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访”,意味着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家庭当中,与家长一起就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沟通。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与交谈,进而全面掌握学生动态,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本文尝试以“班主任家访艺术研究”为切入点,辅以详细案例,深入探讨各种“家访”艺术。
【关键词】家访 教师 家长 心灵桥梁
时代在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社会群体观念的多元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剧烈变化,产生了相应的问题,举例如: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控能力,就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潮事物,多持激进态度。另一方面,从高校立场、教师层面上考虑,院系辅导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所带学生数目众多,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辅导员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孩子成长的合理化建议,“家访”便成为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身为班级管理一线的教师,我参与了多次家访,下面我将从中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做细致分析,为后面的理论研究做好材料上的准备。
首站:家访目的是慰问帮扶困难家庭,将院系对学生的关心带到学生家里。郝某,农村家庭,是家里的长女,有一个妹妹就读于初级中学。校园里的郝某思想进步,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境困难的她从小学会了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心态平衡,从不和同学攀比。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还看到家里的郝某,同样是一个孝顺父母的懂事孩子。他的父母五十出头,以种植果园为生,年收入在六千元左右,对于有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初中生的四口之家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有些困难。在与两位家长交谈过程中,我们认真地做好谈话记录,弄清了家长最关心什么,及时地总结出家长对学生的家庭管理教育模式,指出长处的同时委婉的点明不足,讲究技巧,善于与家长沟通,把家长关注的重点引到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上,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并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彼此距离,形成了解决学生所面临问题的正确思路,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第二站:家访目的为: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面临的就业问题。正确的应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积极准备,抓住机遇,力求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一个完美的归属。杨某,在所在班级担任班长重要职务。在家访前,我们了解到他现在对于找工作还是比较盲目,不能够做到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对当今的就业形势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此次家访重点放在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择业”的问题上。为了表示对此次家访工作的重视,也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他的父亲则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孩子年轻,就应该多吃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但相信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去面对现实的挑战”。通过详细向学生家长介绍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家长放心,“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同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要站在统一的高度上,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未来开拓出一片美好的新天地。
第三站:访问优秀学生干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胡某,学生会骨干,大大小小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严格要求自己,用十二分的热情来做好每一件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方法得当,成效显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通过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向家长反映了学生在校情况,肯定优点又指出了不足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还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向学生家长做了详细地介绍,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家长建立起良好沟通的新渠道,让家访继续深入,永远发挥作用。
家访活动开展,我们能及时总结得失,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累吸取宝贵的经验,为“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成功的家访,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认识孩子的老师,了解学校的过程;一次成功的家访,是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互相尊重,坦诚相见,在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促进双方情感互动,彼此信任的过程。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识到:
1.家访切忌走走过场,周密的计划至关重要。“明确的目的性、细致周密的计划”对于家访来说非常重要。切忌把家访看成是走走过场,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些老师家访目的不明确,为家访而家访,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访任务而家访,像走马灯一样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连家访十几位学生的家庭,每家不过十分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了解不清,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辅导员也没有了解清楚,家访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这种“拜年式”的家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为了确保家访的实效性,在家访前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多方面的渠道,了解情况,分轻重缓急整合问题,制定出一个周密的计划,每次家访的人数从不贪多,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具体情况、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以及家长对学校办学特色、管理模式的合理化建议,把工作的关键放在成效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注意纪律、讲就师德: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形象。家访前,要牢记家访纪律,即四不:不接受吃请,不收受礼金,不求家长办事,不向家长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任何承诺等;在“家访”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把树立教师健康、向上的文明新形象作为自己的使命。
3.精心备好家访课,胸有成竹不乱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样,成功地进行家访,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目的是什么?想收到什么效果?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诸如此类问题,在深入学生家庭前都有所准备,辅导员能够做到以亲人挚友般谈心对话的方式,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家长听得口服心服,使家长乐于接受院系的家庭教育建议,我们从中也能汲取“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宝贵经验。
4.保护孩子自尊心,讲究谈话艺术。家访是教师及院系学生管理人员带着学生的“不足”而进行的,家访的目的则是: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足”。我院在家访时,为保证家访的效果,一般都要让学生在场,避免学生对老师的猜疑。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把不足要努力的方向提出来,请家长给予配合。这样做,家长会高兴地、充满信心地接受我们的合理化建议,学生也会因为教师在家长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努力进步,从而达到家访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家访活动能为学生工作再添锦花。家访是沟通辅导员、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学生辅导员、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曹爱莲主编.中学班主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0
[4] 班华, 王正勇主编.初中班主任.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5] 王炳仁主编.班级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1
【关键词】家访 教师 家长 心灵桥梁
时代在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社会群体观念的多元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剧烈变化,产生了相应的问题,举例如: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控能力,就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潮事物,多持激进态度。另一方面,从高校立场、教师层面上考虑,院系辅导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所带学生数目众多,难以面面俱到。因此,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辅导员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孩子成长的合理化建议,“家访”便成为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身为班级管理一线的教师,我参与了多次家访,下面我将从中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做细致分析,为后面的理论研究做好材料上的准备。
首站:家访目的是慰问帮扶困难家庭,将院系对学生的关心带到学生家里。郝某,农村家庭,是家里的长女,有一个妹妹就读于初级中学。校园里的郝某思想进步,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境困难的她从小学会了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心态平衡,从不和同学攀比。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还看到家里的郝某,同样是一个孝顺父母的懂事孩子。他的父母五十出头,以种植果园为生,年收入在六千元左右,对于有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初中生的四口之家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有些困难。在与两位家长交谈过程中,我们认真地做好谈话记录,弄清了家长最关心什么,及时地总结出家长对学生的家庭管理教育模式,指出长处的同时委婉的点明不足,讲究技巧,善于与家长沟通,把家长关注的重点引到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上,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并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彼此距离,形成了解决学生所面临问题的正确思路,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第二站:家访目的为: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面临的就业问题。正确的应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积极准备,抓住机遇,力求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一个完美的归属。杨某,在所在班级担任班长重要职务。在家访前,我们了解到他现在对于找工作还是比较盲目,不能够做到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对当今的就业形势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此次家访重点放在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择业”的问题上。为了表示对此次家访工作的重视,也为了保证家访的效果。他的父亲则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孩子年轻,就应该多吃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但相信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去面对现实的挑战”。通过详细向学生家长介绍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家长放心,“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同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要站在统一的高度上,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未来开拓出一片美好的新天地。
第三站:访问优秀学生干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胡某,学生会骨干,大大小小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严格要求自己,用十二分的热情来做好每一件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方法得当,成效显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通过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向家长反映了学生在校情况,肯定优点又指出了不足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还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向学生家长做了详细地介绍,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家长建立起良好沟通的新渠道,让家访继续深入,永远发挥作用。
家访活动开展,我们能及时总结得失,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累吸取宝贵的经验,为“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成功的家访,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认识孩子的老师,了解学校的过程;一次成功的家访,是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互相尊重,坦诚相见,在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促进双方情感互动,彼此信任的过程。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识到:
1.家访切忌走走过场,周密的计划至关重要。“明确的目的性、细致周密的计划”对于家访来说非常重要。切忌把家访看成是走走过场,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些老师家访目的不明确,为家访而家访,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访任务而家访,像走马灯一样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连家访十几位学生的家庭,每家不过十分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了解不清,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辅导员也没有了解清楚,家访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这种“拜年式”的家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为了确保家访的实效性,在家访前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多方面的渠道,了解情况,分轻重缓急整合问题,制定出一个周密的计划,每次家访的人数从不贪多,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具体情况、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以及家长对学校办学特色、管理模式的合理化建议,把工作的关键放在成效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注意纪律、讲就师德: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形象。家访前,要牢记家访纪律,即四不:不接受吃请,不收受礼金,不求家长办事,不向家长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任何承诺等;在“家访”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把树立教师健康、向上的文明新形象作为自己的使命。
3.精心备好家访课,胸有成竹不乱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样,成功地进行家访,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目的是什么?想收到什么效果?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诸如此类问题,在深入学生家庭前都有所准备,辅导员能够做到以亲人挚友般谈心对话的方式,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家长听得口服心服,使家长乐于接受院系的家庭教育建议,我们从中也能汲取“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宝贵经验。
4.保护孩子自尊心,讲究谈话艺术。家访是教师及院系学生管理人员带着学生的“不足”而进行的,家访的目的则是: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足”。我院在家访时,为保证家访的效果,一般都要让学生在场,避免学生对老师的猜疑。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把不足要努力的方向提出来,请家长给予配合。这样做,家长会高兴地、充满信心地接受我们的合理化建议,学生也会因为教师在家长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努力进步,从而达到家访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家访活动能为学生工作再添锦花。家访是沟通辅导员、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学生辅导员、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曹爱莲主编.中学班主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0
[4] 班华, 王正勇主编.初中班主任.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5] 王炳仁主编.班级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