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内容多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这些例子在选取上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能给学生的生活一定的启迪,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让教师充分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自我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探究课堂,努力构建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进而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为此笔者想从学生写作及范文教学两方面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体验
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说过:“写作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呈现。”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写他们感受深刻的素材。
笔者所教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由于他们平时读书比较少、生活空间小、视野狭窄,作文缺乏生活基础,缺乏真情实感,抄袭的现象比较多。为此,笔者每次大多是提前两星期告诉学生将要写作的对象,且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为课堂写作提供生动的素材,解决学生胡编乱造的问题,语文课也宛如有了生命一般。
本学期刚入学的初一新生都来自不同的村小,初次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在外生活,开学第一天学生就想家,想念自己的亲人。笔者就抓住这一时机,让他们以此为写作素材,引导他们写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由于有真实体会,文章很快写好了,其中有不少是学生真正的有感而发。一位同学在文中表达对在外打工父母的理解,文中写到:只有离开家才懂得家的温暖,才能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家的重要。想一想自己天天在家时对家长的抱怨,感到十分的惭愧。文章在班级中传阅,许多学生感同身受。可见要使学生对作文感興趣,要让学生写作时不再感到痛苦,并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且给他们感受比较深的事情,然后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及感受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对学生作文曾经有过阐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又所作”,这也告诉我们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课堂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的生命体验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生命体验的作用,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1.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实践和交流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语文学习经验。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学生有过生命体验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因此,语文老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语文的素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捉知了、钓鱼、放风筝……这些都是农村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趣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如学习《童趣》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先从学生们暑假中捉知了、打蚊子、拍苍蝇引入,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更易体会到《童趣》一文作者幼小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物外之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寻找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领悟范文中的哲理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范文中的哲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在生活实践中解决语文问题。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主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化大困难为小困难,然后逐一克服,就可以获得成功。为此,可以给学生补充《小闹钟》的寓言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要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好大的困难)。“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这不算困难)。“如果这样,那我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化繁为简,积少成多)。小钟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事情看似很困难,但只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去做,不要放弃,我们就能成功。”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进一步领悟作者《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中心思想。
又比如《蝉》、《贝壳》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写起,通过小小的事物感悟人生大的的哲理,读来让人醒悟,让人感动。为此,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粉笔、钢笔、书包等学生身边显而易见的物品,让他们去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把身边的事物引进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大作家所写的事物实际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艰深,我们也完全可以做个有心人,利用所学知识去表达周围的生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去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注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有新鲜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勤于发现,乐于体验,创设一个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自我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探究课堂,努力构建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进而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为此笔者想从学生写作及范文教学两方面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体验
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说过:“写作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呈现。”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写他们感受深刻的素材。
笔者所教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由于他们平时读书比较少、生活空间小、视野狭窄,作文缺乏生活基础,缺乏真情实感,抄袭的现象比较多。为此,笔者每次大多是提前两星期告诉学生将要写作的对象,且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为课堂写作提供生动的素材,解决学生胡编乱造的问题,语文课也宛如有了生命一般。
本学期刚入学的初一新生都来自不同的村小,初次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在外生活,开学第一天学生就想家,想念自己的亲人。笔者就抓住这一时机,让他们以此为写作素材,引导他们写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由于有真实体会,文章很快写好了,其中有不少是学生真正的有感而发。一位同学在文中表达对在外打工父母的理解,文中写到:只有离开家才懂得家的温暖,才能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家的重要。想一想自己天天在家时对家长的抱怨,感到十分的惭愧。文章在班级中传阅,许多学生感同身受。可见要使学生对作文感興趣,要让学生写作时不再感到痛苦,并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且给他们感受比较深的事情,然后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及感受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对学生作文曾经有过阐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又所作”,这也告诉我们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课堂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的生命体验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生命体验的作用,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1.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实践和交流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语文学习经验。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学生有过生命体验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因此,语文老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语文的素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捉知了、钓鱼、放风筝……这些都是农村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趣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如学习《童趣》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先从学生们暑假中捉知了、打蚊子、拍苍蝇引入,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更易体会到《童趣》一文作者幼小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物外之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寻找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领悟范文中的哲理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范文中的哲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在生活实践中解决语文问题。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主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化大困难为小困难,然后逐一克服,就可以获得成功。为此,可以给学生补充《小闹钟》的寓言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要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好大的困难)。“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这不算困难)。“如果这样,那我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化繁为简,积少成多)。小钟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事情看似很困难,但只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去做,不要放弃,我们就能成功。”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进一步领悟作者《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中心思想。
又比如《蝉》、《贝壳》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写起,通过小小的事物感悟人生大的的哲理,读来让人醒悟,让人感动。为此,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粉笔、钢笔、书包等学生身边显而易见的物品,让他们去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把身边的事物引进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大作家所写的事物实际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艰深,我们也完全可以做个有心人,利用所学知识去表达周围的生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去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注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有新鲜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勤于发现,乐于体验,创设一个有生命体验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