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是正义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法律从制定到实施无不遵循秩序、效益和正义的道德取向。道德价值是立法的基石和精神导引,进行法律的道德向度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制度文明建设。本文探索了法律道德向度的实现路径,提出了重视道德规范,加快道德规范法律进程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法律;道德;价值;向度
一、法律的道德价值
法律的道德价值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来维护社会道德。此外,也是处理法律关系时,用道德精神对各种法律现象加以评判。法律的道德价值超越了一般道德价值仅,成为道德价值评判的一种标准。从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上看,具有全面性、多维性,道德价值是法律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并非全部。如果对法律的道德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必须对入法律道德核心做具体探讨。法律外在道德价值,也称为工具性道德价值,特指法律确认和吸收道德原则,包含一定的道德理想。如果法律失去基本的道义标准,就不可能成为“良法”。法律内在道德价值,也称为道德目的性价值,是法律自身的合理性标准。可见,法律的外在道德价值可以理解为实质的正义;法律的内在道德价值可以理解为形式正义。法律的道德价值的存在形式可能以观念形式存在,也能够以理论的形式存在。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可以肯定法律规定都是道德价值指引下制定形成的,都具有特定的道德依据和追求。
二、法律制定实施需要遵循道德原则
立法是社会权利义务资源的配置活动,如何使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配置,立法者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正的正义原则,舍弃了这一原则的立法将会成为立法者偏私的不等程式,量重的一边、利多的一方总是站着社会的特权者。因此,任何社会的立法者总标榜立法的公正正义原则,尽管有时是自欺欺人。除此,立法者借助立法实现道德的法律化,从而将本阶级的道德标准、道德理想渗透于立法之中,以此获得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并由此演化为一种社会的共同道德理想。法实施中执法者的执法活动亦无不受执法者个人、阶层、阶级的自身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影响,法对主体行为的评断总会在法律标准之中揉进道德的情感,那种完全独立于道德标准的法律规则是不可能存在的。如行为人动机的善恶优劣程度或多或少制约着法律的具体实施与操作。[1]
三、法律道德向度的多元化体现
现代法律的道德向度强化了道义论基础,坚持了普适性要求。该种普适性要求并非从任何文化社群的角度所阐释出的价值,而是从主体之间进行持续不断的沟通所设定那些基本条件。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在道德向度的框架之下,不同的价值观念都能够将获得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基本权利、拥有道德向度的法律体系是包容的,是多元化的。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果能够在广泛参与和商谈的情况下建立,就对各层面的平等权给予合宜的安排和解释。建立在个体权利尊重基础上的法律,当合法性论证中的道德权利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加以诠释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不可动摇的普适性,也能够使它决定的法律体系成为包容的。
四、法律道德价值的实现路径
系统理论表明,各个孤立要素性能和功能的总和并不能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能,换言之,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只存在于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根据这一要求,组成社会规范系统的要素即法律与道德,不仅应考虑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而且要着眼相互间的关联与配合。从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来说,道德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础。一句话,道德是法制建设的精神支柱。要实现法律的道德价值,就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贯彻社会主流道德精神,提高执法者的道德能力,形成公民守法的自律心态,并注重发挥德育在法律道德价值实现中的助推器作用。[2]
公德是道德的基石之一,是公众的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社会道德风貌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建设综合效果的表现。目前,仅仅依靠软性的道德教育或提高社会的公德是够的吗,应当在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利用法制来调控人们的行为,提高其道德修养,养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根据各地特点,制定行为准则,既有利于用一致的标准规范行为,也制止他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提供了依据。公德规范法律化实施后,违法者将会受到相应惩处,道德行为的利益成本会大大增加,使人么从社会规则的严酷中养成道德自律,认同道德自律,为道德风尚的优化提供保障。
结语:道德与法律是法哲学中永恒的命题,道德关注的值精神层面,法律关注行为层面,虽然有着着明显的差异,但本质上,道德与法律是统一的。在法治与德治并举为的今天,深刻地认识和揭示道德与法律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向阳《法治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一279页
[2] 吴汉东 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关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J]法商研究 ,1998年第2期
[3] 滕晓慧,姜言文《论道德与法律的价值取向》,[J]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关键词】法律;道德;价值;向度
一、法律的道德价值
法律的道德价值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来维护社会道德。此外,也是处理法律关系时,用道德精神对各种法律现象加以评判。法律的道德价值超越了一般道德价值仅,成为道德价值评判的一种标准。从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上看,具有全面性、多维性,道德价值是法律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并非全部。如果对法律的道德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必须对入法律道德核心做具体探讨。法律外在道德价值,也称为工具性道德价值,特指法律确认和吸收道德原则,包含一定的道德理想。如果法律失去基本的道义标准,就不可能成为“良法”。法律内在道德价值,也称为道德目的性价值,是法律自身的合理性标准。可见,法律的外在道德价值可以理解为实质的正义;法律的内在道德价值可以理解为形式正义。法律的道德价值的存在形式可能以观念形式存在,也能够以理论的形式存在。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可以肯定法律规定都是道德价值指引下制定形成的,都具有特定的道德依据和追求。
二、法律制定实施需要遵循道德原则
立法是社会权利义务资源的配置活动,如何使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配置,立法者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正的正义原则,舍弃了这一原则的立法将会成为立法者偏私的不等程式,量重的一边、利多的一方总是站着社会的特权者。因此,任何社会的立法者总标榜立法的公正正义原则,尽管有时是自欺欺人。除此,立法者借助立法实现道德的法律化,从而将本阶级的道德标准、道德理想渗透于立法之中,以此获得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并由此演化为一种社会的共同道德理想。法实施中执法者的执法活动亦无不受执法者个人、阶层、阶级的自身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影响,法对主体行为的评断总会在法律标准之中揉进道德的情感,那种完全独立于道德标准的法律规则是不可能存在的。如行为人动机的善恶优劣程度或多或少制约着法律的具体实施与操作。[1]
三、法律道德向度的多元化体现
现代法律的道德向度强化了道义论基础,坚持了普适性要求。该种普适性要求并非从任何文化社群的角度所阐释出的价值,而是从主体之间进行持续不断的沟通所设定那些基本条件。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在道德向度的框架之下,不同的价值观念都能够将获得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基本权利、拥有道德向度的法律体系是包容的,是多元化的。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果能够在广泛参与和商谈的情况下建立,就对各层面的平等权给予合宜的安排和解释。建立在个体权利尊重基础上的法律,当合法性论证中的道德权利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加以诠释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不可动摇的普适性,也能够使它决定的法律体系成为包容的。
四、法律道德价值的实现路径
系统理论表明,各个孤立要素性能和功能的总和并不能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能,换言之,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只存在于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根据这一要求,组成社会规范系统的要素即法律与道德,不仅应考虑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而且要着眼相互间的关联与配合。从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来说,道德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础。一句话,道德是法制建设的精神支柱。要实现法律的道德价值,就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贯彻社会主流道德精神,提高执法者的道德能力,形成公民守法的自律心态,并注重发挥德育在法律道德价值实现中的助推器作用。[2]
公德是道德的基石之一,是公众的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社会道德风貌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建设综合效果的表现。目前,仅仅依靠软性的道德教育或提高社会的公德是够的吗,应当在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利用法制来调控人们的行为,提高其道德修养,养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根据各地特点,制定行为准则,既有利于用一致的标准规范行为,也制止他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提供了依据。公德规范法律化实施后,违法者将会受到相应惩处,道德行为的利益成本会大大增加,使人么从社会规则的严酷中养成道德自律,认同道德自律,为道德风尚的优化提供保障。
结语:道德与法律是法哲学中永恒的命题,道德关注的值精神层面,法律关注行为层面,虽然有着着明显的差异,但本质上,道德与法律是统一的。在法治与德治并举为的今天,深刻地认识和揭示道德与法律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向阳《法治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一279页
[2] 吴汉东 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关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J]法商研究 ,1998年第2期
[3] 滕晓慧,姜言文《论道德与法律的价值取向》,[J]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