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营造和谐平等氛围,使学生“敢说”;(二)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乐说”;(三)规范引导,使学生“会说”;(四)采用多样化形式,使学生“善说”。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低年级;和谐;有趣;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52-2
数学语言,是数学这一特定学科,在其认识、学习、交流、探索及研讨中产生的具有规范性、逻辑性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行为及思维形式都得由语言作为手段来进行。也就是说,思维与行为总是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相对应的。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具体来说:一是说话的完整性不够。二是说话的准确性不够。三是说话的简洁性不够。而且,学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使用数学语言,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敢说、乐说,而且会说、善说呢?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对孩子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平等氛围,使学生“敢说”
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总是存在认识上的两个极端:一方面,他们是“幼苗、花朵、未来”,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群“顽皮、淘气、不知事理”的顽童。可以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但真正面对这一群顽皮、淘气、不知事理的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又不经意地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独具权威的样子,使学生向师性的表现扭曲为“唯师是尊、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导致他们只敢小声说话、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话不敢说。更甚小小年纪就知道“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所以,学生课余不敢与你亲密接触,进行坦诚的交流,课堂上不敢大胆思考、积极发言也就不足为怪了。我觉得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放下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威严”,打破师生之间那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做学生真正的朋友、伙伴。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感,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学生赢得了教师的信任,就有了被尊重感和安全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要让学生能在数学课上大胆发表言,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民主、公平的语言环境,建造宽松、愉悦的说话气氛。
二、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创设让学生乐说的情景,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引起他们敢说的兴趣。学生在愉快祥和的情景中便会表达出自己最深的体验和最敏锐的思维。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编排了不同的游戏、故事、操作活动来创设语言情景,借以提高学生说话的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书本提供的内容进一步生活化、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让学生产生迫切想表达内心思想的欲望,自然地流露,快乐地参与到说的过程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时,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语言表达水平较低,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数学乐园”,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的高,花儿正露出笑脸,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玩耍。看到这形象生动的画面,一下就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这时我激发学生说的时机到了,连忙问:“谁能说一说,你在‘数学乐园’里看到了些什么?”由于学生的兴趣被刚才的情景激发了,个个举起小手。“有两个秋千”“五只蝴蝶”等等。当学生说得意犹未尽时,我又连忙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画面有序地完整地说说呢?”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起,于是个个争着说。
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乐说的情感和积极参与表达的兴趣,教学任务不仅能顺利完成,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说的喜悦,说的成功。
三、规范引导,使学生“会说”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对于学生表达中的合理成分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表达不当之处要及时点明,对于学生表达不足之处要及时引导补充,力求表达语句完整、准确。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所不利。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形式,使学生“善说”
如果学生“会说”是达标的话,那么培养学生“善说”便是理想的境界了。为了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而教师这个“学生”却会给“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请“老师”帮忙释疑,在问题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结果,使学生在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善说”的能力。
3.让学生小结。
一堂数学课上完了,我们常常要归纳本堂课所传授的数学知识的算理、计算法则、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等等。这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绝好机会,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而应让学生来说。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例如: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之后,课堂反思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学生也很积极。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看整时。”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有的说:“我会看时间了!”……虽然有些学生说得很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果能经常有目的进行相关的课堂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低年级;和谐;有趣;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52-2
数学语言,是数学这一特定学科,在其认识、学习、交流、探索及研讨中产生的具有规范性、逻辑性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行为及思维形式都得由语言作为手段来进行。也就是说,思维与行为总是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相对应的。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具体来说:一是说话的完整性不够。二是说话的准确性不够。三是说话的简洁性不够。而且,学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使用数学语言,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敢说、乐说,而且会说、善说呢?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对孩子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平等氛围,使学生“敢说”
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总是存在认识上的两个极端:一方面,他们是“幼苗、花朵、未来”,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群“顽皮、淘气、不知事理”的顽童。可以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但真正面对这一群顽皮、淘气、不知事理的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又不经意地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独具权威的样子,使学生向师性的表现扭曲为“唯师是尊、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导致他们只敢小声说话、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话不敢说。更甚小小年纪就知道“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所以,学生课余不敢与你亲密接触,进行坦诚的交流,课堂上不敢大胆思考、积极发言也就不足为怪了。我觉得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放下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威严”,打破师生之间那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做学生真正的朋友、伙伴。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感,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学生赢得了教师的信任,就有了被尊重感和安全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要让学生能在数学课上大胆发表言,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民主、公平的语言环境,建造宽松、愉悦的说话气氛。
二、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创设让学生乐说的情景,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引起他们敢说的兴趣。学生在愉快祥和的情景中便会表达出自己最深的体验和最敏锐的思维。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编排了不同的游戏、故事、操作活动来创设语言情景,借以提高学生说话的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书本提供的内容进一步生活化、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让学生产生迫切想表达内心思想的欲望,自然地流露,快乐地参与到说的过程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时,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语言表达水平较低,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数学乐园”,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的高,花儿正露出笑脸,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玩耍。看到这形象生动的画面,一下就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这时我激发学生说的时机到了,连忙问:“谁能说一说,你在‘数学乐园’里看到了些什么?”由于学生的兴趣被刚才的情景激发了,个个举起小手。“有两个秋千”“五只蝴蝶”等等。当学生说得意犹未尽时,我又连忙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画面有序地完整地说说呢?”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起,于是个个争着说。
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乐说的情感和积极参与表达的兴趣,教学任务不仅能顺利完成,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说的喜悦,说的成功。
三、规范引导,使学生“会说”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对于学生表达中的合理成分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表达不当之处要及时点明,对于学生表达不足之处要及时引导补充,力求表达语句完整、准确。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所不利。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形式,使学生“善说”
如果学生“会说”是达标的话,那么培养学生“善说”便是理想的境界了。为了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而教师这个“学生”却会给“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请“老师”帮忙释疑,在问题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结果,使学生在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善说”的能力。
3.让学生小结。
一堂数学课上完了,我们常常要归纳本堂课所传授的数学知识的算理、计算法则、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等等。这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绝好机会,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而应让学生来说。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例如: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之后,课堂反思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学生也很积极。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看整时。”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有的说:“我会看时间了!”……虽然有些学生说得很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果能经常有目的进行相关的课堂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