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6 -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式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使问题有价值,有意义。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十分重视创设化学课堂情境与设计情境中的问题。
一、创设化学课堂情境的途径
1.利用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要求我们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如: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的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2.改进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奇有趣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把学生置于一种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情境中,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如:在上酸的性质时,教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鸡蛋投入盐酸溶液中,结果鸡蛋在盐酸溶液中跳起了舞,尔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及时地将好奇心转到学习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可以诱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消除信息接收的不明确性。
3.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任何知识,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自身实际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很好的借助家庭小实验来进行教学。如:讲酸碱指示剂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花瓣或果皮的天然色素中制作指示剂,观察它们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学生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被用于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观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又是经过自身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的概念,其效果极好。
4.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网上动画和一些教学电视音像能够形象地反映常规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情境,能显示化工生产的原理,微观世界的奥秘,反映新的科技成就等。在教学中能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可以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利用电教手段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和议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科学之情,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然后归纳化学的原理,求解化学问题,把握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放一段“死狗洞”的音像,学生觉得很有趣,接着让学生带着兴趣分析、交流、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情境中的问题
1.阶梯式的情境问题
情境中的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阶梯式情境问题,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教师应将这些问题设计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易于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依次创设一系列有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和探究有关解决问题的依据。一个个小问题,一步步克服困难,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过程。
如:在化学式一节的教学中,先出示实物及标签,排出一系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再让学生观察给出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按某种规律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组,再逐一的运用这些规律,写出其它给出化学式的物质名称,写出其它给出名称物质的化学式。
2.变化式的情境问题
变化式的情境问题,指情境中的问题形式和叙述可以不断变化,或变换不同的情景,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变化式的情境问题能加深对知识与相应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把输入的信息按知识结构整合成一个整体,并由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形成情境问题:(1)水为什么会上升?(2)为什么水面会升到容积约1/5时,水面不再上升?(3)红磷的量有没有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的结果怎样?(4)若把红磷换成硫粉,实验的结果又怎样?(5)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哪些问题?
3.开放式的情境问题
开放式的情境问题,可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的方式有形式开放、方法开放、结果开放等。如:学生自我设计实验——
鉴别水和饱与食盐水。以此多向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
言而总之,创设得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化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设计得当的情境问题,可以使学习研究逐步深入,使知识和结构全面整合,使学习研究多向拓展,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6 -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式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使问题有价值,有意义。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十分重视创设化学课堂情境与设计情境中的问题。
一、创设化学课堂情境的途径
1.利用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要求我们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如: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的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2.改进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奇有趣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把学生置于一种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情境中,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如:在上酸的性质时,教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鸡蛋投入盐酸溶液中,结果鸡蛋在盐酸溶液中跳起了舞,尔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及时地将好奇心转到学习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可以诱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消除信息接收的不明确性。
3.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任何知识,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自身实际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很好的借助家庭小实验来进行教学。如:讲酸碱指示剂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花瓣或果皮的天然色素中制作指示剂,观察它们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学生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被用于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观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又是经过自身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的概念,其效果极好。
4.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网上动画和一些教学电视音像能够形象地反映常规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情境,能显示化工生产的原理,微观世界的奥秘,反映新的科技成就等。在教学中能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可以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利用电教手段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和议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科学之情,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然后归纳化学的原理,求解化学问题,把握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放一段“死狗洞”的音像,学生觉得很有趣,接着让学生带着兴趣分析、交流、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情境中的问题
1.阶梯式的情境问题
情境中的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阶梯式情境问题,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教师应将这些问题设计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易于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依次创设一系列有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和探究有关解决问题的依据。一个个小问题,一步步克服困难,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过程。
如:在化学式一节的教学中,先出示实物及标签,排出一系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再让学生观察给出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按某种规律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组,再逐一的运用这些规律,写出其它给出化学式的物质名称,写出其它给出名称物质的化学式。
2.变化式的情境问题
变化式的情境问题,指情境中的问题形式和叙述可以不断变化,或变换不同的情景,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变化式的情境问题能加深对知识与相应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把输入的信息按知识结构整合成一个整体,并由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形成情境问题:(1)水为什么会上升?(2)为什么水面会升到容积约1/5时,水面不再上升?(3)红磷的量有没有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的结果怎样?(4)若把红磷换成硫粉,实验的结果又怎样?(5)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哪些问题?
3.开放式的情境问题
开放式的情境问题,可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的方式有形式开放、方法开放、结果开放等。如:学生自我设计实验——
鉴别水和饱与食盐水。以此多向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
言而总之,创设得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化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设计得当的情境问题,可以使学习研究逐步深入,使知识和结构全面整合,使学习研究多向拓展,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