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操作成为鸡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x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操作”有这样一句话:数学学习是重要的智力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动手操作是学生探索数与计算知识的有效方式,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低中年级计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没有重视操作活动,或者把操作当成激发学生兴趣的一项活动,可有可无,操作已成为鸡肋。下面就以本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计算教学磨课活动中两次执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谈谈操作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次执教:
  1.创设情境:(电脑课件)五筒和两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列式:52÷2=?
  2.探索算法。
  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试看。
  (学生开始计算,但好像有点困难,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同学举手)
  师:大家停下笔,我们先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算的。
  生1:我先把50除以2,等于25,再把2除以2,得1,所以合起来是26。
  师:你能想到把52拆成50和2,再进行除,真不容易。大家听懂这个方法了吗?
  生2:我是用竖式算的,先把5除以2,等于2,多了1,就是12,再除以2,得6,一共是26。(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竖式写在黑板上(板书:[2 52] ),看看该怎么算。谁再来说说看?
  (还是没几个同学举手)
  师:我们还是请你来说吧。
  生:先把5除以2……
  师:我们来看这里(指着课件情境图),5就表示5筒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2筒,还剩1筒……(边点击课件边完成竖式的板书),请你们照样子完成书上的竖式,同桌两个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
  分析:
  纵观本堂课,学生的兴趣不高,发言交流不积极,虽然基本会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式的模仿,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重视操作,没有好好发挥操作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条小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教材通常是遵循这个原理来编写教学内容的。本课教材中的情境图的设计颇是用心良苦:用5筒表示5个10,另外2个是单个的,它的意图就是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算理。把5筒平均分成两份,只能每班先分2筒,剩下的一筒无法直接分成两份,所以要拆开和另外单个的2个合起来再分,这就是被除数首位不能整除后余数的处理方法,即要和个位数合起来再除,这里的操作,其实就是演绎了竖式的算理。然而第一次试教时,老师没有好好领会,课上并没有准备操作学具,只是在课件中制作了这一操作过程,以教师演示来代替学生操作,显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时机也把握不对,课堂上,当大多数学生对两个发言同学的方法感到疑惑时,教师就急着结合板书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显然有些困难。因为此刻虽然教师在点击课件演示操作,但此时的操作只能算是一种假操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怎么会真正理解呢。因此,要正确理解操作在本课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操作来进行“手的思维”,理解算理。
  经过研讨,听取大家意见,该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第二次教学时,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第二次执教:
  1.情境创设。(略)
  2.探索算法。
  师:算一算52÷2的结果,如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开始分起小棒来)
  交流:(实物投影)
  生1:我是把5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分成2份,数了一下,每份都是26根。
  生2:我是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把它打开,和2根合起来是12根,再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到每份26根。
  师:为什么剩下的一捆,要把它打开后和2根合起来再分呢?
  生:因为一捆不能直接分成2份。
  师: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每份26根,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
  生:第一种方法比较麻烦,第二种简单,因为先分整捆的比较方便,我也是这样分的。
  师:你们认为呢?
  师:看来,这是一种好方法。谁再来说一说,用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计算52除以2,是怎样分的?
  同桌互说(边分边说)。
  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2 52] )谁来说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
  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
  接下来怎么除?
  ……
  分析:
  第二次执教的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显得非常活跃。最关键的是学生的思维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管从课堂氛围还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都令人满意。
  第一,通过操作,激发参与兴趣,积累活动经验。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表明:小学生的智力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操作性学习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时基本上都要借助于直观手段和实际操作活动,在学生的操作交流过程中,他们是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口交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要经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活动,思维得到锻炼。让他们感受到操作的必要性,是因为直接计算52÷2有困难,才借助小棒进行操作的,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这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变“要我操作”为“我要操作”。而第一节课的操作是教师点着课件完成的,学生是被动地看着教师演示,且不说有没有兴趣看,就是看了,也不一定看明白了;第二节课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经历探索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引发了数学思考,效果当然大不相同了。实践证明,只有经历自己真正的思考与实践的,印象才更深。
  第二,通过操作,加强直观感知,发展数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从实验稿到修订稿,都提倡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这是源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会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获得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本课的难点是算理的理解,即十位上余数的意思和十位上有余数后接着怎么除。课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独立操作、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进行比较等过程,利用操作来构建直观形象的算法。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想”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方法,并且把操作过程与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对照,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课中,让学生按照分小棒的过程(先分什么,就是先算什么,再怎么分,就是怎么算)完成竖式,让他们了解其实笔算除法与摆小棒的思路和顺序是一样的。这样,就有效地沟通算理与算法。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第一节课的问题在于,把操作与竖式分离开来,也就没有有效地将算理与算法联系起来,当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由此看来,在许多中低年级的计算课教学中,操作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它的作用,绝非那些花哨的电脑课件所能代替。我们要充分认识其意义,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操作,不能让操作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而应该让它成为计算教学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数学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模型思想是数学教学的十大关键词之一,模型思想的感知、发展、建构的过程,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进步、提高、发展的过程。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为例,谈一谈教学时要如何聚焦数学模型思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感知模型——建模的起点;叙述思路,建立模型——建模的
【摘要】问题导向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培养学生学会深入分析、合理推理相關数学问题知识。利用分层设计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有层次、有梯度,使每个学生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经验交流、学习反思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知识的构建与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导向 分层引领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
【摘要】大多数的儿童对于作业是有抵触情绪的。当前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千篇一律,令人诟病。因为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进行有效作业设计,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让作业成为儿童学习的助推器势在必行。在作业练习的助推下,让儿童既能丰富知识储备,又能发展智力水平,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審美能力。因而在作业设计中,笔者进行了“大空间作业”变革的新实践。  【关键词】儿童学习 作业设计 大空间作业 
【摘要】课程,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综合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拓展性课程是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深度思考后的延展与拓宽,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学力并关注未来学力增长,以形成学生高品质思维能力、高水平综合素养为导向的选择性、延伸性课程。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突围之路:整合与重组,旨在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实施时间、内容与要求;沟
“翻译”原为两种语言系统间的转换。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翻译只是作为古文阅读理解的练习,但“翻译”曾是公认的一种作文练习。回顾历史,最先提出“作文用翻译”的是胡适先生,这个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积极响应。后来,“翻译”的作文练习在1932年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40年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1941年的《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中都有提及。在二十多年的课程编写史上,“翻
記得儿童文学博士徐丹曾说:“经典图画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爱上阅读。”绘本图文共存,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绘本,爱上绘本,从而开启生命的桃花源。  打开李欧,李奥尼的绘本《小蓝与小黄》,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震撼:“这样的绘本我也会画。”每一页的大部分都是留白,几个撕贴的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1-0030-01  当畜牧业面临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及其价格增长时,在饲料中使用替代性原料,如干酒糟及其可溶性物(DDGS),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DDGS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量必须经过仔细计算,因为在DGGS产品加工过程中,原料中的有毒物质,如霉菌毒素并没有被破坏。因此,这些毒素仍然普遍存在,且与先前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养成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作文习惯至关重要。由于学生言语表达水平的不平衡性以及日常积累与运用之间相隔离,导致学生在写作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就以《赶海》中叹词教学的拓展写作为例,试图通过联结性学习,将学生的生活积淀同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学生的拓展协作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盘活学生的日常积累,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日
富兰在《极富空间》一书中提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身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因此,深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迁移,即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世界中得以运用。如何才能连接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实现深度学习,教学中“大概念”的建立是关键之所在。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把大概念比作“车辖”。有了车辖,车轮等零部件才能组装起来,否则只能散落一地、毫无
【摘 要】教师作为引路人,可以用搜集资料这个办法让学生“有话可说”。本文试从“资料搜集,唤醒生活经验”“信息处理,充实写作思路”“类比阅读,培养思辨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击破学生习作的“无根之水”,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和习作兴趣。  【关键词】资料搜集 生活经验 处理信息 观察思辨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难就难在学生无话可写;难在学生内心的一股畏难情绪。笔者选择避让“抄”“拼”“凑”的作文,教给学生搜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