能够在广泛参与和商谈的情况下建立,就对各层面的平等权给予合宜的安排和解释。建立在个体权利尊重基础上的法律,当合法性论证中的道德权利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加以诠释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不可动摇的普适性,也能够使它决定的法律体系成为包容的。
  四、法律道德价值的实现路径
  系统理论表明,各个孤立要素性能和功能的总和并不能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能,换言之,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只存在于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根据这一要求,组成社会规范系统的要素即法律与道德,不仅应考虑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而且要着眼相互间的关联与配合。从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来说,道德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础。一句话,道德是法制建设的精神支柱。要实现法律的道德价值,就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贯彻社会主流道德精神,提高执法者的道德能力,形成公民守法的自律心态,并注重发挥德育在法律道德价值实现中的助推器作用。[2]
  公德是道德的基石之一,是公众的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社会道德风貌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建设综合效果的表现。目前,仅仅依靠软性的道德教育或提高社会的公德是够的吗,应当在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利用法制来调控人们的行为,提高其道德修养,养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根据各地特点,制定行为准则,既有利于用一致的标准规范行为,也制止他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提供了依据。公德规范法律化实施后,违法者将会受到相应惩处,道德行为的利益成本会大大增加,使人么从社会规则的严酷中养成道德自律,认同道德自律,为道德风尚的优化提供保障。
  结语:道德与法律是法哲学中永恒的命题,道德关注的值精神层面,法律关注行为层面,虽然有着着明显的差异,但本质上,道德与法律是统一的。在法治与德治并举为的今天,深刻地认识和揭示道德与法律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向阳《法治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一279页
  [2] 吴汉东 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关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J]法商研究 ,1998年第2期
  [3] 滕晓慧,姜言文《论道德与法律的价值取向》,[J]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应用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重视薄弱环节,关注差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善于发现“长短”、 “短中见长”、 善于补“短”和善于经营“取长补短”的班集体,如果做好以上工作,一定能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  【关键词】水桶效应;长短;全面发展  “水桶效应”是由英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最初是个经济学术语。它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是每块木板都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当前高中政治课堂学习中教学学习低效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高中政治教学和学习效果,为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因此来改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局面。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高效  一、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  (一)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即是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现代教育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教学才能。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正确观念  如何让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关键在于正确的观念和有效的实行两方面。  一、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人们常把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的地位与数
期刊
【摘 要】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改善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物理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的教学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一、为了学生理解的兴趣引入。二、为了学生理解的建构。三、为了学生理解的物理学史“过程
期刊
情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语文课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于永正老师对阅读教学有 “五重”之精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重习惯,他说:“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
期刊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财产损失,给无数个家庭带来失去亲人的极大痛苦,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极大地挑战,对此,我认为,在人们法律知识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对建筑安全工作我们要采取有利措施,重点解决和落实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宣传问题。建筑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构造和谐社会的重要组
期刊
【摘 要】煤矿机械正处在一个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时代,近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煤矿机械也处在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  【关键词】煤炭机械;机电一体化;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煤矿机械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微电脑)控制装置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维护也将更加专业化。为帮助煤矿机械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煤矿机械中的电气
期刊
【摘 要】音乐才能是指音乐才能是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 它包含对音乐的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和运用能力。并非所有人都具有天生的音乐才能,但必然都有发掘其自身音乐才能的潜能.本文即讨论不同时期音乐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能力;发展;儿童;青少年  有人认为音乐感受能力完全是先天遗传的,不能改变,但现在经研究证明它会在培养下渐渐提高。例如区别半音和变调的
期刊
笔者所在企业是国有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之一,2007年被评为全国道路旅客运输一级企业。公司现有在册职工2200人,退休职工1900多人,党员人数800人,党务干部36人(获得高级职称3人)。公司实现年产值9亿大关,年利税超过1亿元,国有资产年保值增值率达118.77%,公司曾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交通百强企业”、“全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期刊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学校为了升学率一味地抓知识教学,而忽视孩子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在家长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至高无上,在学校老师的眼里,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最后,我们培养的只能是高分低素质的人。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的教育要有长效性。  【关键词】教育;社会;责任;长效性  【参考书目】杜威的《我的教育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