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联动,以赛促研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imu1984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期初,我召开了品德教研组长会议,除布置常规工作之外,还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活动。本次活动为教研组长准备了两节课:《多彩服饰》和《高峡出平湖》。课前要求大家特别关注: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课后,大家就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和看法。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着重安排了教学团体赛活动,活动主题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一、活动组织:一个团队推举三个代表
  
  举行“说课、上课、评课”三项团体比赛。要求每所小学推举一个由三位品德与社会教师组成的团队,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项任务。比赛时,评委对说课、上课、评课三项内容分别评分,然后把三项评分相加,依据总分设奖。
  说课:团队协商,研究教学主题,设计教学基本方案后,由一位教师对课的准备作一个基本陈述。主要是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点和探究点;本节课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对教材的解读是否正确,教学设想是否科学合理。
  上课:由一教师执行团队设计的教学方案。评价主要依据是教师引领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特别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
  评课:对其它参赛团队的一节课进行点评。具体评哪一节课由抽签决定。评课前给一定的时间,由团队成员酝酿定稿,一名成员代表评讲。特别规定要对课中的一项探究性学习活动作出具体评述。
  三位参赛成员看似各司其责,其实,他们展现的都是团队成员合作交流的成果,是学校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实际上,每一团队参与的教师远非三人。在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学校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这些教师也直接参与了这项活动。
  
  二、活动过程:一次比赛分成四个阶段
  
  1.自由组团,择优推荐
  参加比赛的三人团队由各学校教导处领导,由从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自由结合,甚至可以跨学校寻找一名外援,满足教师寻找自己心目中最佳拍档的需求。每个学校择优推荐一个团队参赛。本次参赛的20个队中,就有9个队是从本校几个队的比赛中胜出的。
  2.校校联动,分点赛课
  将20个团队分成5个组,每一组4个队,分别在5个点进行比赛。在每个点的比赛时,相关的4个学校应组织教师现场观摩。时间为一天。
  3.择优展示,展评合一
  每个赛点通过评比,各推出一个队进行县级展示和评比。教研室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时间为一天半。5个团队进行展示和比赛,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4.设置论坛,观点交流
   最后半天安排交流活动——“探究”论坛。要求5个团队各推举一位代表作10分钟的主题发言,围绕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半个小时安排自由论坛,与会教师可以就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展开讨论。
  
   三、活动结果:一个活动带动几个效应
  
  1.学习成为需要——课程标准摆上了办公桌
  由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少有专职教师,一般教师都会主要关注与自己业绩评价密切相关的语数教学,平常较少研读品德课程标准。这次比赛不仅要上课,还要说课和评课,需要对教材和教学作认真的、非常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教师自然产生了学习的需求。所以,教研组长在会议上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后,一些手头还没有课程标准的教师,就请求学校再购买一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就这样,课程标准悄悄地摆上了办公桌。一位教研组长说:“以前也组织学习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但时间一长,就少去关注,全糊涂了。要搞好这次活动,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读课程标准。不然,尽说外行话,做外行事,还不让人笑话。”
  2.活动成为必然——教研组动起来了
  应该说,现在学校的教研活动很多,然而,真正属于品德课程的并不多,有的学校整个学期甚至一次也轮不上。在学校,品德课程的边缘化使得课程教研成为一种奢侈之举,即使有也是极其简单。这次团体赛为品德教研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许多教研组长把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磨课活动纳入了教研组活动之中。有的把品德教师组织起来,直参与课的尝试和改进;有的学校对照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就参赛的课进行讨论。教学团体赛活动为学校教研组活动搭建了平台,也为热心于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供了舞台,促进了教研组建设。
  3.思考趋向深入——探究性活动怎样进行
  教师对教学的思考需要凭借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对课的研究,大多是一次性的,课听过了、想过了就结束了。然而,这次活动的运行从三个方面促进教师把思考深入下去。一是它的团体性,使得对课的思考是多维的,形成了碰撞和综合;二是它的主题性,探讨的主题明确,学习和研究就有了方向。三是它的持续性,从校到点再到县,多次竞争,在对主题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逐步推进。这个思考和改进的过程是精加工过程,教师的品德课程教学素养和探究教学能力就在这样的锤炼过程中成长起来了。
  
  (作者单位:浙江常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放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对于英语的学习十分重视,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分析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点、误区以及应该规避的问题,把微课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误区,从而更好地将微课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高职英语教学;优势  【作者简介】何靖,贵州农业职业学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必须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才能对教学起到优化作用。在明确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体验感,再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将素养培育目标渗透到教学之中,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优化教学  【作者简介】李琳,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航城中学。  我国在2014年提出了核心素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为例,通过阐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课时分配、突出重点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探析。通过结论得知,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初中英语教学单元整体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知识掌握更加完善、知识获取更加扎实、发展更为全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俞挺,杭州
【摘要】英译汉过程中,常常要调整语序,以达到向读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本文以笔者英译汉翻译中遇到的几个句子为例,从句子功能观视角浅论英译汉的语序处理。  【关键词】句子功能观;交际动力;语序  【作者简介】胡毅(1983.08-),女,汉族,安徽庐江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方向。  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Vilém Mathesius,1882-1945)最早
“诗意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是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是一种出世的态度,激情的投入……”诗意语文的先行者王崧舟老师,通过诗意的灌注,把语文变成了一段段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旋律,变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变成了一首首缠绵悱恻的歌。语文应追求诗意,因为诗意让学生变得空灵。班主任工作又何尝不可以追求诗意,让繁杂变悠然,让工作变洒脱,让班级也变得诗意飞扬呢?  一种平和的心态  诗意的班主任应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应用到翻译理论中,突出了目的语读者的作用,因此译者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时,要密切注意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关照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接受美学;潜在读者;期待视野;异化;归化  【作者简介】何九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引言  正如我们所知,受传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影响,翻译理论总是关注作者、源语文本和译著,源语文本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理念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课堂教学中,要将《课标》理论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就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对教学本质有不同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各不相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良好教学的前提。  【关键词】英语教学;问题;改进建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新的机遇。网络环境下,教师充分发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工具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担任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引导、启发和管理教学过程,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构建者。笔者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基于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产出导向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开展混合式学习。本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借助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借此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能够逐渐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陈玉平,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  思维导图可真正锻炼学
【摘要】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是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及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翻译素养,教师有必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习惯等,积极创新与变革翻译教学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丰富且多元化的网络资源,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网络资源;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应用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