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关系到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也便成了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初中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有限、生活阅历不够丰厚、思考问题的深度欠缺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此起彼伏”的困难。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来和大家一起切磋:
首先,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限于教材,照本宣科,致使历史人物 “无精打采”。针对这一困难,应该鼓励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大胆地畅所欲言。
譬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请学生评价曹操。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大败,之后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学生平铺直叙了教材中所接触到的曹操,“不敢越雷池一步”,给曹操以“木偶”的形象。其实,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们历史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历史因为距离而抽象;历史因为真实而生动。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让一个个久远的历史人物,站立在我们每一个学生面前!而且是充满灵性地、鲜活地、有血有肉地站立在我们每一个学生面前!于是,我激励学生,尽情地让自己思维的马儿挣脱缰绳奔驰开来,提示学生观看课本的小字材料、交流所知道的曹操故事、回顾语文课上学过的曹操文章、聆听自己喜欢的歌手林俊杰的《曹操》。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课堂鲜活了,曹操鲜活了,感觉棒极了……
其次,一部分的同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限于艺术,定向思维,致使历史人物“蒙冤受屈”。针对这一困难,应该提醒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还历史以真实面目”,一分为二看问题。
在《三国鼎立》教学中对于曹操的评价,还有一部分不同的声音。学生回答道:“曹操是乱世之奸雄,集奸诈暴虐、阴谋诡计于一身的小人。”这种声音源自于文学,源自于艺术,源自于他人。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明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亲刘贬曹”;流行歌曲《说唱京剧脸谱》中也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而白脸在京剧中代表着“阴险奸诈”。由此可见,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已经被格式化、脸谱化。他“奸臣白脸”的形象至少在早在宋朝就已经定型了,就不必说是当今社会了。可是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必须还曹操一个公道,倒不是说要给曹操喊冤叫屈,给曹操“翻案”。于是,我跟学生探讨:“老师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只要你的声音没有经过打扮。(毛泽东曾经这样说——历史是不允许打扮的)因为历史上,曹操是存在的,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来看待历史人物,站在一个公平的天平上,手拿一把公正的尺子,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来衡量、来评价历史人物。功要说透彻,错要讲明白!你的心中到底应该有怎样的一个曹操形象,自有同学们自己来描绘。”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懂了,从此之后他们会尽可能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来评价历史人物。目的达到了,困难克服了,感觉棒极了……
再者,极少数的同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偏信于野史,道听途说,致使历史人物“虚无缥缈”。 针对这一困难,应该告诫学生,清醒自己的头脑,“让历史人物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品历史。
记得,在评价曹操的课堂发言中,有个学生说——曹操是爱国者、曹操是儿女情长之人。他的根据就是从一本闲书上看来的。我们没有断然否定他的观点,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借用林俊杰的歌:“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我只是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走一条阳光的路来评价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挺立在每个同学的心中。问题解决了,心里阳光了,感觉棒极了……
在历史教学中,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的一条捷径。我们希望收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效果。相信历史课中的“曹操们”,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以真实而又不乏灵动的形象“活”在每个学生心中。
首先,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限于教材,照本宣科,致使历史人物 “无精打采”。针对这一困难,应该鼓励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大胆地畅所欲言。
譬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请学生评价曹操。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大败,之后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学生平铺直叙了教材中所接触到的曹操,“不敢越雷池一步”,给曹操以“木偶”的形象。其实,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们历史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历史因为距离而抽象;历史因为真实而生动。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让一个个久远的历史人物,站立在我们每一个学生面前!而且是充满灵性地、鲜活地、有血有肉地站立在我们每一个学生面前!于是,我激励学生,尽情地让自己思维的马儿挣脱缰绳奔驰开来,提示学生观看课本的小字材料、交流所知道的曹操故事、回顾语文课上学过的曹操文章、聆听自己喜欢的歌手林俊杰的《曹操》。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课堂鲜活了,曹操鲜活了,感觉棒极了……
其次,一部分的同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限于艺术,定向思维,致使历史人物“蒙冤受屈”。针对这一困难,应该提醒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还历史以真实面目”,一分为二看问题。
在《三国鼎立》教学中对于曹操的评价,还有一部分不同的声音。学生回答道:“曹操是乱世之奸雄,集奸诈暴虐、阴谋诡计于一身的小人。”这种声音源自于文学,源自于艺术,源自于他人。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明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亲刘贬曹”;流行歌曲《说唱京剧脸谱》中也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而白脸在京剧中代表着“阴险奸诈”。由此可见,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已经被格式化、脸谱化。他“奸臣白脸”的形象至少在早在宋朝就已经定型了,就不必说是当今社会了。可是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必须还曹操一个公道,倒不是说要给曹操喊冤叫屈,给曹操“翻案”。于是,我跟学生探讨:“老师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只要你的声音没有经过打扮。(毛泽东曾经这样说——历史是不允许打扮的)因为历史上,曹操是存在的,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来看待历史人物,站在一个公平的天平上,手拿一把公正的尺子,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来衡量、来评价历史人物。功要说透彻,错要讲明白!你的心中到底应该有怎样的一个曹操形象,自有同学们自己来描绘。”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懂了,从此之后他们会尽可能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来评价历史人物。目的达到了,困难克服了,感觉棒极了……
再者,极少数的同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偏信于野史,道听途说,致使历史人物“虚无缥缈”。 针对这一困难,应该告诫学生,清醒自己的头脑,“让历史人物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品历史。
记得,在评价曹操的课堂发言中,有个学生说——曹操是爱国者、曹操是儿女情长之人。他的根据就是从一本闲书上看来的。我们没有断然否定他的观点,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借用林俊杰的歌:“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我只是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走一条阳光的路来评价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挺立在每个同学的心中。问题解决了,心里阳光了,感觉棒极了……
在历史教学中,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的一条捷径。我们希望收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学效果。相信历史课中的“曹操们”,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以真实而又不乏灵动的形象“活”在每个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