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一决定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说明我国目前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1.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的意义
实验、实训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实验实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理论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知识,而且通过理论实践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工程意识,从而养成他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科学地安排实验实训的教学过程对于提高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2.中职教育机电专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的中职学校中,机电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数量不足,且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就业渠道的不通畅又进一步降低了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造成了恶性循环,这已成为当前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3.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现状分析
3.1 由于机电专业中的多数实验教学过程都从属于某些理论课程,课时短、数量少且较为分散,因此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并且导致学生认为实验课程无足轻重的思想。
3.2 由于机电专业的特殊性,实验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仪器通常造价颇高,且占地面积大,而学校受到资金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添置、补充实验设备,从而造成实训仪器陈旧落后,设备数目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甚至无力购买实训设备,只能租借场地、设备进行实训。然而,一方面,这样的实训教学过程大大制约了教学手段,使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实训时间短、机会少,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最终造成很多学生对课程甚至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3 由于当下科技发展迅速,机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而这些新兴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及时的更新,有的教材上编排教授的还是几年前已被淘汰的技术,这就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在就业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技术优势无法突显。
4.提高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的效能
当前,中职教育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希望学成毕业的学生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技能,能够良好适应就业市场对于一线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因此,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将理论很好地付诸于实践应用当中。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重视起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从企业的要求出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现行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实施改善:
4.1 改善校内实训设施。加大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尽可能完善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机床实训等设备,从而实现机电专业的实验实训基本上能在校内完成,利用实验教学增强现场教学的直观性,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无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4.2 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动手学习的课时比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实训教学模式,重视起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实践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3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改善、优化校内机电资源的同时,更应该不忘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因为单纯依靠校内的资源对于机电这个设备要求很高的专业来说,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而言都是远远不够,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对于机电人才的共同培养就成为尤为重要的一点。
虽然校企合作一直是中职教育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常常是学校有强烈的合作意愿,而企业却对实质性的合作缺乏热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示范性的院校已有开展定岗实习,但是实习过程中力度仍然不够,常存在工种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专业对口程度低等问题,顶岗实习内容与培养目标要求不相符合,实效性较弱。
反思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以上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校、企、政”三位一体的合作新模式来解决。在这种新模式中,政府通过行政干预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树立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通过订单培养等模式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而企业通过这种新的合作途径激发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能够以在企业地域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向培训等方式丰富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总之,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更是重中之重。作为中职教育者,只有不断转变思想、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1.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的意义
实验、实训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实验实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理论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知识,而且通过理论实践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工程意识,从而养成他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科学地安排实验实训的教学过程对于提高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2.中职教育机电专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的中职学校中,机电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数量不足,且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就业渠道的不通畅又进一步降低了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造成了恶性循环,这已成为当前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3.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现状分析
3.1 由于机电专业中的多数实验教学过程都从属于某些理论课程,课时短、数量少且较为分散,因此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并且导致学生认为实验课程无足轻重的思想。
3.2 由于机电专业的特殊性,实验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仪器通常造价颇高,且占地面积大,而学校受到资金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添置、补充实验设备,从而造成实训仪器陈旧落后,设备数目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甚至无力购买实训设备,只能租借场地、设备进行实训。然而,一方面,这样的实训教学过程大大制约了教学手段,使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实训时间短、机会少,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最终造成很多学生对课程甚至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3 由于当下科技发展迅速,机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而这些新兴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及时的更新,有的教材上编排教授的还是几年前已被淘汰的技术,这就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在就业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技术优势无法突显。
4.提高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的效能
当前,中职教育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希望学成毕业的学生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技能,能够良好适应就业市场对于一线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因此,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将理论很好地付诸于实践应用当中。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重视起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从企业的要求出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现行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实施改善:
4.1 改善校内实训设施。加大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尽可能完善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机床实训等设备,从而实现机电专业的实验实训基本上能在校内完成,利用实验教学增强现场教学的直观性,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无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4.2 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动手学习的课时比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实训教学模式,重视起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实践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3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改善、优化校内机电资源的同时,更应该不忘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因为单纯依靠校内的资源对于机电这个设备要求很高的专业来说,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而言都是远远不够,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对于机电人才的共同培养就成为尤为重要的一点。
虽然校企合作一直是中职教育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常常是学校有强烈的合作意愿,而企业却对实质性的合作缺乏热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示范性的院校已有开展定岗实习,但是实习过程中力度仍然不够,常存在工种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专业对口程度低等问题,顶岗实习内容与培养目标要求不相符合,实效性较弱。
反思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以上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校、企、政”三位一体的合作新模式来解决。在这种新模式中,政府通过行政干预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树立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通过订单培养等模式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而企业通过这种新的合作途径激发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能够以在企业地域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向培训等方式丰富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总之,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更是重中之重。作为中职教育者,只有不断转变思想、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